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gan Marinkovic

2014年
2009年
2005年
2003年
2001年
剧情:这是一部典型的美国式的战争片,年轻的美国空军飞行员克里斯和同伴迈克驾机飞越波斯尼亚上空,按惯例进行地面拍照时,他们的飞机突然被不明身份的武装力量击落,正在克里斯发出呼救信号时,迈克被杀害了。克里斯在陌生的土地上逃亡,努力向拯救地靠近。路上,他无意中发现了大片的墓地。他意识到自己和迈克在飞机上一定无意中拍到了什么秘密,这也是他们被击落、迈克被谋杀的真正原因..... 影片花絮: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推出了一部戴维斯娱乐公司(Davis Entertainment Company)制作的影片----《敌后行动》(“Behind Enemy Lines”)。这部影片由欧文-威尔逊(Owen Wilson)、吉恩-哈克曼(Gene Hackman)担纲主演,乔昆-德-阿梅达(Joaquim De Almeida),戴维-基思(David Keith)和奥莱克-克鲁帕(Olek Krupa)也分别在这部影片中饰演角色。影片的导演是约翰-摩尔(John Moore),由戴维-韦罗兹(David Veloz)和扎克-佩恩(Zak Penn)改编自詹姆斯-托马斯(James Thomas)和约翰-托马斯(John Thomas)的故事。   《敌后行动》的制片约翰-戴维斯(John Davis)此次在戴维斯娱乐公司中向自我及制作小组成员发出了挑战,成功地推出了这部战争影片,这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动作和烟火特效影片。他的目标是拍摄出一种全新风格的战争影片,将动作、艺术效果、结构编排,以及最重要的情感融合到这部影片中。戴维斯指出,"本片中的动作场面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影片中最多的。但是我认为影片中除了动作以外,还有更多的寓意。我们想把这种风格带进二十一世纪,处理好当前战争的复杂局面和如何影响为国家效力的男男女女们。"   在这部影片中,伯内特(Burnett)就在为这些事所苦恼。波斯尼亚的政局相当紧张(这部影片并不是设定在一个特定的具体时间段里,而是影片制作者们所称的“后天”),而伯内特却没有领受到作战任务,他深感百无聊懒,准备退出这场战争。执行制片威克-戈弗雷(Wyck Godfrey)说:"这个人物已经丧失了做出判断的信心,也失去了使命感。”   伯内特的态度使他陷入了一场与一个老资格的军官阿德米瑞尔-赖格阿特(Admiral Reigart)之间的冲突,这位军官认为伯内特这个小子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为祖国服务。导演约翰-摩尔说:“赖格阿特是一个壮实、古板的家伙,他信奉他自己的准则,他认为伯内特是个小人,而伯内特也认为赖格阿特是个迂腐陈旧思想的代表”。威克-戈弗雷补充说:“赖格阿特一生行伍,而他现在却面对着一个再也不想把一生都交给军队的人。”   有趣的是,在这部影片最初的剧本中,并没有这方面的内容。故事的第一稿着重描述了二个飞行员在敌人后方被打下来后的救助经历。另一剧作者扎克-佩恩有了个想法,把影片分成几个同时进行的故事情节,使它既讲述了许多如何制定的救援计划,同时又是一个生存传奇。在增加的部分里,佩恩更多地描述了汤姆-克兰西-伊什(Tom Clancy-ish)加入的区域之间不同办事程序的政治关联性。   这些办事程序引导着北约(NATO)当局(以海军上将皮盖为代表,乔昆-德-阿梅达饰)阻止着赖格阿特的救援企图,担心破坏脆弱的和平。   