陈丽明

有片源
1986年
1985年
剧情:80年代初,我国南方城市瀛洲正在酝酿着一场经济改革。代理市长肖子云在群众的支持下,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勇于开拓、大胆革新,一上任就当众宣布要为全市人民做十件好事。为了缓解交通紧张局势,他调动群众积极性,号召集资。农工商贸易货栈经理田螺等富裕起来的农民响应他的倡议,集资兴建了瀛江公路大桥。白云制药厂厂长是力勋,在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敢于实事求是,敢于依靠有知识、有才能的人,在很短的时间里,使工厂的盈利成倍增长。长期受压制、得不到平反的技术人员李华心,在刘厂长和肖代理市长的支持下,积极研制新药,做出了很大贡献。李华心的女儿、技术员李玉芳考试成绩优异,是个有志气的好青年,但上级有关部门因为她父亲的问题竟取消了她出国的资格。她找到肖子云申述自己的遭遇,肖子云出面过问,很快,李玉芳得到答复,同意由白云制药厂出资送她出国留学。肖子云敢为人民说实话、办实事,也不免得罪了一些人。他代理三个月的市长职务,做了五件好事,却遭到了许多责难。甚至有人认为,他这个华侨出身的工程师当上了领导就是"出了格儿",市委书记罗挺本来是支持他的,但也认为他的一些做法欠妥。罗挺的忧虑也给肖子云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妻子薇红和女儿肖肖看到他辛辛苦苦没日没夜的干,还受到那么多人的攻击和非难,也为他不平。肖子云从小随全家旅居泰国,父亲是个爱国华侨,30年代曾送儿子回国参加抗日,50年代初,又送他回国,并仿效岳母刺字的方式,在他的背上刺了祖国的版图,希望他好好学习,报效祖国。肖子云没有辜负老父亲的希望,不论遇到什么挫折和误解,都没有动摇对祖国的信念。对改革大业,他更是坚定不移。他直率地向罗挺书记阐述自己的改革主张;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宣称:"宁犯天条,不触众怒"。他坚信"万事利于国,万事利于民"就是和中央保持一致。他抓紧自己在任的时间,努力改善全市人民的生活。代理三个月的期限到了,他向上级请求,为了实现自己上任时许下的做十件好事的诺言,他要求再代理三个月市长的职务。
1984年
剧情:版本一 李自成逃往商洛山中,偃旗息鼓,准备东山再起。山中人烟稀少,粮草缺乏,严冬已至,又无棉衣,军心浮动。朝廷又派贺人龙进山搜捕,将士闻讯,竟有临阵脱逃者。李自成心情沉重,忍痛在阵前斩了逃兵,以定军心。面对严峻的现实,李自成认识到要重振大业,只有“一马破门而出”,去说服已经投降了明朝的另一个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重举义旗。 原来,十三家义军中张李两家实力最强,互相不服。张献忠在谷城投降了朝廷,在义军中引起连锁反应,招致起义的失败局面。李自成部下将领对他多有怨恨。张献忠为人狡诈多变,又与李自成有仇在先,因此以刘宗敏为首的众将坚决反对李自成贸然前往,认为此行凶多吉少。李自成力排众议,决心铤而走险。张献忠虽然降了朝廷,但并不受信任。朝廷不发粮饷,又不封给官职,各级官吏还要敲诈勒索。张献忠的有心率兵重新造反,无奈外有左良玉20万大军包围,内有巡按御使林铭球坐地监视,难以动手。李自成来到谷城,希望张献忠与他相互呼应,重新起义。张献忠虽有此心,但又不愿将来推翻了明朝,李自成与自己争夺天下。军师徐以显也力劝张献忠除掉李自成,以绝后患。可张献忠自己也看出,没有李闯王,自己一支孤军也难成功。两人谈判再三,张献忠犹豫不定,终不能决。李自成于危机四伏中沉着镇定,与张献忠坦诚相见,张献忠顾及绿林义气,否定了杀害李闯王之主张,两人虽各抱目的,但终于结成同盟。一年后,两支义军果然共同推翻了明王朝。 版本二   明崇祯十一年。坚持了10年之久的明末农民革命陷入低潮,面临失败的危险。由于官军的疯狂镇压和各家义军相互不和,一同起义的十三家义军相继瓦解,有的溃败了,有的投降了。