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顺开

Shunkai Yan

有片源
2006年
2005年
银饰
银饰

演员(饰 老银匠)/

导演:黄健中/延艺/
类型:伦理/爱情/剧情/
导赏:电影《银饰》是一部深刻反映封建压迫的悲剧。不仅仅讲述了不仅是一个关于婚姻悲剧的故事,更是对人性压抑与欲望冲突的深刻探讨。黄健中导演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反映了中国女性对爱的勇敢追求,男主人公吕道景所表现的异装癖、恋物癖等行为及心理状态也是国产片罕见涉及。与众多年代戏影视相比,《银饰》重要的审美特征在于其片中挥之不去的阴郁气氛与古典哀怨。这种氛围通过一系列细腻而富有诗意的元素得以营造。碧兰与小银匠的初次秘密相会,是在一片芬芳馥郁的蜡梅园中展开。碧兰身披一袭鲜艳如火的斗篷,其色彩与周遭绽放的蜡梅交相辉映,仿佛她就是那蜡梅林间最为夺目的一朵。在这片蜡梅的海洋里,两人初次亲密无间地依偎在了一株蜡梅树下,伴随着轻柔飘落的蜡梅花瓣,以及微风中轻轻摇曳的树枝,他们的情感也在这一刻悄然升华。导演巧妙地以蜡梅树枝的颤动为喻,含蓄地描绘了这一温馨而又私密的场景,为整部影片披上了一层浪漫而富有诗意的面纱。镜头从上空缓缓掠过蜡梅林,以一种俯瞰的视角捕捉着这一切,而碧兰身着与蜡梅同色系的红衣,在林中轻盈穿梭,这样的画面不仅美轮美奂,更深刻地隐喻了碧兰与蜡梅之间难以言喻的精神纽带。随着时间的流转,从寒冬到暖春,蜡梅的绚烂终将随风而逝,正如封建礼教势力,以吕敬仁为典型代表,正悄无声息地编织着阴谋,一步步逼近。碧兰的命运,似乎已被这蜡梅的凋零所预示,暗示着她将面临的不幸与抗争。最终,碧兰的生命之火在封建礼教的冷酷凝视下黯然熄灭,但她的逝去并未让她获得解脱,反而成为了维护这一腐朽体系的一颗棋子。吕敬仁,作为封建礼教的忠实卫道士和明德府利益的代言人,利用碧兰的悲剧,编织谎言言作为“遮羞布”,将碧兰的死因扭曲成符合封建道德规范的“贞烈”行为,以此来巩固和宣扬明德府所代表的封建礼教的正统性和不可侵犯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碧兰的遭遇,只是无数女性悲剧中的一个缩影,它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极端压抑和对个体价值的无视。(编辑:明慧)
2000年
1996年
导赏:《夫唱妻和》改编自江西采茶戏《木乡长》,是张刚导演“阿满”系列喜剧中一部出色的作品,由《阿Q正传》演员严顺开主演,喜剧演员牛犇凭借在本片中的精彩表演获第2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荣誉。作为一部成功的喜剧,《夫唱妻和》举重若轻,以小见大,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乡长因女儿上大学缺3000元学费所牵扯出的一系列事件,通过这样一起凡人小事,反映了亿万群众关注的大问题——反腐倡廉。在夸张幽默的剧情编排下,让观众们在轻松和谐的笑声中感悟、警醒。影片的人文主义关怀体现在把镜头对准了基层干部,反映他们的诉求与实际状况,以一种平常人的目光去观察一乡之长,既没有用高大全的手法去刻意抬高,也没有用媚俗的态度去贬损他,让人感到作为乡长也是个普通人,也会为柴米油盐这些琐事焦头烂额。乡长穆阿满表面看来土得掉渣、木讷刻板,实则练达世情,且很有原则性。在他身上,既有山村农民的纯朴善良,又有基层干部的机敏能干,还有作为一个好丈夫对糊涂妻子的无奈与宽容,他既真诚,又有点狡黠。他有缺点,但更重要的是他有颗为民服务之心。喜剧是笑的艺术,《夫唱妻和》之所以雅俗共赏、寓教于乐,是因为编导匠心独运的艺术结构:“一条线上串着两个大葫芦”。“一条线”是贯穿影片始终的“三千元钱”,“两个大葫芦”是“偷彩电”和“假扮公安”,并且“偷彩电”被编排在矛盾冲突的发展部位,而“假扮公安”则处于矛盾冲突的解决部分。“两个大葫芦”把戏做足,让喜剧艺术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才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此外,本片还突破了喜剧类型中人物黑白分明的定式,人物不再以“好坏”来区分,而是具有立体的、多面的形象,例如“疤子”这个游手好闲、不事农事的角色,影片也突出了他身上善的一面,让人感觉他坏还没有坏到家,能改邪归正。这种宽容与仁爱正是人文主义的光辉所在。(编辑:曾奕琦)
1988年
阿潭内传
阿潭内传

导演/演员(饰 A Tan)/

导演:严顺开/
播放正片
阿潭内传
阿潭内传

导演/演员/

导演:严顺开/
类型:剧情/
1986年
1984年
1981年
导赏:本片是上海电影制片厂为纪念鲁迅百年诞辰以及《阿Q正传》创作60周年而拍摄,由戏曲电影大师岑范执导、戏剧大师陈白尘编剧。影片以鲁迅的原著为蓝本,尽可能完整地呈现了阿Q的一生,从他在未庄的日常生活,到遭受欺凌后的自我安慰,再到对爱情的朦胧追求和最终陷入革命的悲剧,每一个关键情节都得到了细致的展现。然而,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时空艺术,与文学作品有着本质的区别。电影着重塑造了阿Q的内在,如长达近十分钟的梦境镜头。编导将这场戏的背景处理成单色调,画面构图与常规有明显地区别,对阿Q梦中穿白盔白甲的革命党的造型进行了匠心设计:原小说提到的白盔白甲是“穿着祟祯皇帝的素装”但由于阿Q关于明代服装的知识无外乎来自绍兴戏,便使人物身着戏装。这不仅是对阿Q内心渴望的具象化表现,展现一个个体狭隘自私的“革命幻梦”,也体现其在现实生活中受尽屈辱后的一种心理补偿:虽然看起来威风凛凛,但依然没有摆脱“精神胜利法”的束缚,这进一步凸显了他自欺欺人的性格特征。上海滑稽戏演员严顺开惟妙惟肖地演出了一个可笑可悲的阿Q。其文学形象具有典型性和抽象性,表演一旦过度就会被误认为是精神病人。但严顺开恰到好处地掌握了分寸,既展现了阿Q的愚昧无知、欺软怕硬等性格特点,又没有过分夸张,使角色保持可信度。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先生是电影中鲁迅的旁白配音,他富有磁性和感染力的声音,引导我们用鲁迅先生的视角看待阿Q和未庄里各色各样的人。《阿Q正传》代表国产电影第一次正式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是我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重要开端。(编辑: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