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lian Zhulin

2002年
剧情:        全片开始于黑屏,一位男性叙述者的声音告知我们,他经历了一场事故,其他一概不知,当他恢复意识,突然发现自己置身于1700年前圣彼得堡的一座古老宫殿里,同时周围的人都无法看到他。在这里,他能任意穿行不同的世纪。银幕上出现了一群士兵小姐,身处18世纪圣彼得堡,正要参加一场舞会。叙述者不知自己为何会来到18世纪的俄国,正当他处于迷茫中,他遇到了另一位不知何故来此地的法国人,他是一名外交官,原本生活在19世纪的法国。于是,两个“迷路者”结伴同行,一同在这座宫殿里漫游了。

        他们看到了彼得大帝正训斥自己的部下,凯萨琳女皇急着上厕所,之后两人无意间走入了圣彼得堡著名的冬宫,在其间他们穿越了35个房间,参观了几百幅著名的西方油画和雕塑,亲历了伊朗使节造访沙皇的仪式,巧遇尼古拉斯以及革命前夕末代沙皇一家最后的晚餐,并在1913年代末代皇室的最后一场盛大的华尔兹舞会上结束了他们的“旅程”。 于是,一次跨时空的文明和历史之旅在影片绵长、婉约的乐曲中宣告结束。

        一路上,法国外交官对俄罗斯的音乐、绘画乃至皇宫礼仪和收藏惊叹不已。。在他们的时间旅行逐渐展开之时,两人之间也不断就俄罗斯的历史文化问题发生争执,法国外交官秉持西方对俄罗斯爱恨交织的传统感情,而现代电影人却反思和质疑着他的国家的过去和现在。法国外交官决意留在“这里”,叙述者“乘上俄罗斯方舟”在举目无边的海上,开始了永不停止地漂泊。整个旅程横跨了1800世纪到2100世纪四个世纪,如同见证了地球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兴盛与衰败。
1996年
1995年
剧情: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普通的姑娘卓娅参加了游击队,勇敢机智地对敌斗争,不幸被德寇捕获,在酷刑拷打下,坚贞不屈,最后光荣牺牲。影片表现了卓娅-丹娘强烈的爱祖国爱人民的坚强意志。      影片《丹娘》改编自前苏联名篇《丹娘,一个游击队女英雄的故事》。这部薄薄的小册子当中,有着这样的质朴和简洁的叙述文字:“敌人一共打了丹娘二百多皮鞭。她却一声不吭,只不过丹娘痛斥敌人的嗓音有一些血哑了。丹娘的尸体在风雪交加的冰天雪天里整整吊了一个月,当德国部队路过村落时候,德国兵们就围拢着丹娘的绞台伫立观看,久久不离去并且用树枝棍子对丹娘遗骨戳尸取乐,之后他们才继续出发前进。”    影片《丹娘》的艺术表现手段是耐人寻味的,丹娘卓娅的出生日也是极有历史意义的,丹娘卓娅出生于1924年列宁辞逝的日子,而丹娘牺性在1941年十二月初的大雪严冬,她死的时候太过年轻了,丹娘在这个多雪风寒的的世界上仅仅活了十八个年头。    同样都是属于这个世界上的人,对待一个尘世年轻女英雄丹娘的态度。敌我分明。善恶清晰。在《莫斯科保卫战》中斯大林元帅发表了一份郑重的宣告军令:决不接受杀害丹娘的德寇军阀的投降。    影片《丹娘》的音乐是动人心魄的。作曲者是大名鼎鼎的肖斯塔科维奇。当时这位年仅三十八岁的苏联作曲家还为著名影片《牛虻》和《列宁格勒交响曲》作过音乐。国际乐坛有专业评论说,在战争年代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可以抵得上两个机械代兵团。而肖斯塔科维奇配曲的影片《丹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最为壮丽一幕。她是青春热血的和平献礼。     
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