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

Ziyi Zhang

有片源
2023年
导赏:《志愿军:雄兵出击》是《志愿军》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影片延续了《长津湖》系列的战争史诗格局,注重震撼性视听效果的呈现,歌颂了志愿军将士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是对抗美援朝题材“新主流”电影创作的延续和发展。在叙事上,《志愿军:雄兵出击》采取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策略。宏观层面,影片介绍了朝鲜半岛局势以及美、苏等大国的态度,随着美国介入朝鲜战争,我国领导人做出了志愿军渡江入朝的决策。随后,影片交代了首批志愿军将士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的过程。影片后半部分,展示了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慷慨陈词、向世界发出庄严宣告的情节。微观层面,影片详细描述了松骨峰阻击战等三场战役,既有对战争场面的逼真呈现,也有对人物形象性格的细腻刻画。在人物塑造上,从领袖到战士各具神采,导演陈凯歌在创作时也将现代人对历史的思考加入其中。片中,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之前,毛主席在为是否发兵而思考。在此期间,他接见了一群英雄模范,中国人民的团结、勇敢、坚韧使得他下定抗美援朝的决心。正如陈凯歌所说“出国作战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但是作为领袖,我觉得他一定要从整个国家的角度去考虑这个事,同时要从民众中间汲取力量。”在战士们的塑造上,则侧重展现英雄群像的丰富性和人民性,在“家国同构”叙事下实现了历史人物与人民大众的辩证统一。《志愿军:雄兵出击》为观众们带来了震撼的视听体验,将民族文化心理和主流价值观深度结合,对中国战争题材电影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编辑:刘方舟)
2021年
导赏:《我和我的父辈》是由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联合执导的剧情片,该片是继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后,“国庆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再一次验证了“段落式”结构或拼盘电影本土化的可行性,既丰富了类型片经验,也为新主流大片的创作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新样式。《我和我的父辈》采取“段落式”结构,包含《乘风》《诗》《鸭先知》《少年行》四个故事,信息量大,表现手法灵活。在此基础上,影片以共同记忆和情感结构作为黏合剂,强化了分段式叙事的内在统一性。影片借助个人记忆、家庭记忆和集体记忆,将三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通过个体和家庭记忆带动集体记忆。吴京执导的《乘风》以抗日战争为背景,通过父子间隐忍的情感表达(如递艾叶的细节)与最终舍子救民的壮烈抉择,彰显着家国大义与血脉传承。《诗》则以中国首颗人造卫星研制为背景,刻画航天家庭的牺牲与坚守,强化了“舍小家为大家”的献身精神。在《鸭先知》中,通过儿子冬冬的视角,影片以诙谐的市井细节与荒诞的创意实践,展现普通人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徐峥饰演的“鸭先知”父亲,既是时代弄潮儿的缩影,也是亲子信任与陪伴的生动写照。沈腾执导的《少年行》以2050年机器人穿越为引,用科幻喜剧包裹亲子关系的思考,传递出科技时代对陪伴与创新的呼唤。四个故事从历时性的角度,以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为历史坐标,选取四个关键的时间节点。通过记忆的融合,影片编织出一幅跨越时空的父辈群像画卷,既是对家国精神的礼赞,也是对代际传承的深情凝视,堪称一部兼具历史厚度与情感温度的主旋律佳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影片的分段式风格也契合着“短视频思维”,适应了大众碎片化观影、加速度观赏等新的观影习惯。通过短片与短片之间的转场间隙,迅速吸引观众注意力,每一部短片时间相较于非拼盘电影大大缩减。由此,观众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去接受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分段式、多段落的拼盘电影,最终又统一于共同性因素的麾下,呈现出一种共同的质感和整体的和谐,让观众体验到“异中求同”“美美与共”的感觉,彰显出一个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诉求。
2020年
2019年
导赏:《攀登者》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献礼影片,通过改编中国登山队两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真实经历,影片充分显示出了中国的科学硬实力与中国人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影片以“攀登”为主题,既继承了古代中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又与当下的时代命题相结合,象征着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通过克服艰难的冰山环境,以信念与团结精神对抗人体极限,影片传递出的是老一辈开拓者们身上不畏牺牲、克服肉体与精神限制的不屈精神。重提攀登精神,不仅能够于中国现当代历史中重塑征服自然、永不气馁的现代品质,更能彰显重大科学突破背后强大的国家力量。一次攀登任务的完成,不仅仅依靠个人英雄主义式的精神支撑,更仰赖于国家在相关领域的科学进展,以及从前期准备到执行过程中成熟的分工合作与团队组织体系。当下的新主流电影大多呈现出“把爱国主义、国家情怀融入商业类型片中,在商业片的结构中传播主流价值”的整体特征,《攀登者》在讲述登山过程的同时,也不忘加入爱情戏码等商业桥段,缓和了惊险攀登带来的持续紧张刺激。方五洲与徐缨、李国梁与黑牡丹这两段爱情,也因与国家登山任务相连而更具崇高性。画面表现方面,影片以奇观化的视听语言冲击着观众的眼球,大量运用航拍视角一览珠峰的高耸挺拔,同时使用微观摄影捕捉攀登队员面对风雪时的纹路与细微表情。如此壮阔自然景观的呈现,既为提升了影片整体的视觉享受度,同时也将人的渺小与自然的汹涌形成对比,更显国人意志力的坚强。(编辑:铠兰)
2018年
2017年
2015年
导赏:《太平轮·彼岸》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大制作灾难史诗,由吴宇森执导,章子怡、金城武、宋慧乔、黄晓明、佟大为、长泽雅美等亚洲顶级明星联合主演。它延续了上部作品的剧情线,为观众呈现了大时代转弯处的众生浮世绘,呈现出关于人性、爱与生存的深刻反思。影迷能在本片中识别出吴宇森导演重要的影像元素——兄弟情、男女爱、乱世情仇、生离死别,当然,还有枪火和白鸽。影片画面构图精美,通过广角、特写等不同的镜头语言,将战争的残酷、人物的内心情感以及巨轮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的壮观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最精彩的无疑是太平轮沉没的场面,通过逼真的特效和音效,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寒冷的冬夜,感受到了沉船过程中人们的惊恐、悲伤和无助,无愧于“中国的《泰坦尼克号》”的美誉。在演员表现方面,黄晓明、宋慧乔、金城武、长泽雅美以及章子怡等主演都为角色注入了生动的灵魂,将乱世之中人性的不同表现演绎出来,有的见利忘义,有的舍身助人,每个角色都立体且饱满。章子怡在《太平轮·彼岸》中的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在战乱年代中坚强生存的女性形象,观众能够感受到她在面对生死离别时的痛苦和挣扎,以及在逆境中寻求生存和希望的决心,感受到“爱能救赎一切”的影片主旨。如果说上部是“序曲”,《太平轮•彼岸》就是“高潮”,灾难来临时恐慌氛围,大时代中的不同际遇,人性的善与恶的激烈交锋,爱欲悲欢的难拆难解……吴宇森导演掌控大型题材的能力,在《赤壁》中就有所体现,在《太平轮》中,他寻找到了表现史诗题材的方式方法,选择了从个体命运来体现时代悲剧,海上航行的太平轮似乎只是一个大型道具,他最想表达的还是战争对所有人正常生活的碾轧。哪怕悲欢,何妨聚散。正是因为活在残酷的战争中,爱情才更显荡气回肠。当船被撞击,倾斜,沉没的那一刻,再没有什么比能抓紧爱人的手更为重要了。命运之中,爱情与相遇是如此美好,生动而又富有意义。(编辑: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