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宁

有片源
2011年
2006年
2000年
导赏:《西洋镜》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讲述了1905年,任景丰和刘京伦拍摄中国首部电影《定军山》的故事,艺术地再现了近百年前中国人的生活,展示了电影初次传入中国时被称为“西洋镜”的社会风貌,也讲述了中国电影诞生的历史。中国电影一经问世,就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中国人看电影的状态也独具一格,有的人拎着鸟笼、携着茶饮就来看电影了。再看影片本身,戏曲、相声、婚嫁、长城下的万里山河,这是影片《西洋镜》中刘京伦在片末放映的片子。实际上,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也正是出自丰泰照相馆的、拍摄谭鑫培舞戏的一段影像。导演以幽默风趣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群老北京普通市民悠闲自得的生活。摄影术,这个神奇的观察世界的工具,推使本就隐隐渴望改变的中国人骤然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他们从平静的生活中寻找乐趣,凭借对新颖娱乐形式的敏感和热爱,拍出了中国的第一部影片。导演在开篇就展示了刘京伦流连忘返于留声机的画面,但他不止于此,对照相术的熟练操控、对西洋活动影像的钻研,都凸显出一个人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好奇心和灵性。当刘京伦闯入雷门那半圆形的新式舞台上时,《工厂大门》的投影照在刘京伦脸上、背上,被活动影像包围的他慌手慌脚地伸手企图抓到银幕上正在移动的“人”,让人捧腹大笑的同时也真切感知到当时中国技术落后的面貌。回到照相馆后,刘京伦在自己搭建的简陋“洞穴”中,用煤油灯投影贴片小人,再利用脚踏车发电,最后将试验出的原理改良成幻灯片式的放映机,终使图片动了起来。摄影在拍摄刘京伦“揭秘”电影奥秘的时候,采用奇妙的角度,以俏皮的拍摄巧思来表现刘京伦第一次看见活动照相机时的疑惑与不解,刘京伦将脸凑到镜头前端详,此时的画面是照相机镜头中因为不断靠近而被凸透镜反射变形的脸,正如影像与现实“记录-被记录”的关系一样,真假难辨、虚实难分。此外,影片的光影色调也极为考究,比如,导演选择以古典主义的油画式打光,来凸显谭小姐的儒雅与明媚。可以说,导演以一个“迷影”的身份,向古老的中国溯源,在中西方文明映射彼此的同时,又反映了上世纪初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平民生活的琐碎细节,是一部兼具观赏娱乐性和文献价值的佳作。(编辑:王斯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