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io Watanabe

1970年
1968年
1966年
剧情:简介: 日本文豪三岛由纪夫自导自演的电影“忧国”,在相隔了三十多年后,于东京都大田区的三岛故居被发现。这部影片被视为是三岛切腹自杀的预告影片,CC公司全新修复了该片,并送上日本和英语双剪辑版本。“忧国”是三岛以他自己于一九六一年发表的小说“忧国”为主轴,亲自制作、编剧,自导自演的三十分钟黑白影片,曾于六六年公开放映,片中有描写中尉切腹的情景。 三岛由纪夫后来于一九七零年切腹自杀,享年四十五岁。他在日本陆上自卫队市谷驻扎地切腹的过程,与他在“忧国”描述的几乎如出一辙,因此“忧国”小说在三岛死后一时造成抢购。 关于三岛由纪夫: 三岛由纪夫的文学活动,大致以6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唯美主义色彩较浓,后期表现出一种可怕的艺术倾斜和颠倒。前期主要受20世纪初法国作家雷蒙?拉迪凯(1903一1923)和19世纪英国作家王尔德(1854~1900)的影响,大多描写青年男女的性苦闷和浪漫的爱情故事,以不少笔墨刻画变态心理和风流韵事。代表作有《虚假的告白》(1949)、《潮骚》(1954)、《志贺寺上人之恋》(1954)、《金阁寺》(1956)等。 1970年11月,三岛由纪夫煽动军队组织武装政变失败,切腹自杀。他是一个在政治思想上谬误多端、在艺术上的成就又不容抹煞的复杂人物。 三岛与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安部公房(长期和赖使河原宏保持合作)以及后来的得诺贝尔奖的大江健三郎等都是在国际间闻名的日本作家,其中三岛的影响力是最大的,除了因为他自己积极费心努力,让自己追求美的小说等是被翻译成最多外语版本之外,他的戏曲作品如《沙度伯爵夫人》,或是《近代能乐集》等不断在日本以及法国等诸外国上演,是最为多采亮丽的一位作家,但是因为他的自刃的死法,与芥川龙之介或是太宰治选择相当文学的神秘的死之仪式不一样,三岛在自己四十五岁,知名度已经登上世界顶峰,成为「世界一百人」中唯一被选出来的日本人,他的艺术家地位屹立,美国人称他为「日本的海明威」等,但是在此当儿,他对进行军事训练的右翼团体的同志留下檄文,并在辞世之歌托付了自己「谏世」的感怀,并冲进陆上自卫队东部总监室,然后在阳台上呼吁自卫队队员起义,然后用日本传统的方法自尽,因为是如此的死法,让三岛文学从他死的煞那起便逆光四射,如果不将三岛由纪夫的死冷静地客观化的话,是无法正确地认识三岛文学的。
1964年
1962年
1960年
19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