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ry Yuen

有片源
2010年
剧情:  2001年戈登(迈克尔·道格拉斯饰)服满刑期,步出联邦管教所的大门。当年他因证券诈欺、洗钱、不法牟利等罪入狱,如今他已经不再是华尔街之王,蓬头垢面,一头乱发。没有人为他接风,早已不亲的女儿薇妮没有现身,他在华尔街的同事也没来,他们在他入狱这段期间,忙着累积更多财富。戈登被关了8年之后,现在孓然一身,成了局外人。   2008年,年轻又聪明的自营交易员雅各布(希亚·拉博夫 饰)在颇负盛名的路易斯·扎贝尔投资公司赚了好几百万美元,这家公司的老板正是雅各布的恩师路易斯·扎贝尔(弗兰克·兰格拉 饰)。雅各布对于投资绿色能源一头热,女友薇妮(凯瑞·穆里根 饰)在他身上看到了父亲戈登所没有的理想跟抱负,所以也很支持他。   此时扎贝尔公司被毒债套牢了好几十亿的传闻在市场上蔓延开来,公司股价暴跌,路易斯·扎贝尔不得不在一场联准会的会议上为自己的公司而战。不过政府拒绝替扎贝尔纾困,知名投资银行的合伙人布兰顿·詹姆斯(乔什·布洛林 饰)便开始计划要到扎贝尔公司分一杯羹。   现在雅各布负债累累,工作也快要不保,失去了恩师之后,雅各布到福特汉姆大学听戈登讲课。戈登正忙着宣传新书《贪婪不好吗?》,他认为贪婪不但很好,而且还很合法。他还在课堂上说到,投机客猖獗,过度举债的恶质金融系统,将带着美国经济走上绝路。   雅各布背着薇妮偷偷跑去找戈登,表示他愿意协助戈登重新接近薇妮,代价就是戈登得提供情报,让雅各布找出路易斯·扎贝尔被其他银行家出卖的原因。于是这两人开始合作,好让雅各布可以替一蹶不振的扎贝尔公司报仇,而戈登也能跟女儿重修旧好。只是戈登是否真的已经金盆洗手了?
2009年
剧情: 19世纪90年代的伦敦,在空前繁华的经济发展和人文地理的掩盖下,却是一个又一个在阴暗潮湿之处滋生、蔓延的毒瘤……于是,夏洛克·福尔摩斯(小罗伯特·唐尼饰)应运而生,他因为总是能够轻易抵达最复杂的神秘事件的核心部分、然后将被层层包裹住的真相挖掘出来,而闻名于世。在他忠诚的伙伴约翰·华生医生(裘德·洛饰)的帮助下,这个世界上最著名的侦探通过每一次细致入微的观察,顺藤摸瓜追查到真正的罪犯,可以说他的能力是无人可以匹敌的。不管是依靠他个人的观察力,还是显著非凡的推理技巧,亦或是掌握在他手中的慢慢形成规模的能量,福尔摩斯制造出的是独一无二的震撼——如今,一场风暴席卷了整个伦敦,大侦探福尔摩斯需要面对的是与以往任何时候都不一样的致命威胁,不过这正好也是他一直在寻找的挑战。 一系列残忍异常且带有宗教色彩的谋杀频频发生,福尔摩斯和华生总算是在新的命案出现之前及时赶到,救下了受害人,杀人凶手的真实身份也随之浮出水面——劳德·布莱克伍德(马克·斯特朗饰)。然而随着实施绞刑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布莱克伍德不仅不知悔改,还变本加厉地不断恐吓监狱中的室友和狱警,声称自己能够与黑暗、邪恶的强大势力取得联系。同时,他还向福尔摩斯发出了警告,说死亡是不可能终结他的力量的,事实上,就连死刑也早就被他列为了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过,在布莱克伍德成功地实现他的誓言之前,就已经引发了整座城市大面积的恐慌情绪,甚至直接向伦敦警察厅发出了挑战……不过对于福尔摩斯来说,游戏还尚处在准备阶段。为了阻止布莱克伍德恐怖的死亡阴谋,福尔摩斯与华生两个人不得不与时间赛跑,他们随即潜入了一个由黑暗艺术和令人吃惊的新科技组成的世界当中,在这里,逻辑推理有的时候就成了最好的打击罪犯的武器……当然,也不排除一记右钩拳就能解决所有事的可能性。
