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德集

Deji Huo

有片源
1993年
虎胆英魂
虎胆英魂

演员/

导演:归群/陈沛泽/
主演:薛白/霍德集/吴限/
类型:犯罪/剧情/
剧情: 台湾缉毒警官江海龙潜入“金三角”地区,炸毁了毒枭唐爷的毒品加工基地,身负重伤,流落到中国大陆云南边境地区。台湾警方特派出女警香浓前来营救,并通过国际刑警组织要求大陆警方予以协助。我方派遣的司马雷因容貌与江海龙相象,在一次营救行动中被香浓当做江海龙救走。而江海龙则被一名白人女子斯蒂芬截往澳门。我警方接到情报后,立即通知司马雷和香浓跟踪追击,并借机查清和破坏掉贩毒集团正在策划的“色长廊”计划。在澳门,司马雷和香浓不断遭到贩毒集团的追杀。在一次激烈的枪战后,司、香二被迫乘小船漂流到一个荒岛上。斯蒂芬是另一贩毒集团的成员,她的主子荣发为控制“白色长廊”与唐爷既勾结又争夺。斯蒂芬奉命用美色勾引江海龙企图了解唐爷在“金三角”的底细。江海龙趁机编造了一套谎言,骗取了他们的信任。一艘为唐爷运送武装的匪船,在司马雷和香浓漂落的荒岛上靠岸,躲在暗处的司、香二人从匪徒的谈话中得知,江海龙已经被送往黑风岛唐爷的老巢,两人发起突袭夺取了匪船向黑风岛进发。他们一路冲破匪徒们设置的重重封锁,逼近唐爷老巢,却不慎落入魔掌。为了“白色长廊”的利益分配,各路大毒枭汇集黑风岛,争夺十分激烈。江海龙借去牢房巡视之机与香浓和司马雷一起杀死守牢匪徒。三商定分两路捣毁匪巢,并设法起获“白色长廊”计划,最后在停机坪会合。司马雷和香浓潜入毒枭们的会议室,拿到“计划”后,向停机坪撤退。匪徒们紧追不舍,将他们包围起来。危急关头,江海龙驱车冲进包围圈,三人与尾追的匪徒车队、摩托队展开了殊死的战斗,激战中江海龙不幸身亡,香浓亦身负重伤。司马雷孤身继续与敌人拼杀,掩护着香浓登上小船,向中国大陆方向驶去,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1992年
1983年
导赏:在众多战争题材影片中,《再生之地》面向战争的视角是独特的,它将影片的落点从喧嚣的战火硝烟迁移至一片陌生的战场——战犯管理所。这里没有炮火,没有轰鸣,不需要毁灭敌人的肉体,要做的是从精神上拯救战俘们的灵魂,帮助他们认识战争的残酷,重树正确的价值观。本片除了通过对比展现日本侵华战犯的暴力倾向与阴暗心灵外,集中表现了中国政府始终秉持的革命人道主义方针。国家不仅没有直接放弃、消灭这批杀人机器,反倒以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与劳动改造感化他们的心灵,最终使这批欠下血债的日本战犯,放弃原本效忠天皇的反动立场,重新接受人性与理性的感召。这体现出我国政府改造战犯政策的巨大威力。影片以多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深化了主题内涵,在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巨大变迁中体现改造动作对人思想的重塑。将师团长伊藤弘一是一个嗜血成性的法西斯分子,但同时也拥有礼貌谦恭、彬彬有礼、桀骜不驯等品质特征。他的内心不是只有恨意,但恨意蒙蔽了他看向世界的双眼。他的人物形象中暗藏着人性的光亮面,使他在一次次的思想教育中有被唤醒、被点亮、被震撼的可能。在整体风格上,本片坚持纪实性追求,尽力向生活靠拢,将真实作为矛盾冲突、人物关系、情感变化与环境氛围的基点,故事的发生与转变都有迹可循。同时,影片也拒斥僵化的真实性,“并不是说一部影片必须完全按着‘生活中确有其事’才能算真实”。通过积极地对搜集到的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扩充和深化,导演使真实与想象、虚构相融合。这使影片既与原本跌宕起伏、回环复杂的话剧版本在风格上相区分,又在内容上贴近历史事实。(编辑:铠兰)
1978年
导赏:《猎字99号》是著名导演严寄洲执导的反特片,故事围绕海军“猎字99号”图纸展开,重点刻画了公安人员在“八一七”厂党委和广大群众的配合下,与想要窃取图纸的敌特人员斗智斗勇的过程。由于创作所处的年代,影片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角色脸谱化、情节为了凸出“反特效果”而不符合逻辑等问题,但总体来说还是一部在同类题材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在《猎字99号》中,故事表面围绕着“八一七”厂和能够为海军现代化建设起到重要作用的“猎字99号”图纸产生一系列矛盾冲突,实质是反映出工厂管理混乱、人浮于事等深层问题,敌特份子利用这些漏洞,进行了大量的伪装、渗透工作。对于敌特的刻画分为“明”和“暗”两条线,在影片开端,位于境外的间谍机构就决定派遣由陈佩斯出演的小特务用身份替代的方式伪装成海外华侨与早已潜伏在“八一七”厂的特务接头,观众们由于知道了计划的全过程,从而对这个角色的一举一动都充满警惕。而潜伏中的最大特务并没有太早揭露,反而通过“不交手套”、“厂房放火”、“毒杀王长生”等事件妄图嫁祸于他人,公安机关和这个幕后黑手的对抗也贯穿故事始终。影片对公安人员的侦破过程有着大篇幅的描写,除了跟踪、蹲守、谈话等手段,公安人员还利用痕迹学和新物质化验等方法,对嫌疑人员的头发、唾液、遗留的烟头进行对比检验,在办案过程中有张有弛,展现了公安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态度。对境外情报机构则通过生活方式和服饰装扮的细微刻画凸出了人员的腐化和堕落。影片的演员阵容也是一大看点,田华、高宝成、里坡、林默予、刘龙等表演艺术家都在表演上贴近了角色特质,成功塑造出了有代表性的银幕形象。(编辑:方舟)
