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茵

Yin Zhu

有片源
2014年
1994年
血囚
血囚

演员(饰 Wife of Boss)/

导演:吴天戈/
类型:剧情/
导赏:《感光时代》被中国电影资料馆评为百年百部(1905—2005)年度优秀代表作,影片聚焦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讲述都市青年的理想与现实。主人公在艺术与市场之间的彷徨与挣扎,恰是上世纪90年代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感光时代》讲述的是当代都市文化青年的生态与心态,与“第五代”导演有明显的不同。影片的男主人公是一位城市中的精神漂泊者,同时又是一位孤独的理想追寻者。既不同于“城市的主人公”,又不同于“城市痞子”。而导演则熟练地运用了电影语言,表现“城市与人”的复杂的生活景观和人物的精神状态,其中马一鸣为办个人摄影展的功利追求及其艰辛努力,与他精神漂泊与追寻的内心状态同步得到了表现。《感光时代》之所以能感动人心,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和都市青年的生活状态。它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影片中的杭州西湖、“英语角”、电台的“孤山夜话”等元素,都成为了那个时代独有的文化印记。导演阿年以其敏锐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捕捉到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困惑与追求。影片中的音乐、场景、人物对话,都充满了1990年代的特色,使得这部电影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更为重要的是,《感光时代》是中国本土电影在市场化时寻求新的生存、生产方式的产物。它的诞生标志着一种新的电影文化品格、新的电影思维方式、新的电影制作模式在彼时中国大陆正日渐形成。“第六代”导演的存在已然成为中国当代影坛上一种不容忽视的历史现象。这是一个属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城市的故事,一次对于一个“感光时代”的感光。中国美院电影学院教授、导演刘智海对《感光时代》赞不绝口:“时代变迁的闪耀不仅是这片子的闪耀,其实是中国的闪耀。这部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时代的印记,中国的印记。”(编辑:赵敏)
1993年
黑狮行动
黑狮行动

演员(饰 Liu Na)/

导演:庄红胜/
类型:犯罪/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导赏:陈家林执导的《末代皇后》是一部细致描绘晚清没落贵族悲剧命运的电影,在这部影片再一次证实了他处理重大历史题材和壮观场面的功力。与同类题材影片相比,该片在题材涵盖的社会内容上比较局限,但在艺术处理上更为精致,无论人物形象描写还是宫廷生活场景的展示,都富于观赏性和趣味性。《末代皇后》的叙事结构严谨而流畅,采用了线性叙事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电影从婉容的皇后婚礼开始,以谭玉龄的葬礼结束,首尾呼应,展现了傀儡皇族注定悲剧的命运。在处理历史题材方面,《末代皇后》展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电影在尊重历史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对一些细节进行了艺术想象和艺术加工,使得历史事件更加生动鲜活,例如,婉容与侍卫李越亭的私通、孩子惨遭杀害等情节,虽然在史实上有所改编,但这种改编增强了电影的戏剧张力,对观众而言观赏性更强。此外,在历史人物的塑造上,《末代皇后》同样表现出色。潘虹饰演的婉容,从初期的明艳动人到后期的疯癫绝望,表演层次分明,鲜活地展现了一个被时代和命运抛弃的悲惨女性形象,而姜文饰演的溥仪,也展现出了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心理状态,从初期的骄矜到后期的懦弱,姜文的表演也呈现出了丰富的人性层次,展现了他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和挣扎,没有过分扁平化、漫画化。《末代皇后》通过婉容的悲剧人生,反思了封建制度和外敌侵略对个体命运的摧残。婉容虽然贵为皇后,但她的人生却充满了无奈和悲哀,她的爱情、自由和尊严都被封建礼教、被日本侵略者所剥夺。电影对封建制度、对民族迫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同时也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中处境悲惨的女性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引发观众对于历史和人性的深思。(编辑:许雨婵)
1984年
导赏:《海滩》由中国第四代导演滕文骥拍摄,是唱给古老渔业文明的一曲挽歌。昔日绵延不绝的十里海滩,如今只剩一里,这是现代城市对渔民生存空间的无情蚕食,也是对他们精神家园的悄然消融。影片萦绕着怀旧情愫,缅怀着古老中国天人合一、宽厚和睦的单纯。但影片又毫不留情指出寄生在乡土社会的痼疾,斥责世代不变的集体无意识对个体的吞噬。因此,影片在怀旧与批判之间游走,充满了徘徊和犹豫。学者戴锦华认为,当现代浪潮席卷中国,第四代导演群落以惶恐的眼神凝视着文明的交迭,“一边是理性,是对文明、进步的渴望与呼唤,一边是情感,是对老中国生存独特韵味、人情醇厚、坚实朴素的留恋。一方面是对传统社会及其道德体系的仇恨厌恶,一方面是对现代化、商品化进程所感受到的惶恐和轻蔑。第四代在揭示愚昧的丑陋荒诞的同时,迷失在传统中国意趣中,呈现出一种矛盾、游移的状态。”谈及镜头语言与第五代的共通之处,滕文骥认为是顾长卫和智磊两位摄影师加入的结果,他们用成熟的镜语体系完成了导演想要实现的对比隐喻。在影片中,渔村部分用固定机位、正面构图,消灭纵深,多拍傍晚和夜景,压低色调明度和画面亮度。工厂部分采用灵活的运镜,利用复杂交错的管道形体丰富构图,用高调摄影保证银白色调控制下的色彩变化。通过这种画面设计,渔村晦暗、淤滞、凝重,如同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眼中闪烁着对逝去神话的坚守与哀愁。而城市则轻快、多变、复杂,犹如从海岸线跳出的红日,鲜活蓬勃。当三个遍体海风和烈日皴染痕迹的渔夫跪在退潮的污泥中,口中喃喃祝祷,感恩自然的馈赠时,他们身后新工厂盘结交错的管道在雾气中银光闪烁,这些管道如同钢铁藤蔓,紧紧缠绕着渔业文明的喉头。(编辑:王梓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