剧情:  我们第一次看到苏茜·萨蒙(西尔莎·罗南饰)时,她已经死去并进入天堂了……当她从这个异常陌生又奇怪的地方向下张望的时候,以一种14岁的女孩所能发出的纯净且活泼的声音,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难以忘怀且充满着希望的故事。   在她死后几个星期的时间里,苏茜始终注视着那个没有她照样运转着的世界,她在学校的朋友们不断地交换着她失踪的传闻,她的家人从没有放弃过找到她的希望,杀死她的邻居乔治·哈维(史坦利·图齐饰)正在努力地销毁证据,准备实施下一次谋杀。   随后,她的尸体终于被发现了,可是侦破行动却一直没有进展……苏茜难过地发现,自己仅仅离开了几个月,爸爸杰克(马克·沃尔伯格饰)和妈妈阿比盖尔(蕾切尔·薇姿饰)的婚姻就因为她悲惨的命运而渐渐开始扭曲,还有她的姐姐琳赛(罗丝·麦克莱弗饰),不断地尝试着想要变得强大起来,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早已不堪重负,最后是她的小弟弟巴克利(克里斯蒂安·托马斯·阿什代尔饰),他正在拼命领会再也见不到苏茜的真正含义。   与此同时,苏茜也在这个充满着自由和快乐的神奇的地方不断地探索着,她不知道怎么形容它,看起来很像是学校的操场……这里还有提供意见的顾问,专门帮助那些初来乍到的新人,安排他们和朋友住在同一个房间里。苏茜还发现了另外一个有趣的体验,不管是什么,只要她能想到,马上就会出现在她面前——只除了一点,那就是重返人间,回到家人身边。   伴随着同情、渴望以及随后而至的理解,苏茜注视着那些她所爱的人已经在慢慢地克服悲痛,开始修整自己——她的父亲杰克做出了一个危险的尝试,他要用计将杀死女儿的凶手引出来;还有琳赛,这个勇敢的女孩完成的是一系列大胆的非凡举动……最后是苏茜生前喜欢过的那个男孩,他决定忘记过去,继续生活。   这里讲述的是一个华美到令人惊讶、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上的悲伤故事,同时又传达出了难以置信的希望。本来萨蒙一家所面对的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可怕的经历,最终却转变成了一个充满悬念、趣味性的灵魂之旅,全部都是围绕着爱、记忆、快乐、天堂和复原展开的。
2008年
剧情: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正经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经济复苏与冷战的渐起,与欧洲的渐渐亲密,也使得很多美国人萌发了到欧洲淘金的热潮。1955年的美国康涅狄格州,有一处名为“革命路”的住宅小区,这个小区坐落在城市的近郊,小区内的居民生活安稳,经济富裕,正是标准的“美国之梦”的象征。其中住着一对中产阶级夫妇,家庭中的妻子爱普莉(凯特·温丝莱特饰)是一个追逐时尚的女人,在她眼里,这里的生活显得陈腐和毫无生趣,她渴望到更远的地方,在全新的环境中享受生活;而她的丈夫弗兰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每天早出晚归,对自己的工作也毫无兴趣。   两人还在恋爱的时候,弗兰克曾经向爱普莉炫耀自己在巴黎的奇妙旅行,这使得爱普莉对法国产生了种种幻想,她渴望迁居到巴黎,在那里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于是她向弗兰克表明了自己的想法,但弗兰克却告诉她,那不过是一个求偶时的谎言罢了。但弗兰克其实也早已厌倦自己这份平庸的职员工作,他渴望改变,寻找刺激,结果除了一场邋遢不堪的婚外恋之外,根本也没有改善自己的生活。   终于在一次大吵之后,两人都意识到,这样的生活不应该继续下去了,而他们的确深爱着对方。于是弗兰克接受了爱普莉的想法,两人终于决定准备实行前往法国生活的计划。但是,很多他们意想不到的状况接连而来,两个人无论是从生活还是内心也都受到了极大的震动,而争吵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婚姻关系处于崩溃的边缘。爱普莉与弗兰克两人能否最终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呢?
