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侣

Fenglü Zhang

有片源
1995年
导赏:电影《天国逆子》是一部深刻探讨人性、法律与家庭伦理的奇案片,以一种近乎冷酷的笔触,讲述一个长大成人的儿子借幼年时的记忆,告发母亲犯弑夫罪行的故事。电影将。经过编剧王兴东、王浙滨的匠心改编与导演严浩的细腻执导,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中国东北,渲染出一个风雪交加、人情冷暖交织的世界,不仅保留了原案件的震撼力,更在艺术层面进行了升华,是对传统文化本质掷地有声的叩问。影片采用了较严格的戏剧式结构,多条线索并进,始终围绕着关母是否毒杀关父这一故事核心来设计悬念、刻画人物、结构情节,增强了影片的叙事性。通过特写镜头和狭小空间的运用,营造出一种强烈的不安氛围和人物间关系的压迫感,深刻地展现了人性中的阴暗面,如暴力、背叛与自私等。这些负面情感在影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使得观众在震撼之余,也不得不反思人性的复杂与多变。另一方面又通过人物的行为抉择,具象化了情与法的冲突。电影既没有简单地将母亲塑造成一个恶棍,也没有将儿子描绘成一个英雄,而是深入挖掘了人性的多面性,展现了母亲在欲望与罪恶中的沉沦,以及儿子在父冤与母爱之中的徘徊。最终主人公顶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选择了用法律来维护正义和真相,既是对母亲的一种宽恕,也完成了对自我的艰难救赎。该片导演为“香港新浪潮电影”运动的主将严浩,他的导演风格平静细腻,又不失深刻,形式优美,内涵极为深邃,传达出深厚的人文底蕴,这一风格在《天国逆子》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片中不时穿插着一些富有诗意的画面,如北国雪地风光、寂静的夜晚、温情的冰灯等,不仅为影片增添了一抹柔和的色彩,还使得叙事更加流畅自然。《天国逆子》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在1994年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奖,并是香港有史以来第一部入围奥斯卡影展的电影。(编辑:明慧)
1992年
导赏:《新中国第一大案》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出品,高天红导演的反贪污电影。影片根据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原天津地区行署专员张子善严重贪污盗窃国家资财案改编,提醒观众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要搞好廉政建设,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的宏伟事业。片中用大篇幅展现了刘青山、张子善是如何在“糖衣炮弹”的攻击下一步步从战场上的英雄沦为和平年代的腐化堕落分子的。两人在新中国成立后,在资本家的围猎下,在生活上搞起特殊化,逐渐拉开与群众们的距离,贪图起享受。从要求伙房破例改善伙食开始,刘青山开始设立“特需费”,还喝上了想要和机关生产处合作的资本家们送来的免费牛奶。从进入天津看病开始,刘青山更是“开了眼界”,住进了豪华洋楼,在手下人的鼓动下,胆子越来越大。在治河等工程中,利用职权,勾结奸商,贪污、盗窃和非法骗取、挪用公款,克扣河工粮款。甚至在抗美援朝的重要时期,为倒卖物资挪用建设机场的资金。在刘青山和张子善大肆贪污腐败的同时,高天红导演还设置了林克俭、周大兴等角色,通过他们的行为,对刘、张二人进行批判。同样经历了敌人炮火洗礼的林克俭始终保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本色,林克俭多次提醒老战友刘青山不要搞特殊,可对方依旧我行我素。导演设置了“掀饭桌”和“监狱送别”的戏份来体现林克俭对老战友的复杂情感,使得这个人物更加鲜活立体。《新中国第一大案》的创作者们没有局限于刘青山、张子善的案件,指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作重心从农村转为城市建设后,一些机关干部的心理变化。例如小刘升职做了秘书,就嫌弃起了一同过了苦日子的原配,想要离婚。干部小赵,比领导刘青山更早的开始了腐化生活,这些人也对刘青山、张子善犯下更大的错误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影片结尾,两行在雪地上留下的足印起到了绝妙的隐喻作用,不仅告诫人们要脚踏实地的生活,更要清清白白的立足于天地间。(编辑:方舟)
1990年
导赏:《王府刀客》长春电影制片厂匠心独运的精品武侠片,在继承传统武侠片精髓的同时,也融入了当时港片的创新元素,尤其是其在武功描写上的极为富有想象力的手法,让人印象深刻。从影片的创作背景来看,《王府刀客》的武功描写无疑受到了同时代港片如《倩女幽魂》《笑傲江湖》等作品的影响。《王府刀客》中的武功描写,无疑是对武侠片传统美学的继承与发扬,影片中的武功不是简单的打斗,而是一种美的展示、一种精神的传达。从这部电影我们得以窥见内地武侠片制作的特点。美中不足的是,在追求视听震撼的同时,部分音效的表现略显夸张,稍显突兀,但这并不影响其整体的艺术价值。在《王府刀客》中,女性角色的塑造是一大亮点。尤其是陶青饰演的唐小妹,不仅形象鲜明,而且智慧坚韧、武功高强、身姿矫健,展现了女性武侠的独特魅力。这种对女性角色的塑造,无疑是对传统武侠片中“男强女弱”模式的突破与创新。《王府刀客》诞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叙事层次分明,节奏不拖沓。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中国电影已迎来武侠片的创作热潮。传统意义上武打部分多数以男性功夫展示为主导,但武侠的光环和精神并不仅仅是男性的专利,事实上,令这一类型独具盛名和广受欢迎的正是其丰富的女侠形象。因此也涌现了许多“女侠”故事核展示“女侠”形象的电影。女性角色在武侠片中的演变,不仅是电影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与思想解放。(编辑:婧怡)
1986年
导赏:陈家林执导的《末代皇后》是一部细致描绘晚清没落贵族悲剧命运的电影,在这部影片再一次证实了他处理重大历史题材和壮观场面的功力。与同类题材影片相比,该片在题材涵盖的社会内容上比较局限,但在艺术处理上更为精致,无论人物形象描写还是宫廷生活场景的展示,都富于观赏性和趣味性。《末代皇后》的叙事结构严谨而流畅,采用了线性叙事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电影从婉容的皇后婚礼开始,以谭玉龄的葬礼结束,首尾呼应,展现了傀儡皇族注定悲剧的命运。在处理历史题材方面,《末代皇后》展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电影在尊重历史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对一些细节进行了艺术想象和艺术加工,使得历史事件更加生动鲜活,例如,婉容与侍卫李越亭的私通、孩子惨遭杀害等情节,虽然在史实上有所改编,但这种改编增强了电影的戏剧张力,对观众而言观赏性更强。此外,在历史人物的塑造上,《末代皇后》同样表现出色。潘虹饰演的婉容,从初期的明艳动人到后期的疯癫绝望,表演层次分明,鲜活地展现了一个被时代和命运抛弃的悲惨女性形象,而姜文饰演的溥仪,也展现出了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心理状态,从初期的骄矜到后期的懦弱,姜文的表演也呈现出了丰富的人性层次,展现了他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和挣扎,没有过分扁平化、漫画化。《末代皇后》通过婉容的悲剧人生,反思了封建制度和外敌侵略对个体命运的摧残。婉容虽然贵为皇后,但她的人生却充满了无奈和悲哀,她的爱情、自由和尊严都被封建礼教、被日本侵略者所剥夺。电影对封建制度、对民族迫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同时也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中处境悲惨的女性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引发观众对于历史和人性的深思。(编辑:许雨婵)
1984年
1980年
19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