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沉

Chen Bai

有片源
1990年
1984年
导赏:“大桥下面”的片名与影片内容乍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片中表现苏州河上几组大桥的空镜头也与故事情节关联不强。然而,一些抱有陈腐观念和世俗偏见的人们,却有意无意地将桥上桥下比作职业等级、条件优劣的区别,编导巧借其意,取材于“桥下”之民、“桥下”之事,宣扬“桥下”之路。把最广泛、最普通,也许还被一些人贬为最“低档”的劳动人民的情操、美德加以赞扬和渲染。影片围绕两个身处社会底层的待业青年克服生活困难,通过个体劳动谋得幸福生活的故事,记录他们迎着时代的风浪前进的历程。影片叙事不急不躁,结构严谨工整。白沉导演提出“导演不露痕迹,摄影不露痕迹,表演不露痕迹”的“三不要”原则,使影片呈现出一种淡雅、含蓄的艺术风格。作为剧情中心的爱情故事的两位主人公——秦楠和高志华在生活中的日常表现得到了扎实贴切的展示,细致入微地关切了他们的身世、命运、遭遇和感情、思想、情绪,突出了主人公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歌颂他们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演员龚雪凭借此片中的出色表演,她斩获1984年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第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正确分析了她饰演的角色秦楠与每个剧中人的关系和每个规定情境中的态度,采取了不同的表现手段。对父亲体贴入微,对儿子无限怜爱,对朋友热切关怀,对恶邻敬而远之,对好心而有偏见的婆婆谅解忍让,对恋人含情回避……龚雪展现了不同的表演分寸,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了秦楠复杂的人物形象,她表面严峻冷漠,内心却充满着热情;她表面沉默无争,心底里却充满自尊与理想。她有最温柔的沉默,也有最激烈的感情爆发。如“打儿子”一场,“野种”的恶骂戳伤了她的心,她再也无法忍受这种屈辱!感情如深闸洪水,猛然爆发出来,狠打了孩子。打过孩子后又痛楚地抱子痛哭,展示了人物心灵的自责和无奈。在一个极短的时间里,她由静到动,由弱到强,再由怒转悲的情感爆发令人折服、感动。(编辑:路明慧)
1980年
1953年
1952年
1951年
剧情:版本一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初期。花姑娘原名花凤仙,由于日本侵略,父兄被杀,家园被烧光,沦落为妓女。她去探望孩子,与买办罗某夫妇、米商许某夫妇、地主兼官僚贾某夫妇和护士谢芳、杨华同坐一辆燃烧木炭的长途汽车从江南沦陷区开往内地。在新康镇住宿时,遇到日本宪兵队检查。队长佐藤垂诞花姑娘的美色,花姑娘不从。佐藤不许司机开车离去,三对夫妇分别劝说花姑娘。第二天晚上,日军毒打镇上的孕妇阿根嫂,花姑娘和护士、司机去慰问,发现护士是游击队人员,担负着送药去王家庙抢救伤员的任务。花姑娘经过思想斗争,决心牺牲自己,她见到佐藤,要求先让众人离去,然后她用匕首刺伤佐藤,自己被乱抢打死。司机受到花凤仙的感召,半途中将三对夫妇赶下汽车,护送两位护士到达目的地,自己也参加了抗日游击队。 版本二 花姑娘原名花凤仙,不但家园为日军烧毁,父兄也被日军杀害,以致沦为妓女。花姑娘在探望孩子途中,跟罗、贾、许三对夫妇,护士谢芳及杨华同坐一辆木炭车,路过新康镇准备度宿时,遇上日本宪兵队拦途检查。队长佐藤看中花姑娘美色,当晚即派人到众人留宿的大新旅馆召去问话。花姑娘举家为日军所害,宁死也不愿受佐藤凌辱。佐藤一怒,下令不许司机开车离去。同行三对夫妇各怀鬼胎,只恐延误发财机会,各施技伕俩去劝服花姑娘献身给日军。留宿的第二晚,花姑娘目睹日军毒打镇上孕妇阿根嫂,于是联同两名护士及司机阿方去慰问。其后才,她发觉两名女护士原来是游击队员,肩负送药到王家庙抢救同僚的任务。由于车程已延误三天,她们决定扮作村姑抄小路而去。花姑娘得悉女护士的秘密后,在河边反覆思量。决定牺牲自己协助爱国抗敌志士。回到旅馆,各人喜见她改变初衷,急忙替她打扮,恭送下楼。她见到佐藤后,便立刻要求他先放众人离去。车子载着一行人离开后,花姑娘被押进队长室。她表现得凛然不可侵犯,更用匕首刺伤了佐藤,最后在枪声中壮烈牺牲。
1948年
1947年
春之梦
春之梦

演员/副导演/助理导演/

导演:朱石麟/
类型: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