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伏

Jingsheng Zhang

有片源
1991年
导赏:《决战之后》是导演伉俪李前宽、肖桂云继《开国大典》后又一历史革命题材力作,生动描绘了解放战争中被我军俘获的一大批国民党高级战犯在新中国监狱中的改造生活。无产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之后,对成为阶下囚的失败的敌对者,并非实施肉体消灭,而是着力于灵魂改造——将此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伟大工程、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搬上银幕具有深刻意义。本片将镜头对准“功德林”监狱灰墙内身穿黑色囚服的战犯,但编导选取合乎人物心理活动的契机切进闪回段落,打破了时空局限,调剂了整部作品的视觉节奏和观赏性。剧情上并不简单化地图解政策,而是描绘了以杜聿明为主,一批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一夜之间成为阶下囚徒的急剧、强制的命运逆转。通过深入描绘人物精神世界在这种逆转中心态的失调和艰难的转化,如尊严的倒置、感受的错位、特殊思考中产生的特殊喜怒哀乐,揭示这批“党国精英”如何改过自新,脱胎换骨,从阶下囚转为共和国公民的人生历程,体现出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和教育人、改造人的政策威力及实绩。正如片中李所长对杜聿明所言:“历史缺少哪一部分都不完整。”这句话亦可以视作导演在艺术把握上的基本态度:不把战犯的个人品德与政治立场混为一谈,不以先天的胜利者的姿态去随意丑化敌手。关注失败者的命运,同样可以挖掘出深刻的意义,起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鞭策作用。(编辑:曾奕琦)
剧情:  雨夜,刺耳的警笛声划破夜空,小有名望的作家何愚在家中中毒身亡。警官方凯平等人组成精干的侦破小组,立案侦察。连日来,方凯平与邢警老罗、小林走访了所有与何愚有瓜葛、牵连的人。据查,何愚早已与妻子离异,女儿何晓阳因卖淫进少管所,并于何愚事发的第二天出走。何愚长期以来一直与一个名叫苏烨的歌手关系暧昧。苏烨与丈夫刘国光长期分居,刘在案发当天曾与死者相会,并在现场的杯子上留下了指纹和唇印。然而,经查实,他没有作案时间。为向苏烨进行深入的调查,方凯平来到了丽都歌厅。苏烨演唱完毕回到了化妆室,意外地收到了一张恐吓字条:“何晓阳会来找你。”苏烨顿时心慌意乱,拒绝回答方凯平向她提出的问题。这天,方凯平正在家中收看有关歌厅的电视采访,忽然在屏幕上看到了混在人群中的何晓阳,他猛地起身冲出门外。方凯平没有找到何晓阳,却把苏烨从一帮不明身份的歹徒手中救出。苏烨终于打破缄默,道出了她与何愚的关系及刘国光为此敲诈何愚的实情。暴雨如注的夜晚,何晓阳为了自卫,刺伤了一个流氓,她神情狂乱地闯进苏烨的家,声称要杀苏烨。苏一巴掌扇醒了失去理智的何晓阳,接着流着眼泪向她讲述了自己与何愚的爱情故事。何晓阳默默地听着,脸上毫无表情。案情终于在一个名叫赵鑫的个体书贩身上有了突破。赵鑫因参与一起出版贩卖淫秽书籍案而潜逃,正在被追缉中,而何愚正是这些淫秽说的炮制者。苏烨也向方凯平说出了,她所知道的何愚的全部情况:何愚因写黄色小说发了不义之财,但家却毁了,不仅妻子离他而去,苏烨也与他分手,最令何愚痛苦的是找来的妓女竟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本黄色小说使她堕落,而书的作者却止是她的父亲。何愚终于承受不住这巨大的打击,选择了自杀得以永久解脱。被再度收容的何晓阳最终因身患绝症而绝望地割脉自杀。
1989年
导赏:《开国大典》是中国影坛著名的“银幕伉俪”李前宽、肖桂云共同执导的作品,也是两人的代表作之一。电影用纪实的手法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开始,直至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历史过程。在创作的过程中,李前宽、肖桂云积极探索纪实性和表现性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将真实的纪录片和拍摄时假定性营造的空间巧妙地结合起来,把历史中人物的真实情绪和演员的情感体验相结合,形成新的一种风格。两者的结合在美学上产生巨大魅力,从而对影片产生了一种升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钟大丰认为,“电影《开国大典》对纪录片和故事片进行了很巧妙的结合,通过加入声音等元素,给珍贵的历史影像赋予了新的意义。”《开国大典》中人物众多,事件纷繁,主创们一改同类题材的处理方法,利用场景造型勾画出历史背景和历史框架,在人物刻画上,摒弃了过去对领袖人物概念化的描写,增加了大量的生活细节和性格特点,从多角度、多侧面描绘出领袖人物更为贴近普通人的一面。古月、孙飞虎等特型演员正是在这种创作思路中创作出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影片上映后收获了大量好评,并荣获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和第1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等多项殊荣。李前宽、肖桂云更是从这部作品中获得了更多的创作动力,相继执导了《决战之后》《重庆谈判》《金戈铁马》等众多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为后辈了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参考。(编辑:方舟)