1975年
导赏:《激战无名川》是一部经典的抗美援朝电影,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我军铁道兵九连在敌机狂轰滥炸下,为保护我军后方运输线,抢修无名川大桥的英勇故事。本片有着真实的故事原型,在的历史上的无名川战役期间,铁道兵部队在空军、高炮部队、后勤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共抢修、抢建、复旧铁路桥梁2294座次、隧道122座次、车站3648处次、通信线路20994公里,朝鲜铁路通车里程由1950年11月铁道兵部队入朝时的107公里,延长到停战前的1382公里,创建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铁道兵部队被对手惊呼为“世界上最坚决的建筑铁路的人”,成就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段不朽奇迹。本片故事线索明确,剧情紧凑且富有张力,九连连长郭铁率领全连战士不仅要在酷寒中维修被炸毁的路基和铁轨,还要面对被敌人炸毁、抢修时间紧迫等多重困难,高潮迭起。郭铁连长以中朝两国人民对敌人的仇恨激励全连战士,机动灵活地指挥着战斗。他坚毅果敢、机智勇敢,舍身取易,是整部影片的灵魂人物,体现了一个军事指挥员的运筹帷幄,知行合一。而其他战士也各具特色,他们团结协作、英勇无畏,共同完成了抢修大桥的任务。影片中有两个经典场面成为时代的不朽记忆,一是面对美军偷下的汽油弹,他身先士卒英勇扑火;二是凭借一把扳手,用来代替被特务故意拔掉的铁路枕木的螺丝,从而让装满重武器的我军火车安全通过。片中其他战士也性格鲜明,他们团结协作、英勇无畏,共同完成了抢修大桥的任务,是他们让朝鲜铁路打不断炸不烂,让观众能够深刻记住到他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此外,本片的摄影和视觉效果也十分出彩。摄影机运动多变,善用变焦等手法,使得影片在视觉上极具冲击力。用色彩和光影效果营造出了一种紧张而庄严的氛围,使得观众能够深入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的英勇。(编辑:明慧)
1964年
剧情:某团四连连续二年被上级评为四好连队。一天,从新兵连调来一名新战士,叫区小龙。他怕苦怕累,爱慕虚荣,军事技术也不过硬。将他分配到哪个排呢?连长想,二排长金大洪有严重的“保四好”思想,总怕连队保不住红旗,对荣誉有着不正确的看法,又对区小龙的到来有抵触情绪。五班长牛福山性情急躁,工作方法简单生硬。于是连长就决定把区小龙分配到二排五班,既要带好小龙,又借此机会对金大洪和牛福山进行一次思想教育。一次紧急集合,小龙拖泥带水影响四连最后到达。于是,“流动红旗”被其他连队夺走了。在回来的路上,连长林志勇增加了爬山科目,小龙牢骚满腹,回营后就给连长贴了张大字报,说他“军阀残余,简单粗暴”。牛福山一看,气得把大字报撕了下来。连长觉得随便撕大字报不妥,让牛福山检讨。二排长金大洪虽然不同意撕大字报,但对连长增加科目的做法也有意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星期天,牛福山去帮助区小龙,可话不投机,两人又吵起来了,并把小龙的笛子踩扁。连长买了支新笛子,让牛福山送去赔小龙,向小龙道歉。为了做好小龙和牛福山的思想工作,加强他们之间的团结,连长把小龙和牛福山找来组成小乐队,但他们怎么也合不到一起,闹得不欢而散。问题在什么地方?小龙出身贫苦,可为什么怕苦累,自由散漫,情绪不高?为摸清情况,连长搬到五班去住。一次,连长偶然见到小龙的枕边有一个干粮袋,上边写着“坚决革命到底”六个大字。这正是连长的干粮袋,怎么到了小龙的手里。原来十几年前,在解放广州时,一群匪兵在小龙家行凶抢劫,其中一个匪兵恶狠狠地举起刺刀对准小龙就要刺。在这瞬间,一声枪响,匪兵应声而倒。随之林志勇跟匪兵厮杀起来。他刺杀了几个敌人,但自己却身负重伤。林志勇在被抬走时,把粮袋留给了一贫如洗的小龙一家。后来,小龙参军临走时,母亲让他把粮袋带在身旁,要他不忘共产党的恩情,坚决革命到底。连长林志勇这时才知道区小龙就是当年自己救的那个小孩。但林连长没有告诉小龙是自己救了他,而是用解放前的血泪史启发和教育小龙。不久,小龙的姐姐小珠随文工团来到连队演出,在连指导员的建议下,为了帮助小龙并教育全连战士,让小珠用干粮袋的故事编了一段演唱词,唱给全连听。小龙听了悔恨万分,感到对不起救自己的解放军。从此以后,小龙在连长的言传身教的帮助下,觉悟提高了,主动写了大字报进行检讨。
1958年
19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