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方

Peter Wang

1989年
第一次约会
第一次约会

导演/编剧/

导演:王正方/
主演:张世/石隽/
类型:剧情/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4年
剧情:  奇女子冷傲霜(张玲饰)自襁褓时就随母亲流浪四方。母亲临死时才告诉她全家被一伙歹人灭门的惨祸,交给她一把拐杖和一支发簪,让她持簪上峨嵋解开身世之谜,再寻访武林前辈“快活仙婆”学武功,以报大仇。   冷傲霜只身流浪江湖,遇一翩翩公子雪无尘(宗华饰),二人甚为相投。与无尘分别不久,傲霜夜宿破庙,偷听得一伙江湖豪客欲往雪无尘家寻仇,急忙去雪家报信,令那伙人未能得手。自此傲霜就寄宿在雪家,并拜无尘之父为义父,拜无尘为义兄,读书学文,二人感情日深。   义父寿辰之日,忽然来了数名高手欲杀义父,危急之际一白衣蒙面人现身除掉了杀手而遁。聪慧机敏的傲霜发觉这个白衣人就是无尘,她迫使无尘承认身份并答应暗中教她轻功武学。义父也有意撮合他们,二人自此有了儿女之情。   就在傲霜有意安定下来之时,一神秘人出现,留下“毋忘遗命”四字。傲霜念及亡母,留书出走,遵母命上峨嵋取得藏有身世之铁盒,不料下山途中却被一黑衣人暗害,拐杖落入山涧,铁盒亦被夺走。傲霜欲寻短见,幸得快活仙婆(归亚蕾饰)相救。傲霜跟随仙婆习得绝世武功,取回了拐杖。经仙婆指点,傲霜方知自己原本姓梅,一直以来相依为命的母亲其实是奶娘,而拐杖中就隐藏着招致全家灭门惨祸的绝世宝刀——断肠刀!   身怀绝技的傲霜逐一找到当年的凶手报仇,却不幸得知凶手之一竟然就是无尘的父亲。恩怨难决的傲霜进退两难,一路跪拜前进至其府上,决战之际正欲下手,快活仙婆阻止了悲剧发生——原来幕后黑手另有其人! 
1983年
半边人
半边人

编剧/演员(饰 张松柏)/

导演:方育平/
类型:剧情/爱情/
导赏:方育平的整个导演生涯仅拍摄了五部电影作品,其中凭借《父子情》《半边人》《美国心》三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凭借《半边人》他成为香港电影史上首位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导演。他的电影作品极富实验性及创新意味,在影像风格和导演技法上自成一体,坚决不与市场妥协,极具“作者”气质。方育平的电影取材于现实生活,虽有虚构成分,但始终围绕着生活本身展开。他的电影延续之前拍摄电视单元剧《狮子山下》时对于现实生活题材的敏锐性,“因为我始终是读新闻与传播出身,多少受了新闻工作是社会的良心,要公正客观地揭露社会黑暗面等理想的影响。”相比于同期香港电影新浪潮导演的电影,他的电影故事比许鞍华、严浩电影中的故事戏剧性要弱,不像徐克沉浸在武侠世界的刀光剑影中,也没有章国明电影中的警匪血拼。在柴米油盐的基础上,聚焦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议题,诸如住房问题、移民问题、就业问题、堕胎问题、教育问题等。《半边人》被评为1983年度十大华语片之首,导演采用了非职业演员和实景拍摄的方式,使得电影具有了一种粗糙而真实的质感。这种拍摄手法打破了传统电影的叙事方式,让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变化。影片中的镜头语言简洁而有力,通过长镜头和深焦距的运用,展现了香港平民区的拥挤和喧嚣,以及主人公阿莹在这个环境中的孤独和挣扎。影评人林木认为《半边人》“这部电影接近自己的‘女性电影’的构想。”片中的阿莹已经初具女性的独立意识,她一边为家庭付出,一边又敢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崇尚自由恋爱,虽然被前男友抛弃,最后能否进入电视台也不得而知,但却在追求自我的过程中获得了救赎,尽管经济上依然要依附于家里,但她的人格已经完全独立。此外,影片还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不仅记录了1980年代香港的社会风貌,还反映了当时香港电影的新浪潮运动。这场运动强调电影的现实主义和本土化,推动了香港电影的创新和发展。《半边人》作为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它的出现标志着香港电影开始关注本土文化和社会问题,对后来的香港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编辑:赵敏)
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