剧情:  从战场上回来的战士,都是满载着荣誉和鲜花的,可是他们心中难以愈合的伤口,也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战斗英雄布兰登·金为国家尽完义务后,在光环的照耀下光荣退伍,从伊拉克战场回到了他位于德州的家乡小镇,与他一起的,还有从小一块长大、后来成为战友的史蒂夫·斯莱沃,两人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已经成为了同生共死的伙伴。   回到地广人疏的小镇中的布兰登,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努力地想过回平凡安静的平民生活,曾经立誓为国家而战、为自由而战的他,却在在战场中付出了一切,用英勇换回来的,也只是对未来的茫然而已……对布兰登帮助最大的就是米歇尔,史蒂夫的未婚妻,她就像一个大姐姐一样,用无尽温柔安慰着他们受损的灵魂。   虽然将战争抛到了身后,可是布兰登和史蒂夫并没有摆脱掉伊拉克的阴影,在醉酒后的怒骂、逐渐破碎的婚姻关系以及已经变质的友谊当中,我们看到了压抑在他们心中的恶魔是如何影响着他们的。这个时候,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布兰登收到了军队要求他继续回伊拉克服兵役的命令,理由自然是“止损”政策,军队希望能够借助这种办法,来延长布兰登的服役期。正在努力让生活重回正轨的布兰登觉得自己的世界彻底地颠覆了,而这个时候惟一还在身边支持着他的,就是米歇尔,在她的帮助下,布兰登决定违抗“止损”政策,擅离职守,他穿越了整个国家,做了一个不折不扣的逃亡者,与此同时,他也在努力地寻找一个能够让他摆脱困境的方法。
剧情:影片简介:   一切都发生得很突然,没有预警,没有征兆,散布速度之快更是让人没办法提防,几乎在转瞬间,就遍布了美国主要城市的各个角落,到处弥漫着古怪且可怕的死亡气息,这是一种惊人的破坏力,完全没有任何理由和迹象可循……到底是什么导致这一切发生得如此迅猛?完全摧毁了人类在行为上的自控能力?人类不再具备逃避危险和伤害的本能,也不再能够意识到刀会刺死自己、火会烧死自己、水会淹死自己。没有前因,更没有后果,就这么发生了,有人说这是一场恐怖分子的袭击,有人说是失败的生物实验导致的,也有人说这可能是一件比魔鬼还可怕的武器,或者是一种失去了控制的病毒?可是人类甚至猜不透它的传播途径--水?还是空气?   所以说,目前的状况对于在费城的一所高中做老师的艾略特·摩尔来说,他最需要做的不是挖掘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的根源,而是要趁着自己还有残留的理智,从这个神秘却致命的环境中逃出来,即使他和妻子阿尔玛正处在婚姻危机中,但在灾难面前,一切争执都应该暂且不提。艾略特与阿尔玛以最快的速度上路,先是坐火车,然后自己开车,与他们一起的还有艾略特在学校的朋友--数学老师朱利安和他8岁的女儿杰丝,一路驱车赶往宾夕法尼亚州的农场,他们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了那里,希望可以避开这种恐怖且呈持续增长气势的袭击。然而,他们也很快就意识到,无论你逃到哪里,无论你是谁,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安全,因为那个可怕的隐形杀手是不会放过任何人的……直到艾略特窥视到了隐藏在表相下的事实真相后,渐渐了解了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足以威胁到人类未来的力量,他决定放手一搏,帮助他那濒临破碎的家庭,得以幸存下来。 幕后制作: 【又见奈特·沙马兰】   影片的导演是曾经执导过《灵异第六感》和《天兆》的印度裔恐怖片专业户M.奈特·沙马兰,这一次,他再度讲述了一个拥有闪电般的快节奏、一下一下敲打你的心脏、还兼具了疯狂偏执妄想的惊悚故事,中心内容是关于一个家庭的,他们需要逃离一种没办法说明、无法阻挠的恐怖袭击,因为其威胁的目标不仅仅是人类的生命,还有人性最为基本的潜意识:生存的本能。