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es Wagenheim

有片源
1965年
1959年
剧情: 根据Anne Frank的日记改编:在被纳粹占领的荷兰,Otto Frank携家人打算隐藏起来,因为犹太人受到的迫害日渐严重。商人 Kraler及其助手Miep准备藏公司的顶楼,并且安排了Frank一家和另外一家人Van Daan也来隐藏,后来又来了牙医Dussel。他们一起隐藏 起来,希望盟军解放荷兰,但是每日都无法满足基本生活所需,很小的时都会给他造成很大的挑战。   从1942年到1944两年间,在被纳粹占领的阿姆斯特丹,13岁的德国籍犹太人Anne Frank (Millie Perkins)与父母,妹妹以及另外一家三人隐藏在一个调味品生产工厂的阁楼上。在这2年多的时间了,她记了日记,里面记载了她的感受,她的恐惧和其他隐藏人员的关系……   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这本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   安妮的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1942年7月,十三岁的安妮和家人为逃离纳粹恐怖统治,躲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间仓库里,从此展开两年多的密室生活。“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与浪漫事情,并且将每个艰xin匮乏当成使日记更丰富的材料。”1944年4月5日安妮在日记里写道:“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自从安妮死后,她的日记已经被翻译成五十五种文字,销售二千四百万册,成为仅次于圣经的一本最畅销的读物。安妮的确以另一种方式完成她的梦想。这个最新披露的绝对版本对于已经认识安妮的人来说,提供一个重新发现安妮的机会;对于未识安妮的人而言,更是一个值得珍藏的版本。   安妮是个喜欢写作的女孩,二战爆发,他和他的家人为了逃离纳粹,不得不和其他犹太人一起躲在一间小小的阁楼里。外面的世界从此变得遥远,但是安妮却过得很快乐。在这间小屋里,她经历了懵懂的爱情,她挨过饿,受过冻。也可以仅仅因为得到了一双漂亮的皮鞋而高兴一整天。   当所有的人都以为黑暗即将过去的时候,突然间厄运降临。有人告发了,纳粹士兵把他们送入了集中营。之后的生活也就可想而之。妈妈,姐姐,一个个因为不堪折磨而死。最后安妮也没有逃离厄运。那黑色的在纳粹集中营的片断让人看了揪心的痛。   最后,战争胜利了。当安妮的爸爸被释放,回到他原来居住的地方,他成了孤单一人。身边的一切都变了。他离开这里太久,他对生活绝望、麻木了。   直到我以为电影就会这样结束的时候。突然,安妮的日记本出现。父亲呆呆地望着日记,颤抖地翻开,一页页一字字看完。终于,在最后,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   这是为所有在二战中死去的犹太人流的眼泪。战争太残酷,摧残了多少家庭,扭曲了多少心灵,麻木了多少神经。而这本日记里,跳动了一颗单纯而期望和平的心。   一切都结束了,一切都太晚了。 
1951年
剧情: 人老珠黄的“南部美女”布兰奇·杜包尔斯(费雯丽饰),因为“不适当”的行为而被解除了教师职务。她只得到新奥尔良妹妹家居住。妹妹一家住在一栋肮脏的公寓里。姐妹俩都接受过旧式的南方教育。俩人都为爱而嫁,但姐姐的婚姻却很不幸。妹妹丝黛拉嫁给了波白移民的儿子——斯坦利(马龙·白兰度饰)。布兰奇与斯坦利一见面,俩人就对对方产生了恶感。斯坦利认为布兰奇不值得信任,会给妻子带来不好的影响,而且他作为一家之主的地位也会受到威胁。布兰奇认为斯坦利是个没受过教育的波兰小混混。   布兰奇在逗留期间遇到了斯坦利的朋友米奇。米奇很善良,也很喜欢布兰奇。布兰奇告诉米奇自己丈夫不幸的死亡。斯坦利由于不满布兰奇对妻子和朋友施加影响的作法,而准备毁掉她。但怀孕的丝黛拉却不准斯坦利碰姐姐一下。   经过一番调查,斯坦利终于发现了布兰奇的秘密,原来她并非那么纯洁,他让米奇知道了这个秘密,米奇觉得受了愚弄,喝得大醉。他无情地抛弃了布兰奇。斯坦利的孩子降生了。他从医院醉酒回家,发现布兰奇准备“同以前的男友私奔”。在酒精的刺激下,斯坦利疯狂地追上了布兰奇并强奸了她。布兰奇真的发疯了。影片最后的镜头让人难以忘怀:难过的丝黛拉,负疚的斯坦利和羞愧的米奇呆立在街边,望着发疯的布兰奇疯人院的汽车拖走。
1947年
剧情: 凡尔杜先生是法国一家银行的小职员,善良而忠厚,三十年来勤勤恳恳地工作。1930年经济萧条时期,银行倒闭,他也被解雇。凡尔杜有一个残废的妻子和一个幼小的孩子要抚养,他谋求生活的努力都归失败,终于铤而走险,杀人谋财。凡尔杜先生从此一本正经地做这笔冷酷无情的买卖。      做这笔“生意”的方式是特殊的。他到处寻找一些头脑简单、有点财产的中年寡妇或是老处女,追求她们跟她们恋爱并且结婚,然后找机会谋杀她们取得钱财,回到自己家里和妻子孩子过一段安静日子。凡尔杜搞了几个化名,经常活动于几个城市之间,他化名伐尔耐跟一个快五十岁的赛尔玛欢度了三个月蜜月,就把她杀了,获得六万法郎。在出卖赛尔玛的住房时,他又开始向来看房子的一个上流社会的孀妇葛萝奈进攻,企图骗取她的欢心。      凡尔杜先生以一个古董商的身份进行着证券投机买卖。一天证券交易所巴龙公司打电话让他速寄五万法郎去。为了保证证券获利,他又以工程师弗洛雷的名义来到另一个“老婆”莉迪亚家。他欺骗这个头脑简单的老女人,说是金融危机来临,银行马上要倒闭,哄着莉迪亚把七万法郎的存款从银行取了出来。当晚,凡尔杜就把莉迪亚杀害了。第二天七万法郎成了凡尔杜投机证券的资金。凡尔杜还用钱买下了一份房产契约回到自己的家,把这份契约作为给妻子摩娜结婚十周年的纪念礼物。   当凡尔杜从朋友、药剂师包台洛那里知道一种毒药能使人窒息而反应却如同发心脏病而死一样,他挺高兴,想找个人试验一下。一个流落街头挣扎于生活边缘无法生存下去的年轻女郎拉塞妮成了他试验的对象。可是拉塞妮的悲惨遭遇感动了凡尔杜,他没有用毒药杀害她,还让拉塞妮饱餐了一顿并给了她一些钱。   凡尔杜又以船长博纳尔的身份来到他另一个“老婆”家里,一个中了国家奖券而致富的妓女安娜贝拉。凡尔杜起先想用药物毒死安娜贝拉、可让女仆把药换错了而没有办成,接着在湖中想把她淹死也失败了,凡尔杜只好借故暂时离去。他与富孀葛萝奈夫人“结婚”时,因为安娜贝拉参加婚礼而被人识破。后来,由于股票买卖陷于破产,妻子和儿子也在危机的旋涡中双双去世。他失去了“寄托”,在绝望之余他再次偶遇已经成为军火商妻子的拉塞妮,在一番交谈之后,他毅然自行投案。   在法庭上,他在最后陈述中深刻抨击了资本主义和战争贩子;他说:“杀一个人是凶手,杀几百万却成了英雄。”
1945年
1944年
1943年
193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