1975年
导赏:《激战无名川》是一部经典的抗美援朝电影,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我军铁道兵九连在敌机狂轰滥炸下,为保护我军后方运输线,抢修无名川大桥的英勇故事。本片有着真实的故事原型,在的历史上的无名川战役期间,铁道兵部队在空军、高炮部队、后勤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共抢修、抢建、复旧铁路桥梁2294座次、隧道122座次、车站3648处次、通信线路20994公里,朝鲜铁路通车里程由1950年11月铁道兵部队入朝时的107公里,延长到停战前的1382公里,创建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铁道兵部队被对手惊呼为“世界上最坚决的建筑铁路的人”,成就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段不朽奇迹。本片故事线索明确,剧情紧凑且富有张力,九连连长郭铁率领全连战士不仅要在酷寒中维修被炸毁的路基和铁轨,还要面对被敌人炸毁、抢修时间紧迫等多重困难,高潮迭起。郭铁连长以中朝两国人民对敌人的仇恨激励全连战士,机动灵活地指挥着战斗。他坚毅果敢、机智勇敢,舍身取易,是整部影片的灵魂人物,体现了一个军事指挥员的运筹帷幄,知行合一。而其他战士也各具特色,他们团结协作、英勇无畏,共同完成了抢修大桥的任务。影片中有两个经典场面成为时代的不朽记忆,一是面对美军偷下的汽油弹,他身先士卒英勇扑火;二是凭借一把扳手,用来代替被特务故意拔掉的铁路枕木的螺丝,从而让装满重武器的我军火车安全通过。片中其他战士也性格鲜明,他们团结协作、英勇无畏,共同完成了抢修大桥的任务,是他们让朝鲜铁路打不断炸不烂,让观众能够深刻记住到他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此外,本片的摄影和视觉效果也十分出彩。摄影机运动多变,善用变焦等手法,使得影片在视觉上极具冲击力。用色彩和光影效果营造出了一种紧张而庄严的氛围,使得观众能够深入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的英勇。(编辑:明慧)
1960年
1959年
剧情:版本一   1950年代,我人民解放军海军某鱼雷快艇中队长张敏(王心刚 饰)及战友李雄(张勇手 饰)带领“九九”号快艇全体战斗员到远离大陆的岛礁“鬼屿”设伏。因为此前国民党舰队依仗自己吨位大、火力猛,经常骚扰我东南沿海。敌李舰长(刘江 饰)常以此为傲。但我海军上校(里坡 饰)和沿海军民决心以弱胜强,教训狂妄的敌海军。几天后,敌舰又来滋扰生事,我快艇中队出奇不意出现在“鬼屿”地带,敌人猝不及防赶紧撤退。但在后续的海战中,“九九”号不幸被敌炮火击中,战士们含泪与快艇告别。张敏和刘涛(王毅 饰)受伤,大家忍着伤痛和饥饿,终于飘流到一个小礁上,与同时逃到小礁上的敌军溃兵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全歼了敌人。战士们划着缴获的小舢板,向祖国的方向驶去…… 版本二 我军某部渔雷快艇部队中队长,兼909号舰舰长张敏是我军培养出的优秀指战员,他意志坚强、机敏,每次上级委派给他的艰巨任务,他都能出色完成。今天,他又接到一个任务,率领一中队进驻到远离大陆的一个地形特别险恶的"鬼屿"埋伏好,伺机打击要路遇过鬼屿岛的蒋介石运输舰队。这是张敏从未遇过的挑战,幸好得到了熟知航路的民兵连长吴玉芬和他岳父的帮助,开辟了一条新航路,他们悄悄进入鬼屿岛埋伏好,鬼屿岛地形险恶,环境恶劣,在经过了好几日艰苦的埋伏后,终于等来了蒋运输舰队。 张敏沉着指挥战士们向蒋运输舰发动突然猛攻,九○九舰,以迅雷不及掩取速度,将敌三艘舰击沉,然而蒋帮舰队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也是作了一定准备的,蒋运输舰队护卫舰迅速发动反击。不幸九○九舰被击中,张敏也身负重伤。九○九舰正迅速下沉,张敏忍着疼痛带领战士们乘救生艇撤退。终于摆脱了敌舰的追击,这场战斗,虽说他们取得了较大的胜利,可目前仍面临更大的挑战,救援部队还没来,他们不知要在这无食物无淡水的救生艇上漂流多久,这两天风平浪静,张敏领着九名队员克服重重困难及熬过了三天三夜。突然他们发现海上出现了敌舰上漏网敌人乘着的几艘小舢板。张敏带领战士们迅速埋伏,经过一场激战,终于将残匪全部消灭,张敏带领战士们终于和吴玉芬带领前来营救的部队胜利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