佩恩还重新设计了克里斯-伯内特(Chris Burnett)这个角色,把他变成一个普通的领航员,而不是一个战斗机飞行员。佩恩说:“这使得角色脱离了传统的好莱坞英雄模式。《敌后行动》事实上不是关于开喷气式飞机的英雄们的,而伯内特是置身于难以置信的环境中的一个普通的人。”   在挑选“伯内特”的演员时,戴维斯就想“创造一个战斗英雄,并使他一举成名”。欧文-威尔逊是个著名的荒诞喜剧角色演员,曾在影片《拜见岳父岳母》(“Meet the Parents”)、《瓶装火箭》(“Bottle Rocket”)和《罗亚尔家族》(“The Royal Tenenbaums”)中饰演角色,并是后二部影片的共同编剧。他在本片中饰演一个战斗英雄的角色实在是有点出人意料。但根据戴维斯的想法,挑选威尔逊出演“伯内特”是个完美的选择。
1997年
剧情:    英国新闻通讯员麦克韩德森(史蒂芬迪蓝饰)从事新闻工作许多年,一直报导全球最瞩目的新闻,但是纵使他之前在战地採访的经验再老练,塞拉耶佛的战争经验仍旧使他心惊胆颤,终生难忘,那是发生在1992年的战争。   除了报导战地最新消息的记者外,在塞拉耶佛没有任何人是安全的,麦韩德森和他同行的採访小组每日穿梭在枪林弹雨、急驶车阵中,为的是取得最具爆发力的新闻题材,抢登头条新闻。同时这项壮举也使得全球持续收悉发生在塞拉耶佛史无前例的、惨无人道的事件。   到了晚上,麦克他们全都聚集在一家旅馆酒吧裡,这裡的照明设备是以发电机临时充电的,生活品质十分简陋,还得忍受突如其来的炸弹、轰炸机的夜袭。在这家旅馆裡,他们交换彼此目睹的新闻事件,同时也要和同业竞争对手抢新闻。美国星报外派的记者费林(伍 迪哈里逊饰)採访风格大胆,可是行事浮燥,他和麦克共同潜入集中营,採访这件骇人听闻的恐怖事件,然而两人处世风格的差异,导致极大的争议,双方报社内也引起轩然大波。   有一天,麦克为了孤儿院的头条新闻而到场採访,在瞭解了孤儿的数量与日俱增时,麦克逐渐投入,并且热心地协助孤儿院的院童们撤离烽火战区。其中一名叫做艾蜜拉的 9岁孤女(艾蜜拉努塞维克饰),面对永无止境的战火所带来的压力,已经快撑不下去了,她极 渴望逃离战争,所以她视麦克为她唯一的救星。   妮娜(玛莉莎托梅饰)是国际援救协会的义工,她前往塞拉耶佛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救援战区中已被领养的孤儿与双亲皆丧生的婴儿,而艾蜜拉并不在名单之列,只因麦克之前曾口头答应艾蜜拉带她前往英国,于是妮娜与麦克协议,若带艾蜜拉出境,实数非法而且必需冒生命危险。   通过游击队的层层关卡,麦克和妮娜终于将孤儿们与艾蜜拉救出沦陷的塞拉耶佛,并安全抵达英国。不料就在麦克打算正式领养艾蜜拉之际,艾蜜拉的母亲在遗弃女儿 9年之后的今天,竟奇迹似地出现在塞拉耶佛,要求麦克将艾蜜拉还给她。这促使麦克必需重返塞拉耶佛。在那儿,他意外发现原本蛮不在乎的费林竟还谨守岗位,但是麦克和费林要如何冲破烽火线,回到自由地区呢?     本片是根据国际新闻网(ITN)记者迈克尔.理查德森1992年在南斯拉夫的亲身经历编拍而成,和《尤利西斯的凝视》、《地下》一样都是反映南斯拉夫内战的影片。故事描述一个美国记者弗莱恩和英国记者汉德森在战地的经历和他们对战争的不同看法,从而着意揭示了西方对南斯拉夫的这场战争漠不关心的态度,也阐明了西方国家应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影片中有宏观的战争场面和细腻的人物内心描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战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