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究竟有几层
刘丽军
Lijun Liu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1988年
轮回
演员(饰 刘华玲)
/
导演:
黄建新
/
主演:
雷汉
/
谭小燕
/
刘丽军
/
柳荻
/
阚丽君
/
罗京民
/
王学圻
/
卢君
/
李虎
/
类型:
剧情
/
导赏:
1988年,作家王朔的四部小说被默契地搬上银幕,包括叶大鹰导演的《大喘气》、黄建新导演的《轮回》、米家山导演的《顽主》和夏钢导演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从而在80年代末形成了电影史上著名的“王朔电影年”。对此,邵牧君认为“电影界一哄而上争相改编,反映了电影界在巨大商业压力面前某种无所适从的混乱心态。”而饶曙光则认为“巨大商业压力只是‘显’的方面,而更深的‘隐’的方面则是市民话语及其价值观念和时代情绪与传统的精英话语格格不入,因而要求着一种全新的姿态和表达。”后者牵引出了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对峙,王朔改编电影以“众声喧哗”挑战“精英独白”,四部影片皆继承了王朔小说的游戏气质,在银幕上塑造了一个个“顽主”,他们表面看似玩世不恭,实则内心深处藏着对世界的独特见解;他们特立独行、放浪形骸,却以一种叛逆的姿态,诠释着生命的多样与不羁。王朔以其独特的黑色幽默,完成了对神圣与权威的消解。在解构的过程中,旧有秩序轰然倒塌,而新的秩序却并未在废墟中崛起,留下的是一片思想的荒漠,等待着新的绿洲涌现。《轮回》中的石岜就是这样一个存在主义式的人物,深陷于人生的无意义和颓废虚无,最终在穷极无聊中选择终结自己年轻的生命。影片呈现了80年代末的都市空间。有繁华喧嚣、车水马龙的都市,川流不息的人群行色匆匆,充满了现代生活的紧迫感;有灯红酒绿、觥筹交错的社交场,灯光下人们身着华丽的服饰,脸上洋溢着或虚伪或真诚的笑容,释放着欲望的讯息;有寂静冷清的楼间小巷,收容着白日里四处游荡,而此刻落寞空虚的人们。导演暗喻性地设置了先锋绘画展览馆这一场域,在影片中数次出现,成为了现代性的意指,石岜在这个空间中经历了反叛也经历了怯懦,他在迷宫般的展览馆中闪躲和迷失,成为了个体在80年代激进又踟蹰的显影。在影片结尾处,光线昏暗的房间里,石岜一个人站在墙边,他拿起一支笔,在墙上勾勒出了一个有着宽阔、健壮臂膀的男性身体轮廓。石岜凝视着这个幻想中的自己,他的左臂颤抖着抬起,像是风中摇曳的枯枝,右臂努力地伸直,却显得不协调和脆弱。而墙上的那个强壮的身影,双臂肌肉隆起,仿佛能撑起整个世界。身体被现实击垮,灵魂在困境中挣扎,曾经那个健康、充满生命力的石岜究竟去哪了呢?于是,他万念俱灰,在浓重的夜色里从高楼一跃而下。(编辑:王梓苡)
1986年
大上海1937
演员(饰 佘爱珍)
/
导演:
张彻
/
主演:
徐小健
/
董志华
/
杜玉明
/
孙懿雯
/
穆立新
/
贾永泉
/
王明晟
/
刘丽军
/
王政钧
/
王响伟
/
播放正片
导赏:
作为中国香港武侠电影的一代宗师,张彻在1986年以《大上海1937》完成了他职业生涯中一次独特的创作实验。这部诞生于导演北进内地初期的作品,既延续着邵氏时期标志性的阳刚美学,又承载着特定历史语境下的民族情绪,更在无意间成为中国香港与内地电影工业交融的早期见证。当我们将镜头拉回1937年的上海滩,这座城市的命运转折与电影人的创作轨迹,在胶片上形成了耐人寻味的互文。影片以淞沪会战后的上海为舞台,聚焦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在民族危亡时刻的不同抉择。这种将黑帮叙事嵌入抗日图景的创作策略,实则是张彻对自身创作谱系的突破性尝试。在邵氏时期,张彻的武侠世界往往构建于架空的历史时空,而此次他选择直面真实历史事件——林怀部刺杀汉奸张啸林案,这种虚实交织的处理方式,既保留了传统武侠片“快意恩仇”的叙事快感,又为故事注入了沉甸甸的历史重量。