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克里奇

Lee Unkrich

2019年
导赏:《玩具总动员4》看似延续了玩具与主人的羁绊主题,实则彻底颠覆了系列内核——前作中玩具的终极焦虑是“被抛弃”,而第四部则赋予它们挣脱宿命的勇气:玩具不必依附人类,亦可定义自我价值。影片以邦妮用废弃叉勺制作的“叉叉”开篇,便昭示了电影主题:玩具的本质无关精美造价,而在于是否承载纯粹的爱与陪伴。当叉叉反复高喊“我是垃圾”却仍被邦妮视为珍宝时,皮克斯解构了工业化玩具的神话,宣告情感联结的价值远胜商品属性。而胡迪从“守护主人”到“追寻自我”的蜕变,更标志着系列从情感投射的客体升华为主动选择的主体——这场静默的革命,始于牧羊女飘扬的披风。  牧羊女宝贝的登场,是皮克斯对女性力量的礼赞。她不再是前三部中依偎在胡迪身边的瓷娃娃,而是剪断灯座枷锁、驾驶臭鼬车的流浪领袖。古董店的囚禁岁月让她觉醒:玩具的价值不必寄托于孩童的卧室,荒野中的自由同样能点亮他人生命。当她率领遗落玩具营救胡迪,以矫健身手攀爬摩天轮时,其果决与智慧彻底改写了传统动画中的女性定位。更可贵的是,她并未强求胡迪追随自己,而是以“我选择成为谁”的生命状态唤醒他的迷茫。当胡迪固守“玩具必须忠于主人”的教条时,牧羊女带他领略房间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广阔。影片的革新性更体现于配角弧光的多元绽放。机车公爵因一次失误被主人抛弃,却拒绝沉溺于自卑,最终以惊险摩托跳跃证明“失误不是终点,再试一次的勇气才是价值”;古董店的盖比娃娃从偏执索取发声盒的“反派”,到被拒后含泪拥抱路边孤童的转变,揭示了真正的归属感源于主动给予爱而非乞求被爱。这些角色挣脱了“非黑即白”的扁平塑造,在迷茫与试错中完成自我救赎。结局的告别之所以震撼,因其超越了传统团圆叙事。胡迪将警徽交给翠丝,与巴斯相拥道别时,巴斯那句“邦妮会没事的”饱含理解与成全。这不仅是角色的放手,更是皮克斯对观众的启示:成长的本质不是更换主人,而是找到心之所向的征程。(编辑:明慧)
2017年
导赏:皮克斯和迪士尼联合推出的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以墨西哥亡灵节为题材,运用流畅的视听语言与梦幻的动画想象,引起观众们的情感共鸣,收获了众多奖项,也成为中国内地的“现象级动画电影”,取得了艺术和商业的双重成功。对死亡的解读是影片的一大亮点。皮克斯利用自己精妙的叙事能力,将死亡描述得十分温馨。首先,影片通过对幽灵世界的充分想象,赋予了其梦幻的色彩。影片中对幽灵世界的展示,是从万寿菊桥开始的。在墨西哥文化中,万寿菊象征着太阳的光芒,是万物的起源,指引亡灵走上回家的路,因此亡灵世界的人要走上一座万寿菊形成的桥。这座桥通体色彩斑斓,散发着柔和而温暖的光辉,它不是一座通死亡的桥,而是亲人可以回到人世间的桥。导演对色彩的使用出神入化,一扫想象中幽灵世界的阴郁与死气沉沉,让观众如痴如醉。皮克斯并非故作深沉地在动画电影中深入严谨地探讨死亡这一哲学命题,但确实启发了观众对死亡的深刻思考。在此基础上,影片进一步引出了对“记忆”的探讨。在影片中,如果被所有人遗忘,幽灵也会在亡灵世界中彻底消失。影片对死亡的解释,即“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因此,影片所讲述的死亡,是死亡的终极形式——遗忘。在人脑记忆的局限性之外,照片是一种记忆的方式,影片中神坛上的照片是亡灵们通往现实世界的“通行证”,是“被记忆”的证明。埃克托努力将米格送回现实世界中,就是为了将自己的照片摆上神坛,希望借此来到现实世界,再看一眼已到、垂暮之年的女儿coco。在这里,影片对个人记忆、集体记忆乃至时代记忆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否定了文学作品中时常出现的“记忆的永恒性”,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代际的更迭,有关某个固定个体的记忆终将消散,从而更加强调了记忆的珍贵性与重要性。从这一角度出发,《寻梦环游记》通过影像艺术,对生命哲思进行了一次新解读。(编辑:熊木)
