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毅

Fung Yi

有片源
1975年
1972年
1966年
剧情:版本一: 唐琪(林黛)寄人篱下,认识张醒亚(关山)后,即展开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家庭的压力,战争的离乱令这对有情人饱受惊煎熬。唐琪在医院当护士,被院长迷奸,更不容于家庭,于是走上歌女的不归路……在大时代中显示人性的光暗面,蓝代表光明,黑代表沉沦…… 版本二:   抗日战争时期,少女唐琪因父亲抗战殉国,母亲病死,孑然一身,投靠天津姨母家中。经表姐妹慧亚、震亚介绍,结识了青年张醒亚,醒亚系孤儿,二人互怜身世,渐生情愫。不料, 姨母却强迫唐琪嫁给汉奸王科长,而醒亚的姑父母也误听谰言,禁止醒亚与唐琪往来。唐琪不甘下嫁汉奸,毅然出走,来到一所医院当护士。   人面兽心的院长,觊觎唐琪美色,竟在酒中暗下迷药将其强奸,此事后被报章所揭发,醒亚愤怒至极。唐琪为谋生 计,入舞场做歌女,生活渐失常态,但醒亚仍痴恋着她。   这时,醒亚的好友、地下工作者贺力自后方潜抵天津 ,劝醒亚应以国家利益为重,去大后方参加抗战工作。醒亚要求偕唐琪同行,贺力漫应之,实则另有任务交给唐琪,并要求她仍留天津工作。   唐琪为了抗战而毅然应允,故未如约与醒亚同去后方。醒亚误以为她沉迷于醉生梦死的生活,遂满怀悲愤,只身去重庆投身抗战。不久,醒亚结识司令官的女儿郑美庄。郑爱醒亚英俊,而醒亚则因爱情受挫,对郑未加深入了解便与之订婚。谁知美庄娇生惯养,浪漫成性,暗中与曹团副偷情,使醒亚深受刺激。醒亚在战争中腿部负伤后,她竟撕毁了婚约不辞而别。   当醒亚因感情上再受创伤十分痛苦时,唐琪已赴滇西战场。他们虽然距离遥远,但醒悟到当初误解了唐琪的醒亚却信心倍增,相信和唐琪团聚的日子已为期不远。
1964年
1960年
导赏:李翰祥的《倩女幽魂》改编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名篇《聂小倩》,在李翰祥的精心雕琢下,不仅重现了古典文学的美学风貌,更折射出20世纪中期香港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时代焦虑。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明清易代的乱世,这一历史时期的选择本身就充满了深意。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动荡和变革,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多有国破家亡的感慨,他们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往昔辉煌的追忆和对未来命运的忧虑。李翰祥通过宁采臣与聂小倩的人鬼情缘,巧妙地将这一历史背景与人物命运相交织,使得影片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爱情故事,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历史感和时代感的作品。在人物塑造上,李翰祥对原著进行了大胆而细腻的改编。宁采臣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书生形象,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文人气质和家国情怀。他的形象既有儒家的忠孝节义,又有道家的超然洒脱。在与聂小倩的交往中,宁采臣的正直与善良逐渐打动了这位女鬼,使她从一个被迫害的弱者转变为一个追求真爱的强者。这种人物性格的转变,不仅丰富了角色的层次,也体现了李翰祥对于人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聂小倩的形象同样得到了精心的塑造。在李翰祥的镜头下,她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受害者,而是一个有着独立人格和追求的女性。她的美貌与才情并重,她的柔情与坚韧并存,这些都使得聂小倩成为了一个立体而生动的人物。影片中的聂小倩,以其独特的女性魅力和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展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觉醒和抗争。李翰祥的《倩女幽魂》堪称古典美学的典范。影片中的服饰、道具、布景等都力求还原明清时期的风貌,营造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氛围。影片的摄影和色彩运用也极具匠心,既有浓墨重彩的华丽,也有淡雅脱俗的清新,展现了李翰祥对于中国传统美学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影片的音乐和诗词也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翰祥巧妙地将古典诗词融入剧情之中,使得影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影片中的琴曲、吟唱等音乐元素,不仅增添了影片的古典韵味,也深化了人物的情感表达,使得影片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倩女幽魂》不仅仅是一部探讨爱情的电影,更是一部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变迁的作品。影片中的宁采臣和聂小倩,虽然身处乱世,但他们的爱情却超越了生死,展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这种对于爱情和人性的颂扬,使得影片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