作为首部内地合拍片,影片的拍摄过程本身便具有影史文献价值。张彻从京剧舞台挖掘的徐小健、董志华等武生,其硬桥硬马的真功夫为动作场面注入真实质感,与当时流行的武术套路形成区别。在虹口区的实景拍摄中,剧组对百乐门舞厅、外滩码头的精细复原,不仅重构了观众对旧上海的想象图景,更预示着中国香港电影北上取景的创作潮流。《大上海1937》的尝试具有重要的意义。张彻对内地电影市场的敏锐洞察,不仅为90年代港导北上风潮埋下伏笔,其将武侠类型与主旋律叙事相结合的探索,更预示了后来《叶问》《十月围城》等新派武侠片的创作路径。而这种创作基因的隐性传承,使得《大上海1937》超越了单纯的娱乐文本,成为研究华语电影工业演进的重要切片。当我们剥离那些略显生硬的情节转折与脸谱化的人物塑造,看到的是一位花甲导演在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突破。那些喷洒在租界墙垣上的热血,既是银幕英雄的宿命写照,也暗合着张彻电影人生的最终注脚——在商业与艺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始终保持着对阳刚美学的执着追寻。这种创作精神,正如影片结尾林怀部刺向汉奸的致命一刀,虽不完美,却足够凌厉。(编辑:赵敏)
1984年
在银幕后面
演员(饰 Qu Ping)
/
导演:
陈鲁
/
潘湘鹤
/
主演:
刘丽军
/
马静
/
沈丹萍
/
王咏歌
/
赵雍
/
杨怀
/
朱晓鸣
/
申伸
/
播放正片
剧情:
电影学院的摄影棚里,应届毕业生们正在拍摄实习片《兰姐》,这是一个描写某纺织厂团委书记挽救失足青年的故事。扮演兰姐的陆小宇和本片导演周毅就兰姐的真实性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相持不下,周毅决定换下陆小宇,由曲萍来担任主角。面对这种情况,院领导决定让同学们深入实地体验生活,去寻找剧本人物的原型。于是,周毅、陆小宇等一行五人,抱着不同的想法来到了外省某纺织厂。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兰姐"的原型纺织厂团委书记林晓岚。陆小宇逐渐改变了消极的态度,尤其是那些偶然发现的反映了工人真实思想的"民意测验单",更引起了她深入调查的兴趣。周毅却由于看到了问题潜在的复杂性,不愿涉足太深,有心退却,在走与留的问题上,陆、周再次冲突,互不相让,学院领导及时指示同学们"下马观花",深入调查。通过车间徐书记和工人小陶的介绍,他们了解到林晓岚挽救失足青年小张的真实过程,以及林晓岚和钟梁的爱情经历,大家深受感动。陆小宇对林晓岚产生了热情,认识到林晓岚并不是"假大空"式的英雄,生活中确有像这样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好人,她对扮演林晓岚开始了信心。周毅也渐渐纠正了自己过去的错误,对陆小宇表示了真心的理解和支持,并决定改换外景地,在工厂的实景中完成整部影片,学院陈老师也来到了工厂,她热情支持周毅等人的想法,和他们一起参加了林晓岚主持的"民意测验"、"青年联谊会"等一系列活动,更深入地了解了林晓岚的内心世界,并帮助她解开了和钟梁的误会,使两人重归于好。拍摄终于再次开始了,思想简单的曲萍不能胜任角色,陆小宇挺身而出,满怀激情的试演了"兰姐",她真实、动人的表演,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深刻变化,同学们通过这段生活实践,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对生活的认识,树立了更坚定、正确的生活信念。一个角色就这样诞生了。一代新人正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