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她
谢炜
Wei Xie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1988年
戴勋章的走私犯
演员(饰 Fang Yi)
/
导演:
Peicheng Pan
/
Dingyu Zhu
/
主演:
谢炜
/
张志中
/
播放正片
剧情:
抗日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国民党某部连长董子铭奉命押送一车军火到南京,一路上历尽艰辛,百余名士兵在战斗中丧生,然而军火安全抵达目的地,为此董子铭被上峰授予一枚“青天白日"勋章,并破格晋升为陆军学校教务长。正当他沉浸在喜悦和甜蜜的爱情之中时,突然接到一个匿名电话,指控他押送的是走私品而绝非军火。董子铭为了证实自己的清白,董子铭决心查个心落石出,最后,真相就要大白,而真相又不能大白……
1986年
黑炮事件
演员(饰 刘玉梅)
/
导演:
黄建新
/
主演:
刘子枫
/
高明
/
盖尔哈德·奥尔谢夫斯基
/
杨凤良
/
杨亚洲
/
赵秀玲
/
王北龙
/
戈辉
/
谢炜
/
播放正片
导赏:
《黑炮事件》是一部在1980年代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导演黄建新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创新手法,将一个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转化为对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影片的故事在表面上充满了荒诞性,但黄建新并没有停留在这种表面的荒诞,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剧作结构和深刻的人物塑造,将荒诞性与现实主义紧密结合,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矛盾和知识分子的困境。《黑炮事件》成功地将悲剧、喜剧和社会问题融为一体,创造了一个多元结构的影片。黄建新在导演阐述中提出,影片应该是“一部内涵丰富、语言通俗、理论完整、形式新颖的影片”。这种“理论完整”的核心内涵,即是利用越界产生重叠,打破传统模式,进行电影化的创新和突破。影片通过李任重的主观视点和创作者的客观视点,构建了一种“情绪团”的美学样式,使观众在理性与情感之间游移,从而更深刻地体验到影片所要传达的内涵。《黑炮事件》展现了黄建新对色彩、构图、光影等元素的巧妙运用。影片中的色彩不仅仅是为了视觉效果,更具有隐喻和象征的功能。红色在影片中的刻意设计,不仅构成了主色调,也成为了一种“情绪团”,产生形象的不明确性和暧昧性。而黄、黑、白等色彩的运用,同样形成了一种色彩蒙太奇,通过不同色彩序列的组接,产生了更深层的意义。此外,影片的构图处理方法也体现了黄建新的独特个性。直线和方阵的几何图案构图,不仅体现了现代工业的力量对比感,也与“第五代”电影中的乡土和历史图谱形成了鲜明对比。影片中的对称性构图、体积大小的对比性构图以及平衡和不平衡转换的构图方式,都为影片的叙事和主题表达增添了更多的维度和深度。《黑炮事件》展现出来一种“模糊表演”形态。这种表演不是糊里糊涂的表演,也不同于“低调表演”和“不表演的表演”,而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中性表演状态。演员刘子枫在塑造赵书信这一角色时,通过控制自身的性格,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形体的习惯小动作,使角色的表演更加细腻和真实。模糊表演的美学效果,需要演员对蒙太奇具有充分的了解,因为它必须依靠蒙太奇的假定性才能实现总体效果。《黑炮事件》的美学开拓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在忠实于电影特有的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上做出了努力,而且在忠实于电影艺术家自己的艺术个性和对生活的独特思考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黑炮事件》真实反映八十年代改革进程中的问题与挑战,黄建新却并不想把片子拍成传统的写实风格。