2015年
2013年
2010年
导赏:十五年前,胡迪警长与巴斯光年初次闯入观众视野时,他们是孩童幻想世界的英雄;十五年后,当安迪褪去稚气成为奔赴大学的青年,玩具们的命运却成了成人世界的隐喻。皮克斯以惊人的叙事智慧,将这部续集打造成一场“新老观众共享的盛宴”:前半段用幼儿园的荒诞冒险逗乐孩子——从大熊统治的玩具监狱到垃圾场熔炉的生死逃亡,动作场面如谍战片般扣人心弦;后半段则以安迪与玩具的告别,精准击中年长观众的情感软肋。那些曾被珍视又蒙尘的童年玩伴,在阁楼的尘埃与捐赠的误解间,映照出每个人成长中必经的“失去”与“释怀”。影片最深刻的笔触,在于赋予塑料玩具以人性的困境。当安迪将玩具装进垃圾袋时,巴斯光年们的恐慌并非矫情——玩具存在的意义,锚定于被孩子需要的瞬间。阳光幼儿园的设定堪称社会缩影:天真孩童的粗暴蹂躏,隐喻现实中的消耗与遗忘;大熊的极权统治,则源自被抛弃后的心理扭曲——它曾是小主人丹妮的挚爱,却在意外丢失后被新玩具取代,从此将伤痛转化为对他者的压迫。这种“价值认同危机”直指现代人灵魂深处的焦虑:若我们不再被需要,该如何定义自身存在?  高潮处的垃圾处理厂戏码,是皮克斯对生命尊严的终极叩问。当玩具们在熔炉传送带上牵手赴死,镜头没有煽情音乐,只有金属摩擦的刺耳噪音。这一刻,土豆夫妇的颤抖、抱抱龙的呜咽,让观众忘记它们本是塑料躯壳——当毁灭来临,温情比任何超能力更接近神性。而随后“机械爪救援”的奇迹,既是对前作《玩具总动员》的致敬,也暗喻着希望永远来自意想不到的角落。  结局的告别,成就了动画史上最克制的泪点。安迪跪在草地上,向邦妮逐一介绍胡迪的警徽、巴斯的光翼,语速从生涩到流畅,仿佛重启了封存的童年记忆。当胡迪从安迪掌心滑入邦妮怀抱,那句“保重,老朋友”的轻语,完成了双重成长仪式:安迪学会放手,玩具重获使命。皮克斯在此撕破了“永恒陪伴”的童话假象——真正的爱不是占有,而是在时光流转中,将彼此托付给更值得的未来。正如片尾汽车驶向夕阳,玩具们凝望新主人的笑脸:告别不是终点,而是生命循环的庄严序章。(编辑:明慧)
2008年
2005年
2003年
剧情: 主角是一对可爱的小丑鱼(Clownfish)父子。父亲马林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在一场意外中妻子珊珊和大部分孩子都被鲨鱼吃掉,只剩下唯一的儿子尼莫。他们一直在澳洲外海大堡礁中过着安定而"幸福"的平静生活。但在那巨大的打击后鱼爸爸马林一直谨小慎微,行事缩手缩脚,虽然已经身为人父,却丝毫不会影响它成为远近闻名的胆小鬼。也正因为这一点,儿子尼莫常常与马林发生争执,甚至有那么一点瞧不起自己的父亲。直到有一天,在父亲马林的不信任眼神中,游向了停在海上的游轮底部。正当尼莫回返时,却被潜水员捉住了。并将它带到了澳洲悉尼湾内的一家牙医诊所。    在大堡礁的海底,心爱的儿子突然生死未卜的消息,对于鱼爸爸马林来说却无异于晴天霹雳。尽管胆小怕事,现在为了救回心爱的孩子,马林也就只有豁出去了。它决心跟上澳洲洋流,踏上寻找自己儿子的漫漫征程。 虽说是已下定决心,但这并不代表马林可以在一夜之间抛弃自己怯懦的性格。途中与大白鲨布鲁斯的几次惊险追逐,很快便令它萌生退意,险些使父子重聚的希望化为泡影。但幸运的是,马林遇到了来自撒马力亚(Samaritan)的蓝唐王鱼(Regal Blue Tang)多莉(Dory)。多莉是一只热心助人、胸怀宽广的大鱼。虽然严重的健忘症常常搞得马林哭笑不得,但是有多莉在身边做伴,却也渐渐令马林明白了如何用勇气与爱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也懂得了一生中有一些事情的确是值得自己去冒险去努力的道理。     就这样,两条鱼在辽阔的太平洋上的冒险使它们交到了形形色色的朋友,也遭遇了各式各样的危机。而鱼爸爸马林也终于克服万难,与儿子团聚并安全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过去那个让自己儿子都瞧不起的胆小鬼马林,经过这次的考验后成为儿子眼中真正的英雄!一场亲情团聚的大戏,就此在充满泪水的眼睛中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