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超

Chao Wei

有片源
2021年
导赏:《白蛇2:青蛇劫起》是追光动画创作于2021年的动画电影,影片注目于白蛇传说中向来被人忽视的小青一角,通过精彩的剧情和华丽的视觉效果,呈现了一个关于成长、勇气、爱与牺牲的动人故事。本片不仅是对经典传说的现代诠释,更述说着,不论何时何地,爱与希望都能带来强大的力量。在传说《白蛇传》中,小青只是作为配角与情节推手出现,关于她自身的故事着墨不多。影片以原故事中姐妹情深的设定作为切入点,想像了小青在修罗城世界的新生活。对小白的感情化作了一缕执念,随小青一同堕入修罗道——一个不是天堂、地域或人间的虚幻之境。影片兀自建造起这个架空世界,数千年的时空在此交叠,所有心怀执念之人都被压缩于此。小青被自己的执念所折磨,是执念带她入修罗道,使她在城中疲于与他人缠斗,甚至险些丧命。但影片并不意在以苦难劝人放下执念、遁入虚空,反倒不断挖掘记忆本身所具有的力量。记忆与执念帮助小青确证自己究竟是谁,执念的显化使她再认自我,一步步通过抗争和修炼使自己走向强大、不再依靠任何人而活。除了构建一个虚幻世界,影片也通过对姐妹感情的刻画尝试构建起一个女性世界。小青是故事的绝对主角,许仙的软弱、法海的虚伪、司马的自私令她对男性失望,她拼命强大自身,不愿再相信、依赖任何男性,哪怕与蒙面男建立起亲密的情感连接,也不过是因为他与姐姐有着相似的面容。从始至终,男性在故事中反复承担着虽存在却缺位的命运,女性路过“男性秩序的废墟”,通过反复淘洗、拥抱与女性的美好回忆而支撑自身独立向前。在技术上,《白蛇2》的画面呈现已远超大部分国产动画,真正实现了用动画拓展想象的边界。修罗城中除了人类,还有长着翅膀、生着牛头马面的其他孤魂野鬼,他们手拿铁链,骑着机车,在颇具暗黑风的世界中穿行。打斗时,人物动作流畅与表情自然,“以前全脸只有五个地方能动,现在有二十几个地方都能动”,大大增加了人物微表情的生动程度。《白蛇2》的成功绝非偶然,追光动画以其“青年向、重情感、强类型”的品牌特点不断开拓着中国动画的新蓝图,在每一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积累文本与技术上的经验,反复迭代,实现自我超越。(编辑:海边淡鼠)
2020年
导赏:电影《夺冠》讲述的是中国女排几十年波澜壮阔的命运起伏,以中国女排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为主线,讲述了其在历史上的“高光”时刻、“灰暗”时刻和“高光复现”时刻,强调了“女排精神”传统。作为一部新主流价值影片,一方面为了削弱影片的教导性,另一方面又为了提高影片的娱乐性与观赏性,导演陈可辛和编剧张冀做出了类型化的尝试,在故事结构上进行简化,仅用两个人物、三场比赛来展现改革开放的时代,展现一支三代人的球队,同时80年代和2016年的两场比赛又形成对照结构,这样的设计不仅利于展现时代变迁下人物与环境的变化,也有利于通过对比制造戏剧冲突,抓取观众真正想要看的看点,通过这样的设计爱国情绪从银幕内传向银幕外,形成了内外联动,而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电影《夺冠》在宏观视角下融入了微观视角,即在集体主义之中展现了个人主义,通过郎平这一人物几十年的贯穿,展现个人在面对大局之下寻求自我转变与自我认同的挣扎与超越,这样的转变与认同不仅体现在后期队伍的结构模式、训练模式的调整上,也体现在运动员个体的培养与选择上,例如郎平在影片中告诉朱婷要成为自己,要尊重自己,这一切都是“我们的内心强大了,我们就不会把赢当做比赛唯一的价值”的体现,自我的强大远胜于输赢,这也是一种新的女排精神的彰显。巩俐的参演更是增加了影片的热度,也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通过她对郎平教练人物心境的体会,神态、语气和动作的抓捕,使得人物的出场带给观众的第一印象是传神,甚至获得了观众“连背影都会演戏”的认可,这样细腻而又动人的演绎宛若呈现了一个真实的郎平。女排队员们的表演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非职业演员的她们为了呈现最佳的表演效果而与自己较劲,这样的精益求精和倔劲儿是值得肯定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演员组合,才呈现出不一样的夺冠风貌。在中国电影史上也有聚焦于描写中国女排的影片,如《女篮5号》《沙鸥》等,这些影片既追求故事性的表达,也追求艺术性的呈现,强调的是国家层面的集体荣誉,而《夺冠》的创新在于融入了人文理念,在展现国家动态景观和价值观的同时,也着墨于运动员的个体生命经验,陈可辛导演多年的双城创作使得体育题材影片焕发出不一样的生机,丰富了体育题材创作经验。(编辑:张苏慧)