仅剩下李自成率领的一支孤军,也在潼关的南原陷入官军重围、全军覆没。在乱军中,李自成妻女俱失,仅率13骑突出重围,逃往山中。途中,夜宿林中,又险为当地乡勇所杀,喜遇李自成手下大将郝摇旗杀散乡勇,才得侥幸逃生。李自成逃往商洛山中,偃旗息鼓,准备东山再起。山中人烟稀少,粮草缺乏,严冬已至,又无棉衣,军心浮动。朝廷又派贺人龙进山搜捕,将士闻讯,竟有临阵脱逃者。李自成心情沉重,忍痛在阵前斩了逃兵,以定军心。面对严峻的现实,李自成认识到要重振大业,只有"一马破门而出",去说服已经投降了明朝的另一个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重举义旗。原来,十三家义军中张李两家实力最强,互相不服。张献忠在谷城投降了朝廷,在义军中引起连锁反应,招致起义的失败局面。李自成部下将领对他多有怨恨。张献忠为人狡诈多变,又与李自成有仇在先,因此以刘宗敏为首的众将坚决反对李自成贸然前往,认为此行凶多吉少。李自成力排众议,决心铤而走险。张献忠虽然降了朝廷,但并不受信任。朝廷不发粮饷,又不封给官职,各级官吏还要敲诈勒索。张献忠的有心率兵重新造反,无奈外有左良玉20万大军包围,内有巡按御使林铭球坐地监视,难以动手。李自成来到谷城,希望张献忠与他相互呼应,重新起义。张献忠虽有此心,但又不愿将来推翻了明朝,李自成与自己争夺天下。军师徐以显也力劝张献忠除掉李自成,以绝后患。可张献忠自己也看出,没有李闯王,自己一支孤军也难成功。两人谈判再三,张献忠犹豫不定,终不能决。李自成于危机四伏中沉着镇定,与张献忠坦诚相见,张献忠顾及绿林义气,否定了杀害李闯王之主张,两人虽各抱目的,但终于结成同盟。一年后,两支义军果然共同推翻了明王朝。  
1983年
剧情: 青年钻井队队长郑新,接受了到远离人群的荒僻地区去开发新油田的任务后,高高兴兴地去见自己的未婚妻——女司机张兰兰。出乎意料的是,张兰兰对他的态度十分冷淡,提出要他离开井队,并说只有离开井队才能结婚,否则只能一刀两断。郑新经过了痛苦而激烈的思想斗争,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忍痛离开了张兰兰,去开发边远的月亮湖新油区。月亮湖新油区的地层结构复杂,条件艰苦,打高压井的难度很大。为了保证开发油区井队的后勤供应工作,公司派来了前线服务队,该队女队长孙薇和张兰兰在同一个单位。郑新和孙薇在艰苦紧张的工作中,逐渐相互熟悉和理解,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后来,孙薇了解到郑新与张兰兰断绝关系的真正原因后,更是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慕和同情。钻井工刘猛和护士金玫相爱,但由于刘猛的不争气和金玫父母的世俗观念的影响,两人曾经一度断绝了往来。当金玫随服务队来到月亮湖井场与刘猛重逢,在共同的劳动中,她对刘猛渐渐地有了真正的了解,尤其是刘猛把痛苦埋藏在心底,默默地工作。他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感动了金玫的心,他们两人重新和好。绰号“好起哄”的青年工人郝宏,在被自己的女友甩了以后,情绪也曾一度发生波动。在月亮湖新油区的开发建设事业中,他改变了消极的态度,一心扑在事业上,努力钻研技术,不仅在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赢得了女司机胖队长的同情和爱慕。雨季来临了,月亮湖新油区所在地的草原和沼泽被大雨淹没,钻井队与外界的联系中断,粮食供应也断绝了。在这种情况下,井队的青年工人发扬为“四化”多做贡献的高尚情操和一心为公的忘我精神,同甘苦,共患难,坚持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命运,把他们紧紧地连在一起,尽管在远离城镇、荒无人烟的地方,他们也深深地体会到战斗的欢乐和爱情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