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龙

Xiaolong Zheng

有片源
1992年
导赏:“大撒把”是一个北京话俚语,用来指称骑自行车人双手脱把勇往直前,意思是放任自流、不管,象征着京味文化中普通人面对人生困境的智慧和勇气。这部以“大撒把”命名的影片讲述在90年代出国大潮中,两个不同家庭分别留在国内的一个痴男和一个怨女机缘巧合下进行的一次成人“过家家”,虽然发乎情止乎礼,但林周云作为人妻,还是不免怕邻居说婚外情的闲话。当影片极力表达一种非现实的情感浓度时——林周云在机场与顾颜含泪拥抱,林周云问“你本来是可以把我留下的,为什么不呢”,下个镜头中飞机起飞,以一种否定的方式来表现不能圆满的温情。而片名里的“大撒把”更像是对中年人对待感情的成熟态度,随遇而安,该放手时就放手,且喜且悲。用导演夏钢的话来说,这是一个轻松幽默的“深情喜剧”,也是一部真正关照了90年代中国都市男女情感状态的“生活流”电影。从结构形态上,它彻底废弃了人为色彩过浓的戏剧结构,而不惜使用字幕—这种几乎随着电影艺术的诞生就开始存在的最古老的电影手段,“一年以后”、“一年以前”,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完整、汩汩流淌的生活本身。每一个叙事场景都是极其生活化的,长城拍照片,进洋餐馆挨“宰”,除夕之夜放焰火,节日逛商店试衣服等,这些事件都是我们每个人可以经历的。机场、时装店、大使馆门口,这些支离破碎的空间是现代都市幻景的一种体验,夏钢用那对生活充满理解的目光把这些空间串成了一个整体,像生活的自然流程那样平实、质朴、淡然。整体气氛非常温馨,展示出现代都市人的无奈、苦涩,还有相互之间的理解与温情,具有散文诗般的风格,葛优、徐帆大众化的形象及其生活化的表演准确地契合了影片的总体风格。葛优在此片中使自己的表演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主人公顾颜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等把握准确到位,其在《大撒把》中最大潜力地把自己那独有的沉静、敏锐与无奈的素质表达了出来,也因此片荣膺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桂冠。(编辑:路明慧)
1990年
导赏:电影《遭遇激情》是1990年由夏钢执导的一部剧情片。本片情节发展扣人心弦,以刘禾和小青对爱和生命价值的追寻,展现了即使生死无常,真情亦可永恒。《遭遇激情》以一个无固定职业的青年刘禾和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学生梁小青二人之间的短暂陪伴与彼此慰藉为叙事主线,两个恍若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式的人物之间却产生了别样的情感火花,刘禾是一个性格仗义的无业青年,贫嘴但有一副热心肠,沾几分爱占小便宜的市侩,有点小聪明只能被称作狡黠;小青文静内敛、温柔守矩,家中的书从地板堆到天花板,本应年轻有为的女医生却被命运宣判了死刑,性格迥异且生活轨迹大相径庭的二人之间犹如火焰和海水的融汇,刘禾在音乐厅吃红薯配榨菜以防反酸水逗得小青放声大笑的情节既消解了与病魔抗争的压抑与沉重,又体现了雅俗共赏和随性洒脱的人生态度,袁苑塑造的刘禾以无伤大雅的市井小民式的插科打诨和试图慰藉人心的自我调侃带来冯小刚笔下男主角特有的略带痞气又古道热肠的京味气质。霍建起担纲的美术设计乃是影片一大亮点之一,色彩明艳丰富,人物服装均是心境的外化和性格气质的暗示体现,热情洋溢的刘禾身着橘色和浅蓝色,对待生活积极向上;小青一开始万念俱灰内心压抑,深灰色亦如同崩塌的精神,后期开始穿粉衣和红衣,预示经过刘禾的陪伴与开导后,她终于重拾了对生命的热情。霍建起注重细节,构建的场景如餐馆和小青家中充满生活气息,并以巧妙的光影效果强化情感表达。正如同刘禾在餐馆中为小青激情演唱的那首《我的未来是个梦》,《遭遇激情》聚焦于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对大时代下个体存亡的特殊关注试图传达了昂扬乐观和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人诚然不能改变生死,生命固然短暂,但爱的力量和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亦然可以造就永恒。(编辑:刘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