2018年
2011年
导赏:电影《我的夏天》作为一部温馨且纯粹的都市爱情片,以其细腻入微的叙事手法,精心描绘了两个普通角色在平凡而真实的生活背景下所交织的动人情感故事。其故事情节清晰流畅,情感线索自然铺陈,毫无拖沓之感,使观众得以轻松沉浸于影片所营造的温馨氛围中。影片中的大龄男女主角,是一种纯粹热爱与现实生活冲突与融合的缩影。影片以爱情故事为载体,不仅展现了都市男女间的甜蜜与波折,更深入地探讨了爱情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成长与选择所承载的深刻意义。在电影中,爱情虽姗姗来迟,但影片却借此传达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婚姻不应成为妥协的产物,更不应因迎合社会期望而草率决定。它强调了个体在面临爱情与婚姻抉择时,应坚定内心的真实感受,勇敢抵抗外界的压力与期待,坚持自己的选择与追求。在大龄男性与女性的身上,影片表达了纯粹热爱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张力与冲突。咏梅的表演无疑是这部影片的一大亮点。她饰演的大龄剩女“大雪”一角,情感表达恰到好处,深入人心。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内心强大、敢于直面生活挑战的女性形象。咏梅饰演的廖晨雪,不仅敢于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更在与小偷的斗争中展现出勇敢与坚韧。在演绎这一角色时,咏梅没有采用夸张的表演手法,而是通过对情感处理与心理状态的细腻刻画,使得这一直率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她的表演不仅为影片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更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真实而立体的人物形象。(编辑:婧怡)
2004年
导赏:《英雄》是导演张艺谋带领中国电影进入大片时代的标志性作品,本片由影坛顶级阵容制作,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陈道明、章子怡、甄子丹倾情出演,程小东、杜可风、谭盾、和田惠美、霍廷霄等幕后人员都是武打、摄影、配乐、服化、美术等领域中的执牛耳者。《英雄》享誉海内外,斩获金鸡百花奖、香港金像奖等数十项奖项,并得到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柏林电影节等国际提名,是史上票房最高的武侠电影之一。依托“百代都行秦政法”的天下格局观,电影《英雄》实现了对“侠以武犯禁”传统精神的超越,促使人们对于“英雄”一词的内涵进行重思。以绝代高手无名最终悬崖勒马的刺秦行动,表达了对千古一帝秦始皇缔造统一伟业的赞颂,而无名的自我牺牲也是对其无道暴行的警钟长鸣。达成“秦王不能杀”共识的全部基础唯有“天下”二字,横扫六合固然致使一时生灵涂炭,但与永无止息的割据征伐相权衡,为了社稷苍生选择短痛以绝后患才是无名、残剑等有识之士甘愿割舍私人怨仇的原因所在。《英雄》为观众奉上了非比寻常的视听盛宴,运用黑、红、青、白进行泼墨写意的分段式叙述,鲜明浓烈而又富有象征意味。黑白两极作为现实,一青一红则是情绪的极致渲染。敦煌大漠中的两匹孤骑,九寨沟碧绿湖面的点水轻功,胡杨林中的漫天黄叶,森严秦宫中招展的帷幕和摇曳的烛光……导演曾说,一部电影能有一个画面多年后仍留存在观众的脑海中自己便已满足,但《英雄》有太多浪漫唯美、臻于极致的经典银幕场景令人难忘,已经成为无数影迷共同的文化记忆。(编辑:曾奕琦)
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