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鹰

Ying Chen

有片源
1991年
剧情:  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某大学搬迁到南方某县城。物理系一对学生李涛和容秀枝真诚相爱。与此同时,秀枝的同舍好友丽英也爱上了李涛,使李涛不知如何是好。容秀枝3岁丧父,14岁丧母,由其远房伯父养大,后因伯父生意亏本,把她卖给萨家抵债,遭到萨继祖奸污,这一不幸遭遇在秀枝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创伤。秀枝早想把这一切告诉李涛,但发现自己已怀孕,而这时,萨继祖也逼她离校回家,这使她异常痛苦。离校时,她请求丽英好好照顾李涛。从此,丽英对李涛更加柔情蜜意。毕业前夕,丽英自作主张请颇有权势的父亲来校主持她和李涛的婚事。李涛十分吃惊,在表叔陈主任的帮助下,藏了起来。日本投降后,李涛留校任教。一天,李涛接到家信,说母亲病危,要他回去完婚。回家途中,李涛无意中碰到丽英,这时丽英已经结婚,丈夫是少校副官。丽英告诉李涛,秀枝就在这镇上教书,萨继祖在一次车祸中丧生,秀枝怀的孩子也流产了,现在一个人生活。李涛找到日夜思念的秀枝,二人悲喜交加,紧紧拥抱。这天正是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两人互诉衷肠,发誓永远相爱。但李涛回到家后,无奈被传统的观念和孝道思想所逼,和父母包办的玉兰结婚。玉兰十分贤惠,使李涛感到婚后生活十分快乐。李涛回校报到时,路过秀枝家。秀枝已知李涛完婚,故避不见面,让姨妈交给李涛一首诗:“三度月圆缺,月圆人不圆。同居无嫁娶,一夕是百年。中秋他日见,不负今世缘。”李涛看完诗,心情无限惆怅,返身离去。躲在暗处的秀枝望着李涛背影,泣不成声。 
1985年
剧情: 1950年初,云南省哈尼族支系爱尼人聚居的爱尼山宣告解放。躲藏在原始森林中的窝古力匪帮,预感到末日即将来临,企图打出黑森林,与善良的爱尼人和"红汉人"拼个你死我活。联防队长扎格利奉解放军肖排长之命,离别爱妻兰娜和幼子小利戈,到山中客店去接一批枪支弹药,半路上遇到匪徒腊本都,两人展开了一场格斗,武功超群的扎格利生擒了腊本都。他从腊本都的口供中得知了敌人的信号,一个引匪山林,一网打尽的战斗方案产生了。猎手杜巴老爹的孙子果龙,协助扎格利转移枪支,在森林里遇到猛虎,慌忙躲避中又撞上狡猾的土匪多飘。果龙与多飘展开了一场格斗,最后双双倒在河滩上,扎格利暗中跟随土匪乔腊,摸清了窝古力匪帮的虚实。乔腊被窝古力打伤,扎格利背着受重伤的乔腊,闯到土匪庄铁的窝棚前,通知庄铁敲木鼓传窝古力的命令:明晨五更,林边集合。木鼓声回荡在整个大森林中,这鼓声是窝古力匪帮的丧钟,也是爱尼人胜利的角号。扎格利怀着兴奋、喜悦的心情,回到山寨。暮色中,他亲眼看到联防队副队长约墨打昏了前来与村中暗藏匪徒联系的土匪军师皮落。约墨大叔告诉扎格利一切都安排好了,扎格利便放心地踏着月色朝自己家走去。当他快步登上竹梯,正要跨入家门时,突然从暗中飞来一支毒剑,正中他的要害。扎格利强忍着剧痛向闻声而来的妻子兰娜口授了敌人的信号,说完便倒在平台上,为受尼人的幸福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天色朦胧透亮,杜巴老爹与联防队员在龙巴门严阵以待。一名匪徒正欲放火焚烧龙巴门,忽被一支暗箭射中倒地。杜巴老爹抬头望去,见草丛中墨影一闪,杜巴老爹扬手投出标枪,黑影应声倒地。大家这才看清楚,窝古力藏在寨子里的耳目、杀害扎格利的凶手,正是联防队副队长约墨。一声枪响划破林中的寂静。窝古力匪帮听到信号,蠢蠢欲动。但他们还未跨出地盘,便被早已埋伏好的解放军消灭在山谷中。
1983年
导赏:这是一部发人深省的宝藏国片,影片以少见的疑问句命名——“你在想什么”,剑指变革时代中的人民思想和青年心声。影片摆脱了以往表现工业战线生活的窠臼,诸如:路线之争、方案之争、先进与落后、革新与保守等一般化的矛盾,从工人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新旧矛盾的冲突之中,探索新一代青年工人的思想状态、心灵历程,来描绘现代工业生产、工业领域生活的新特点,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着多面的、深刻的思考,兼具思想深度和现实主义文艺精神。电影开头以“砸食堂”、“作忆苦报告”而将两代人的冲突引向激化,将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的尖锐矛盾摆到观众而前。青年矿工生龙活虎的性格里还夹杂着特殊时期留下的“造反精神”和“无政府状态”。这伙人虽然有时倜傥不羈,玩世不恭,以发牢骚讲怪话的方式,表露出对矿山老一套管理方法、思想工作方法的不满和对矿山生产落后的焦虑。他们不单关心食堂、住宿等实际向题的解决,更关心的是如何建立新的生活。“我们讲这些不过是不满足于现状,想努力地改变它!”这传达出一代青年的心声一一需要被信任,活得要有价值,要为社会做出贡献。影片塑造了党委书记马长青的新时期“老红军”形象。他作风朴素,平易近人,能体谅工人们的疾苦。虽然一开始也存在着以老眼光看新问题的缺点,比如企图用忆苦思甜会的办法来教育青年,但马长青在摸索青年思想特点的同时也在剖析自己的思想,最终能把思想工作做到青年们的心窝里。他既爱护、信任青年,又热情、严肃地帮助教育他们,切实解决了群众很关心的住房、伙食、婚姻问题,从而使两代人的心接近、沟通起来。马长青身上体现了紧跟时代,推动生活前进的气魄和积极精神,是一个有着不朽的党员品格和人性光辉的真、善、美艺术形象。(编辑:路明慧)
196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