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白鲁

有片源
1957年
剧情:怀着快乐的心情,年轻女教师林月英来到了南庄小学。在这里,她和她的母亲,该校校长沈淑严一块儿工作生活,她感到很幸福。她敬爱母亲。愿意把母亲那种为培养祖国下一代而贡献毕生精力的精神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沈校长希望并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好学生,根深蒂固地相信“不严则不成器”的信条,认为这是教育学生的惟一方法,但由于对“严”的信念,沈校长忽略了对学生的热情帮助,她把她的教育信条言传身教地传给了女儿。林月英接教五年级的课程,一开始就出现了乱子,调皮学生王大毛大闹课堂。处分不顶用,严厉的责备他当耳旁风,怎么办?月英左右思量,反复探讨,最后,她终于醒悟,不能单靠处分来教育学生,重要的是循循善诱和热情帮助。她这样做了,在她的帮助下,王大毛果然渐渐有了进步。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王大毛被张科长、吴主任诬指为偷窃钢笔的人。事情提到校务会议上讨论,沈校长不问情由,偏听偏信,武断地决定开除王大毛,以维护校誉,严肃校风。月英、陈伟和一些教师都不同意这种处理;他们认为,这种做法正反映了沈校长的主观和在新事物面前却步不前的态度和作风。于是,月英和母亲进行了辩论,母亲坚持己见,王大毛还是被开除了。事情最后弄清钢笔不是王大毛偷的,而是他拾到的,当时他就要送回去,不料他的好意被诬为偷窃。真相大白,沈校长非常难过,她惭愧、悲观,觉得自己缺乏对生活的探讨精神,墨守成规,却步不前了。在情绪低抑中,她递交了辞职书,不告而去……但这位兢兢业业、不辞辛苦地为培养祖国下一代而献出自己毕生精力的老校长,真的会在生活面前退缩吗?她真的割舍得下她心爱的事业?不会的,在同志们诚意的挽留下,她重又回到学校,与大家一起,更加努力地工作。母女二人也取得了谅解,继续过着愉快而有意义的生活。
1950年
剧情:刘胡兰生长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在反动的封建军阀阎锡山统治的黑暗年代,恶霸地主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刘胡兰的心灵里从小就种下了仇恨的种子。红军来了,把地主吕善卿家的财物分给了穷人。刘胡兰从红军战士孙同志讲的故事里,懂得了革命的道理。刘胡兰渐渐长大了,为了担负家庭的生活重担,她和邻居家的孩子小青,一起去山里驮炭,俩人渐渐产生了爱情。日本鬼子占领了文水县,地主吕善卿又当上了村长。孙同志回到这里,领导农民们建起了农会、民兵队、妇救会,刘胡兰担任了妇救会的领导。小青要参军了,刘胡兰鼓励他要勇敢战斗,争取入党。刘胡兰在党的领导下,组织群众反扫荡,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刘胡兰经受了严峻的斗争考验,党组织吸收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5年,日本投降,小青所在的八路军回到山西,将日本军队的武器收缴。但蒋介石又发动了内战,小青的部队奔向了解放战争的战场。刘胡兰带领着妇救会的姐妹们送慰问品,救护转移伤员,积极支援前线。回到村里,她听到支部书记石德辉和几十个乡亲被反动派抓起来的消息后,勇敢地参加了营救行动,把他们救了出来。但是,在转移的途中,刘胡兰不幸被捕。蒋匪军和地主吕善卿对刘胡兰严刑逼供,刘胡兰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最终,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就义。毛泽东主席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