近几年来,沙马兰通过连续几部故事层次丰富、结合了悬疑惊悚幽默等多种元素的电影长片,早就成为塑造了当代电影神话的优秀电影人之一,自从他凭借着一部非常有创造力的鬼故事--《灵异第六感》首次亮相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之后,就靠着一部又一部吸引人的现代恐怖电影稳步前进着,每一次,沙马兰都想借助电影的形式,去探索一种很有煽动力、与人性有关的秘密,获得了评论界声声喝彩的同时,在票房上也是收入颇丰。   如今,到了这部《灭顶之灾》,奈特·沙马兰再次奉献出一个他最为擅长、看似精简朴素却加倍折磨人的惊悚故事,探讨的是如何在灾难与痛苦中维持住求生的欲望,当你的潜意识中不再有“死亡”二字的存在,将会带来什么样可怕的结果?回归影片的本源,属于最快速、最直接的人类基本: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他们一路逃亡,追在他们身后的是没有名字、不知道具体模样的巨大灾难。沙马兰大胆地提供了一个让你挥之不去、萦绕心头的画面--这确实是一场重大的灾变,可是却并非由人类引发的,而是大自然的一种惩罚……于是一个疑问也伴随而出:当人类自我保护的主要本能完全进入了一个错位的状态时,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好在这部影片还带给我们一个温暖的思考,那就是在人类最黑暗、最危险的时刻,爱与无私仍然是我们能够存活下去的力量。   有的时候,灵感总是迸发于一瞬间,奈特·沙马兰还记得当时的自己正开着车行驶在新泽西乡下的小路上,看到的满眼尽是青葱繁荣的绿色世界,他回忆道:“我那时是要去纽约……天气很好,两旁的树枝甚至伸到了高速公路上,一派和谐安康的宁静。这个时候,我的脑袋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想法,‘会不会有一天,大自然不再眷顾我们呢?’很快,《灭顶之灾》中所讲述的那个故事就在我的脑海里有了大概的轮廓和形式,连基本会牵扯在其中的角色也一并想好了。那种感觉应该怎么描述呢,总之就是那种不受打扰的一气呵成,因为我觉得电影和生活本来就应该是交互影响的,不过这里最占优秀的,仍然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故事框架。”   即使只是处在制作一部电影的最初期--光有灵感、还未动笔,奈特·沙马兰却已经明确地知道自己想拍摄的是一部拥有着特殊风格的作品,他说:“至少我知道自己想要看到的,是那种令人兴奋、纯粹、充满活力的动态电影。” 【重回古典风格】   本来,由奈特·沙马兰亲自创作的剧本初稿已经具备了程度相当大的紧张感,但是当20世纪福克斯公司确定成为影片的发行商时,他们却建议沙马兰应该进一步挖掘故事的本质,最好可以让影片被定位R级,这就需要他尝试以前从未碰触过、更加恐怖紧张的极端情感--说实话,沙马兰对20世纪福克斯的态度多多少少感到有点吃惊,因为出于商业考虑,很少会有电影公司主动要求自己发行的作品最好是R级,而是将目光放在了更有“钱”景的PG-13级,但他对于公司给了自己这么大的自由,可以发挥和推动想象力,还是觉得挺兴奋的:“其实早在我开始思考这个故事的具体内容的时候,就觉得R级是最适合它的分类,因为里面包含了太多忌讳的元素,我的意思是,你能想象的出来PG-13的《驱魔人》是个什么样子吗?”制片人巴里·门德尔(Barry Mendel)对此表示同意:“《灭顶之灾》里包含了一个非常伟大的主题,很有沙马兰惯有的风格,所以20世纪福克斯破天荒地允许我们将影片拍成R级,同时也表示不会给我们任何形式的限制。”另一位制片人山姆·莫瑟(Sam Mercer)则补充道:“这部影片包含了许多超现实的情感元素,将本来趋于传统的电影类型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面,里面讲述的故事提出了一个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为人类,我们是不是将自然环境糟蹋得太狠了?”   