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alem Zupcevic

2017年
2006年
2005年
2003年
1997年
剧情:    英国新闻通讯员麦克韩德森(史蒂芬迪蓝饰)从事新闻工作许多年,一直报导全球最瞩目的新闻,但是纵使他之前在战地採访的经验再老练,塞拉耶佛的战争经验仍旧使他心惊胆颤,终生难忘,那是发生在1992年的战争。   除了报导战地最新消息的记者外,在塞拉耶佛没有任何人是安全的,麦韩德森和他同行的採访小组每日穿梭在枪林弹雨、急驶车阵中,为的是取得最具爆发力的新闻题材,抢登头条新闻。同时这项壮举也使得全球持续收悉发生在塞拉耶佛史无前例的、惨无人道的事件。   到了晚上,麦克他们全都聚集在一家旅馆酒吧裡,这裡的照明设备是以发电机临时充电的,生活品质十分简陋,还得忍受突如其来的炸弹、轰炸机的夜袭。在这家旅馆裡,他们交换彼此目睹的新闻事件,同时也要和同业竞争对手抢新闻。美国星报外派的记者费林(伍 迪哈里逊饰)採访风格大胆,可是行事浮燥,他和麦克共同潜入集中营,採访这件骇人听闻的恐怖事件,然而两人处世风格的差异,导致极大的争议,双方报社内也引起轩然大波。   有一天,麦克为了孤儿院的头条新闻而到场採访,在瞭解了孤儿的数量与日俱增时,麦克逐渐投入,并且热心地协助孤儿院的院童们撤离烽火战区。其中一名叫做艾蜜拉的 9岁孤女(艾蜜拉努塞维克饰),面对永无止境的战火所带来的压力,已经快撑不下去了,她极 渴望逃离战争,所以她视麦克为她唯一的救星。   妮娜(玛莉莎托梅饰)是国际援救协会的义工,她前往塞拉耶佛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救援战区中已被领养的孤儿与双亲皆丧生的婴儿,而艾蜜拉并不在名单之列,只因麦克之前曾口头答应艾蜜拉带她前往英国,于是妮娜与麦克协议,若带艾蜜拉出境,实数非法而且必需冒生命危险。   通过游击队的层层关卡,麦克和妮娜终于将孤儿们与艾蜜拉救出沦陷的塞拉耶佛,并安全抵达英国。不料就在麦克打算正式领养艾蜜拉之际,艾蜜拉的母亲在遗弃女儿 9年之后的今天,竟奇迹似地出现在塞拉耶佛,要求麦克将艾蜜拉还给她。这促使麦克必需重返塞拉耶佛。在那儿,他意外发现原本蛮不在乎的费林竟还谨守岗位,但是麦克和费林要如何冲破烽火线,回到自由地区呢?     本片是根据国际新闻网(ITN)记者迈克尔.理查德森1992年在南斯拉夫的亲身经历编拍而成,和《尤利西斯的凝视》、《地下》一样都是反映南斯拉夫内战的影片。故事描述一个美国记者弗莱恩和英国记者汉德森在战地的经历和他们对战争的不同看法,从而着意揭示了西方对南斯拉夫的这场战争漠不关心的态度,也阐明了西方国家应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影片中有宏观的战争场面和细腻的人物内心描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战争片。
1995年
1992年
1991年
1983年
剧情:南斯拉夫二战片《桥》的原班人马打造的战争巨片!讲述了二战期间发生在南斯拉夫的一段惨烈的战斗,这战斗不是和敌人的针锋相对,而是战胜自己、战胜极其恶劣的严寒天气的丝毫不亚于真刀真枪的战斗。影片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主角,塑造了坚强、勇敢、充满人性的突击队员的群像。他们在医院里的惨痛经历会让人的心灵产生强烈震动。 1941年,由来自塞尔维亚和黑山等不同民族的年轻士兵组成的无产阶级突击旅在铁托的领导下成立。为了消灭法西斯、打败反动武装、争取人民的自由,第一突击旅的战士踏上了游击战斗的艰险征程。 为了躲避敌人的优势兵力,突击旅兵分两路,从罗马尼亚开始,向萨拉热窝挺进,途中,他们必须穿越冰天雪地的伊格曼山。翻山并不困难,最大困难的是严寒的气候条件——夜晚野外的气温可以达到零下30度,路边的树木不时发出冻裂的巨大响声。 小伙子们在穿越铁路时,看到行驶的火车中,德国人大吃热腾腾的事食物,心中不禁咒骂愚蠢的战争。而发现他们的德军值勤士兵只把他们当成寻找盐和面粉的难民。  突击旅继续前进,途中他们遇到了各种让他们难过的事情,见到路边冻死的人、难以坚持跪倒在地的马匹,更痛苦的还有饥寒交迫的身体和不时出现幻觉的精神,旅长督促人们不能睡着,鼓励共产党员们打起精神。凭借顽强的意志,两队人马走出了雪山,在长达19个小时的艰难行军后胜利会师,粉碎了敌人的包围计划。 但是严寒造成了20个士兵的脚部严重冻伤,割破的靴子里是蓝白色的冻得没了知觉的双脚。医生不得不切除了他们完全冻死的脚趾,200个没有了知觉的黑色脚趾被埋在了泥土中。遭遇破伤风却没有疫苗的几个年轻战士牺牲了生命。 随着苏联红军在莫斯科获胜,盟军在欧洲的攻势也加强了,南斯拉夫游击队发表宣言努力战斗。之后,西班牙的骨科大夫又取出了突击队员们增生的趾骨,因为没有麻醉药,不少人硬挺着完成了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