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义顺

有片源
1980年
1979年
导赏:由严寄洲导演、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制作的电影《二泉映月》,作为音乐类故事影片,在音乐创作阵营方面极为强大。该片的编曲作曲是巩志伟、张锐,二胡独奏由江南最具功力的二胡演奏家之一张锐演奏,中央民族乐团与指挥秦鹏章倾情加盟。作为1979年建国30周年的献礼影片,该片于当年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奖,次年,摄影白夫今也获得文化部“青年优秀创作奖”。《二泉映月》是阿炳作品中广为流传的一首,它将人引入夜阑入静、泉清月冷的意境。乐曲表现了作者在旧社会中辛酸的感受和倔强不屈的性格。影片中导演借景抒情,表达了“月色虽明,世道则暗;泉水虽甜、人生却苦”的生命感慨。二泉与月色的交融,景物与人物的交汇,恰好是阿炳一生悲惨历程的写照。种种痛苦惆怅,是阿炳坚忍不拔、以琴抒情、以艺糊口的人生抗争和生命感悟。电影依照生活真实,写无锡民间艺人阿炳从小丧母,随父华雪梅出家当道士、习丝竹,人称“小天师”,但电影却突出了爱情与琴艺相结合、琴艺与正义相表里这道主线。电影改编本过分地强调了戏剧冲突,把阿炳这一境遇悲惨的普通民间艺人,升华为一个具有鲜明阶级冲突意识的刚正的抗争者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以斗士的形象置换了民间流浪者的凄苦。影片作为一部二胡音乐传记片,特别突出体现了悲怆而柔婉的江南民间音乐的浓郁特色,将音乐与主人公的命运深度交融在一起,还是能够给人以生活的磨难感与命运的震撼感。《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本身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旋律动听而又质朴苍劲,音乐感人但更促人激愤。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仿佛是道不完苦情话,流不完的辛酸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独怆然而涕下”之感。电影《二泉映月》充分发挥了电影声画对位的特长,将故事情节与音乐织体紧密地结合起来,具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