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rmain Wagner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2年
2006年
2005年
剧情:  1942年,达绍集中营,卢森堡天主教神父亨利·克莱默尔因为在法卢边境从事抵抗纳粹的活动被关在关押神职人员的营区,饱受折磨,形销骨立。忽一日,他被释放了,释放得毫无来由。回到卢森堡之后,他才知道,这次释放其实不是真正的释放,而是一个短暂的只有九天的“假期”。   在这个九天的所谓假期中,纳粹要求亨利运用他的影响力完成一项任务,即说服卢森堡红衣主教接受纳粹的“新宗教政策”,从而在欧洲树立起一面“合作”的旗帜。而红衣主教是难以说服的,因为自从纳粹占领卢森堡那天起,他就闭门不出,采取不合作态度,而且每天都敲响教堂的钟,向卢森堡人民宣示上帝的声音。  纳粹冲锋队长格布哈德是这个行动的负责人。在一番威逼利诱、软硬兼施、唇枪舌剑之后,亨利虽然见到了红衣主教,但却没有拿到纳粹想要的签名。格布哈德转而逼迫亨利以个人名义发表公告,表态拥护纳粹的“新宗教政策”并公开批评红衣主教。在内心的痛苦挣扎之后,亨利交给格布哈德一张空白的信笺,坦然回到达绍集中营,并最终见证了纳粹的失败。   这就是德国电影《第九日》的故事大概。电影是德国国宝级的导演施隆多夫2004年的作品,根据卢森堡大主教让·伯纳德的真实故事改编。施隆多夫与法斯宾德、文德斯和赫尔措格并称为“新德国电影四杰”,作为德国新电影的大师之一,他是一个“在所有导演中最具现代电影语言表现手段的人”。 他根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铁皮鼓》,曾经获得1979年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和1980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是他的代表作。施隆多夫的电影我看得不多,除了上述两部之外,还有1983年的那部《斯万的爱情》。
2004年
剧情:  改编自荷兰作家Tessa de Loo的同名畅销小说。    故事从1926年开始说起,一对双胞胎姊妹在6岁的时候父母过世,葬礼还没结束,她们就被迫分离。姊姊安娜因为身体健康,被叔叔带回德国乡村,从此沦为贫困的农场童工;妹妹萝特因为不停咳嗽,反而逃过叔叔的「青睐」,有幸被荷兰的阿姨和姨丈收养,他们是中产阶级家庭,给萝特不虞匮乏的物质生活,让她学钢琴、受最好的教育。     于是,一对心有灵犀的双胞胎姊妹,被活生生拆散,一个住在德国,一个住在荷兰,彼此展开截然不同的人生。     她们的养父母怀有私心,用尽办法阻绝这对双胞胎姊妹的沟通联系。一转眼,她们都已长大,变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各自谈着豆蔻年华的浪漫恋情。环境的差异和生活的艰难,虽然让她们产生不同的想法和观点,然而她们的内心深处,始终不曾忘却还有另一个「自己」存在另一个国家。     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再一次冷酷无情地翻转这对姊妹的命运。奥地利、捷克、波兰、法国……一一被纳粹德国入侵,荷兰也终难幸免。1942年英国反扑、轰炸德国城市的前夕,萝特冒险赶来德国见安娜一面,这是她们多年来第一次相见,却也留下日后难以冰释的误会。人生的宿命和一段段的波折,让观众看得不胜唏嘘。     倒叙的情节回到了现在的时光,白发苍苍的双胞胎姊妹,终于在命运之神的带领下,于一处观光胜地的SPA重逢。昔日情感的伤疤,如今历历在目。误会该要如何澄清?这对年迈的姊妹是否还有时间,踏上和解的归途,去抚平心灵创伤、重拾笑颜?       【烽火孪生泪】刻划双胞胎姊妹的手足情感,赚人热泪,导演的叙事手法、巧妙运镜、明快节奏,让这部电影不但融入浪漫剧情片的元素,还兼具史诗片的气度格局,尤其是荷兰电影配乐大师Fons Merkies以原创音乐,为本片带来丰富感人的旋律,时而轻快柔美、时而磅礴壮丽,成功烘托出大时代的情绪氛围。      【烽火孪生泪】同时对历史提出不同角度的诠释,它避免流于空泛的道德谴责,取而代之的,是浓郁的人文关怀与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