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红

有片源
1992年
1988年
1984年
剧情: 南方的阴雨淅淅沥沥的下着。虎口经济特区指挥部里,一场马拉松式的会议已经开了几昼夜。会上,时而激烈争吵,时而沉默寂寥,码头塌方的责任究竟由哪方面承担?这个皮真是扯也扯不清!忽然,一阵阵海风裹挟着清新的空气吹进了会场,一位中年人走进来,"10亿人民是原告,我郑杰是被告!"铿锵有力的话语截断了这场无休止的推诿和争执。人们无不被来者的风采和大度所折服。他,就是特区总指挥郑杰。郑杰在党的开放政策实行之后,被派往特区,他把自己在国内外工作和考察得到了经验总结成一整套改革方案,在特区加以实施,为我国的四化建设闯路子。他求贤若渴地招聘人才,很快,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组成了开拓者的队伍,开进了荒凉的海滩。这里,与资本主义世界只有一水之隔,是逃港者涉足下水之处,如果不用开发和建设的方式消灭贫困,就永远无法阻止逃港者的脚步,海滩也永远只有荒凉。烈日的灼烤,暴风雨的袭击,没有能够动摇开拓者的斗志。可是困循守旧势力的阻挠和非议,却常常使开拓者人愤慨、惆怅。郑杰的妻子卫冰从北京到特区,面对着特区人与酱家共同办事业的方式,面对着特区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她甚为反感。她不能理解,在特区这块社会主义的国土上,怎能流动着资本主义的资金?自己的丈夫郑杰,这个昔日的资产阶级掘墓人,今天怎么能和资本家握手言欢坦诚相待?她担心丈夫在这里越陷越深,极力劝他"激流勇退"。但她没达到目的,悻悻而去。被称为"女强人"的总工程师方兰,在创建特区的斗争中目睹郑杰所经受的考验和磨练,最能理解郑杰的愿望和抱负,是郑杰事业上最得力的助手。特区的事业是艰难的。但是,它却以外国人都为之惊吧的速度向前发展着。特区的开拓者们在郑杰的带领下,冲破一切陈规陋习,坚定不移地迈进在改革创建的道路上。一个技术先进、设备先进、管理方法先进的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已经在荒滩上巍然耸立。
1983年
金色的晚秋
金色的晚秋

演员/

导演:傅超武/徐伟杰/
主演:石维坚/李雪红/
类型:剧情/
1982年
太阳的女儿
太阳的女儿

演员/

导演:曾学强/
类型:剧情/
剧情: 《南方青年报》准备发表本报记者林远采写的青年女工夏英研究高温太阳炉的事迹。江南机械厂厂长李文玲找到总编缉肖兰,告发自己的儿子林远为追求夏英,歪曲事实宣传假典型。肖总编出于慎重,把文章撤下暂不发表。林远知道后,非常气愤,不禁想起了往事……1977年冬,林远从北京某书记出来,看到一个衣着单薄的姑娘,正在入迷地看着《太阳能论文集》,这个姑娘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林远在机械厂意外地见到在北京街头看书的那位姑娘--夏英。他要采访夏英,却遭到夏英的拒绝,原来,夏英是个普通的焊工,从小失去双亲,后来到农村插队,只有高中一年的文化水平。她小时候听妈妈讲"阿基米德"的故事,深受启发,并立志自学,钻研太阳能的利用。由于她讲了"太阳有黑子",被厂长李文玲打成反革命,贬为勤杂工,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仍未得到平反。她并没有因此而沉沦颓废,仍继续研究高温太阳炉,并利用到北京的机会,登门向太阳能专家荣教授请教。但是,生活的磨难与事业的坎坷,使夏英变得沉默寡言。职业的驱使,催促林远去探索这位姑娘的心灵。一次,林远出差在火车上又遇到夏英,在他的真诚的要求下,夏英才谈了自己的身世。林远回家后,告诉母亲李文玲,他看上了她们厂的一个姑娘,请母亲帮忙。李文玲知道儿子爱上的姑娘竟是她最不喜欢的夏英,就坚决反对。李文玲认为夏英只是一个普通工人,凭资历、论文化,都不可能把太阳炉搞成功。所以,夏英给理发店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李文玲斥之为"胡闹";上级拨给夏英的试验费,被李文玲退回;给夏英落实政策时,又留了尾巴。为此,曹局长批评了李文玲,林远也责问了母亲,母子发生了冲突。在荣教授和石老师的支持下,夏英的太阳炉试验终于获得成功。当夏英要去北京参加鉴定时,李文玲借故不准她去。林远再次执笔揭露了母亲的官僚主义作风和不爱惜人才的做法,在肖总编的支持下,文章发表了。对此,李文玲十分恼怒,并借夏英的徒弟"回火"事故,处理了夏英。夏英递交了请调报告,并违心说自己不爱林远。林远认为是母亲逼走了夏英,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这时,夏英的伯父要她出国深造,并为她办好了手续。夏英心里很矛盾,去找林远和荣教授商量,他们都出差未归,她只好前往机场。在飞机舷梯上夏英看到匆匆赶来的荣教授,她奔下舷梯,扑到荣教授的怀里。
1974年
1957年
19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