他说:“我觉得在艺术中客观真实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就像一堆客观的素材,当创作者用自己的意识和方法去组织它时,它已不再是客观的了,因而也才有艺术家的不同风格。”影片通过多层次的象征和引伸性意象,创造了一个具有高度弹性的视听形象及其审美空间,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仅感到是“看懂”了,而且仿佛与电影艺术家一起参与了艺术形象的创造。作为一部深刻揭示时代精神和社会矛盾的作品,它以荒诞性的外表包裹着现实主义的内核,通过精心设计的剧作结构、画面造型和表演艺术,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复杂性和知识分子的困境。这部电影不仅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对电影艺术表现形式和美学价值的一次成功开拓。(编辑:赵敏)
1984年
车祸轶闻
演员(饰 Xu Yan)
/
导演:
钮立山
/
主演:
陈浩
/
达式常
/
谢炜
/
张自强
/
杨钢
/
王大舜
/
刘雪芳
/
王楠娜
/
李佩琳
/
程琪
/
类型:
犯罪
/
剧情
/
剧情:
白平首先了解了这起车祸的经过:前不久一个晚上,化工厂青年工人刘明骑车赶赴约会,行至一路口正要转弯,一辆违章逆行的自行车飞驶而来。两车相撞,将旁边一位老太太撞倒在地,违章青年见势不妙拔腿就逃,刘明则好心地将老太太送进医院,但因老太太伤势很重,很快便死在医院。白平出席了其中一次调解会,进一步得知被撞死的老太太是个退休工人,留下一儿一女,儿子徐大同身有残疾,待业在家靠糊纸盒维生。 女儿徐雁在工厂当学徒,全家生活确实有困难。在会上,专门从贵州赶来帮助料理后事的薛通君是死者的弟弟,他除了提出要5000元的赔款外,还能照顾两个外甥为名要求将其全家迁回本市。死者的儿子徐大同则要求给刘明判刑。会议开得不欢而散。刘明被临时拘留,情绪不好,白平来采访时,他无心回答记者的问题。为了弄清刘明的为人和表现,白平去工厂找了他的师傅和班组工人,还找了他的女友华梅,以及死者的女儿徐雁,核实了一些问题。关于那封未署名的信,一时尚未查出是谁写的。徐大同自从母亲被撞死后,和妹妹徐雁相依为命地生活着,得到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但也有人火上加油,使烦躁的徐大同更难以平静。因此当记者、刘明的母亲、化工厂的工会干部来看望他,都被他误认为是来替刘明说情的,而遭到他的冷遇和拒绝。他和妹妹两人在一些问题上也产生了矛盾。 薛通君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多次到交通队纠缠李明道,当他受到严厉批评后,则又暗中支持徐大同起诉,企图扩大事态。又一次调解会上,李明道建议,鉴于刘明肇事后表现较好,决定不将此案移交司法部门审理,赔款总额定为2950元,刘明只承担其中1350元,那个逃跑的人一旦查清将另案从严处理。徐大同不服裁决,指责刘明也逃跑过。华梅为刘明辩解,但也无济于事。刘明承认自己确实有过逃跑的念头,但是在另外一种情况下,这非但没有得到徐大同的谅解,反成了他进一步要上诉的理由。 刘明在悔恨之余离开了会场。李明道宣布维持刚才的处理意见,受害一方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向法院起诉。深夜,刘明母子正在商量变卖东西交付赔款,谈话中刘明对生活、对人与人的关系流露出灰暗的情绪。第二天,白平把华梅一封充满深情厚谊的信交给他,并劝导他,生活中固然有虚伪,但更多的却是真诚。 果然,刘明上班后,团委书记发动共青团员捐钱帮助刘明赔款,这使刘明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为了帮助徐大同摆脱偏执、猜疑,白平在同他进行了一番争辩后拿出那封未署名的信,徐大同一眼认出是妹妹的笔迹,信中对以报复心理对待事故进行了批评。徐大同看后气得发抖,对徐雁大打出手。徐雁忍辱负重进一步劝哥哥要学妈妈的为人。 徐大同终于回心转意,白平目睹了这一切,深为徐大同的转变、也为无意中找到了那封信的作者而高兴。海面上,夕阳西下,风景无限美好。影片在《人生之路》主题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