奈特·沙马兰一直有个想法,他希望《灭顶之灾》可以具备一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时期所特有的偏执的惊悚电影的风格,那个时候的电影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会让观众产生一种焦虑感,就好像“世界末日”随时有可能降临似的刺骨的恐惧,巧妙地质疑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是否是健全的:从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群鸟》中报复的乌鸦到因为原子武器而产生异变的《哥斯拉》,以及非常有侵略性的外星植物进攻的《天外魔花》--导演是唐·西格尔(Don Siegel)……还有许多类似的经典传奇恐怖片,延伸了观众对于创造一个勇敢的新世界的畏缩,甚至不敢想象会有这么一天的到来,那就是地球仍然存在,可是人类已经消失了。   与此同时,奈特·沙马兰还认为,影片的故事动力应该属于一种具有弥漫性和渗透性的不确定和恐惧,所以他决定让里面的人类以一种最不可思议的方式死亡,借此来推动整个内容的前进方向,沙马兰说:“这正是《灭顶之灾》的恐怖之处,人们开始以一种完全相反的方式行事--无法解释说明的行为总是最让人感到烦扰。影片中包含的皆是一些充满了忌讳的行为,毕竟,躲避伤害的本能,本来就是各类物种得以延续的基本,保护自我的同时,也要保护彼此。但是,如果你不再具有这样的防卫功能,生命开始转瞬即逝……整个世界很快就会完全颠倒过来,在这样一场不可逆转的灾难之中,人类要如何自保呢?”   兼具了编剧、导演和制片人三重身份,奈特·沙马兰只能给自己不断地施加压力,让影片讲述的那个故事尽量紧凑。为了增加神秘感,沙马兰并没有明确“灭顶之灾”的原因或起源,仅仅是稍微做了一下暗示,表示其很可能来自于大自然环境的后座力,继而对人类的心智产生了影响,沙马兰说:“《灭顶之灾》绝对称得上是对道德良心的一种检验,至少我认为观众自己会从中得到答案,所以根本无需在影片中进行明确的交待,因为观众会从角色的言谈行为当中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相信人类确实应该为这一切负上责任,大自然终于决定反击了。”   一直以来,奈特·沙马兰都要求自己的作品能够释放出一种震撼的影响力,并以此闻名于电影工业,在结局处设置一个巧妙绝伦的设计……在沙马兰的想象力中,他认为《灭顶之灾》的所有内容应该发生在36个小时之内,从第一股灾难爆发一直到高潮、结局,没有任何啰嗦或绕弯,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观众紧张得喘不过气来,沙马兰笑着说:“我对这种描述‘世界末日’的电影类型,天生就有一种好感,因为创作这样的故事,那种感觉就好像是你在和观众下棋,必须要出奇制胜、后发先至,他们越是期望如此,你越要逆着他们。不过,有的时候你玩再多的花样,也要先把故事讲好,就拿这部影片举例,抛开那些花里胡哨的装饰不说,其实里面讲述的就是一个家庭想要努力地生存,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什么是真正的爱--这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算是一种恒久不变的目标。反正我的目的就是制作一部快节奏的作品,然后在里面设置一个你之前从未想到过会发生的情况。”   与奈特·沙马兰之前的电影作品比较相似,《灭顶之灾》中同样安置了一个影响范围非常巨大的灾变,只不过讲述的方式就要相对亲密许多。在面对这场威胁到全人类的危机的时候,两个主要的人物成了受关注的焦点,他们是一对夫妻,男的是老师,女的是医生,他们周围的世界正在以一种疯狂的速度进行着自我毁灭,而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在逃亡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保护和照顾彼此,沙马兰继续说:“对于我来说,故事灵感永远都是塑角色的催化剂,然后再适当地加进一些有关信仰、爱和生存的主题,从精神和情感两方面让角色变得更加丰满。两位主角艾略特和阿尔玛,他们之间的关系与现实生活没什么区别,结婚多年,早已将习惯当成了爱……当灾难突然而至的时候,他们之间脆弱的联系也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花絮: ·M.奈特·沙马兰在创作剧本的时候,就是将马克·沃尔伯格当成了假想男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