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亮

Liang Jin

有片源
1994年
导赏:这部电影改编自周大新的杰出小说《伏牛》,原著小说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糅合了象征主义、神秘主义与悲剧色彩,展现了一个深邃而富有哲理的世界。故事聚焦于新时代商品大潮的冲击下,人类如何经历由兽性向人性,再向神性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一个阶梯式的进化,更是对人性与欲望关系的深刻探讨,以及对人性发展问题的独到思考。影片的情节设计极为巧妙,充满了象征主义色彩和宿命感,同时弥漫着浓厚的悲剧氛围。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农村里的牛曾经是人类的重要伙伴,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人们富裕程度的提升,牛的地位逐渐降低,甚至遭到了人类的虐待。这一转变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的某种转变与失落。影片中的女主人公之一荞荞,其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她的性格如同耕牛一般,逆来顺受,默默承受着生活的重压。然而,这种性格特点也使得她的角色形象在某些时候显得有些苍白无力。荞荞的命运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她作为一个善良而纯真的姑娘,最终却成为了价值失落与道德失落的牺牲品。她的遭遇让我们深刻反思,在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忽视了人性的本质与价值。相比之下,影片中的另一位女性角色西兰则显得敢作敢为,充满活力。她在影片中是最具光彩的形象之一,她的存在为影片注入了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通过西兰这一角色,影片向我们展示了在困境中坚守人性、不卑不亢、勇敢追求自我理想的可贵品质。
1988年
1985年
剧情:  南方某电视台一位年轻的摄像记者,初次上阵便采访到一组很有宣传价值的新闻:珍藏珠湖公社多种经营办公室主任、人称"珍珠大王"的牛俊祺向各地前来取经的人介绍人工养殖珍珠的经验,当地群众也因养珠而变穷变富了。电视台台长认为可作头条新闻播放,但记者又拿出一张字条,上写着"莫给那毛虾子涂脂抹粉",这是记者临走时发现的一张字条。为了新闻真实准确,台长派10年前曾在珍珠湖插队的文字记者文剑去调查一下。文剑真名叫安小兵,10年前在珍珠湖插队,恶劣的自然条件及生活条件使他无法忍受下去,便急于返城,但在风雨中错过了末班船,使他进退为难。农家大嫂打扮的爱珠将他接到自己家里,关怀他、安慰他,使他又留了下来。安小兵放牛时,看到爱珠背着婴儿拉纤、干活,独居湖边,从不与人交往,很觉奇怪。后来才得知爱珠父母双亡,受到恶人欺凌与侮辱生下一女,为抚养孩子而拼命干活。他很同情爱珠的不幸遭遇,经常帮她采菱角、拾蚌壳,不料,他们的交往,成为爱珠"勾引"知青的罪证被打成"女流氓",遭到批斗。安小兵晚上去安慰爱珠,不料公社秘书牛俊祺带领民兵破门而入来"捉奸"。爱珠奋不顾身保护安小兵,拦住牛俊祺说:"你害了我还要害他!"小兵这才明白了牛俊祺正是害爱珠的恶人,愤而抓起陶罐向牛俊祺头部砸去,遂夺路而逃。由于走投无路,纵身跳进湖中。从此,珍珠湖的人以为安小兵已死。文剑到达珍珠湖,前来迎接他的正是当年的牛秘书、现公社主任牛俊祺。牛主任也感到眼前戴上眼镜的文剑似曾相识,但不敢相认。他时时陪着记者,使文剑调查无从入手。文剑在招待所用餐时,竟意外地遇到了在那里任厨师的喜爹。在湖边参观人工育珠现场时,他又见到了爱珠,但均未搭上话。后来,他终于与喜爹相认,由此也弄清了"毛虾子"的真相。原来,安小兵逃后,爱珠痛不欲生,被一个在农场"劳改"的水产专家搭救,并教给爱珠人工育珠的方法,爱珠培育出了"夜明珠",并将手艺传授给了穷姐妹。粉碎"四人帮"后,牛俊祺摇身一变成了公社主任,他仍继续迫害爱珠,并将爱珠的育珠成就窃为己有,招摇撞骗。真相大白,文剑与爱珠重归于好。文剑返回电视台正要汇报调查结果,台长却收到一份揭发文剑当年在珍珠湖乱搞男女关系,行凶外逃的材料……生活中的真假总是时时存在的,但假的终究真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