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勇智

有片源
2023年
导赏:《深海危机》不仅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反恐动作片,更是一部深刻反映大国外交与国际秩序责任感的影片。本片通过紧张刺激的叙事结构、真实的大国外交背景、震撼人心的动作视效以及精妙的视听语言,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深海救援行动。影片采用了多线索交织的叙事结构,将核武专家的突然遇害、神秘舰船的浮出水面、以及恐怖分子的惊天阴谋等事件巧妙串联。随着故事的推进,每一个悬念都如同深海中的暗流,不断激发观众对剧情细节的推理欲。在视听语言方面,影片中的动作视效堪称一流。深海救援、舰艇对峙、海底爆破等场面,所有物体的运行轨迹都通过先进的CG技术得到了完美的呈现,影片开头以建模透视形式展现的驱逐舰、护卫舰、歼击机、新型武装直升机等各种军备器材,更是突破了以往同类题材影片大量铺陈指挥官作战方案的做法,展现了高科技含量的新型战争形态。为了还原真实的海战形态,影片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并采用真实、专业的军事顾问和枪械顾问,保证角色的每一个动作都符合海军战士的高标准。同时,影片的音效也极具震撼力,无论是深海中的回声,还是舰艇对峙时的紧张氛围,都得到了完美的呈现。此外,《深海危机》还深刻展现了大国在外交与国际秩序中的责任感。当恐怖分子的阴谋威胁到沿海数十个国家的安全时,中国国家反恐中心和军方迅速行动,不仅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更是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影片中的这种大国担当,无疑是对国际社会的一次深刻启示。(编辑:王斯笳)
2021年
导赏:电影《扫黑·决战》以中央政法委、全国扫黑办重点督办案件为原型,直击黑恶势力侵蚀基层政权为害一方的违法犯罪,全面反映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效和赢得的良好社会反响。影片历经一年深入采访创作而成,是首部展现中央政法委、全国扫黑办督办案件的影视化作品。姜武、张颂文、金世佳演员入木三分的表演,又使得电影的冲击力和剑拔弩张的紧迫感被全然释放,呈现出了中国扫黑除恶的勇气、霸气和锐气。影片涉及了暴力催债、农民工讨薪、举报受阻等社会痛点议题,深度地揭露地方黑恶势力的真实面目,真实展现扫黑除恶行动中的诸多细节和真相。“水太深了……”扫黑调查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平静之下,掩藏着致命的汹涌暗流。在姜武饰演的扫黑专案组组长宋一锐的带领下,电影《扫黑·决战》向着黑暗开出了一枪,不仅在水面上泛起涟漪,更穿透表面,直击幽深阴暗的水底。为解决拆迁征地案,宋一锐受命带领扫黑专案组深入到当地展开调查。拆迁征地案矛头直指金世佳饰演的娱乐城老板孙志彪。明面上,他以企业家的身份作掩护,但暗地里却做着无数丧心病狂的非法勾当。然而,每一次他都能在犯法被捕后,又平安无恙地获释,一次一次逍遥法外。显然,事情并不简单,究竟谁才是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而所有线索都指向了这位平易近人、爱民爱岗,坚决铲除黑暗势力的“好县长”曹志远。张颂文将县长曹志远“两面人”的形象演绎得惟妙惟肖。他一边设家宴欢迎专案组的到来,一边又设置重重阻碍,暗中作俑;一边在河边点烟悼念逝去的下属齐局长,镜头一转却揭露齐局长被要挟跳楼身亡的真相。他是人们眼中的“好县长”,但在黑暗中自认为是一手遮天的“县太爷”。然而,影片不仅让我们看到依仗保护伞,无恶不作的黑恶势力不可一世的一面,更让我们看到以组长宋一锐为代表的扫黑除恶专案工作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精神。姜武和张颂文正邪对峙的飙戏更是让人直呼过瘾,更衬托出由姜武带领的调查组不畏险阻,深入扫黑调查前线,对基层保护伞的不正之风与黑恶势力的不齿行径绝不姑息的决心,真实呈现了一线扫黑英雄为“扫黑除恶”排除万难的坚定态度。(编辑:明慧)
2016年
2012年
吴仁宝
吴仁宝

演员/

导演:徐耿/
主演:尤勇智/
播放正片
剧情:  这里是现在的华西村,高耸的金塔下,一排排整齐的民居。老书记几十年如一日的作息--早早地起床、洗漱,早餐是一大碗面条,外加两个鸡蛋,打开收音机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早间新闻。   时间回到了上世纪60年代。   华西村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大大小小却有1300多块高低不平的田地,这严重阻碍了华西的农业生产。   身为华西村党委书记的吴仁宝下定决心,要用15年的时间,将全村土地平整完。   与此同时,临近的向阳村由于饥荒,决定卖掉村里的大石磨。吴仁宝带领华西人果断决定买下这个宝贝。但是,这口石磨,除了向阳人要价的150元,还有外地人同样想要买下。一场拍卖,近在眼前。   最终,在全村人的齐心协力和一位“神秘”人士一臂之力的帮助下,吴仁宝领着华西村的党员推回了这座大石磨。   华西人日夜苦干,用7年时间,提前完成了吴仁宝的“15年”规划,但新的问题又摆在了华西人的面前。   土地是增加了几亩肥田,可7年前只有292个劳动力,现在的劳动力是434人,地少人多,老百姓的温饱可以解决,但要富裕还是不行。   其实,吴仁宝早已胸有成竹,两条腿走路!农工副一起发展!办厂!但是,在那个年代,办厂搞倒退、搞资本主义的帽子谁也戴不起。吴仁宝力排众议,本着一切以百姓利益为先的原则,从一个小五金厂开始,踏上了一条华西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正在吴仁宝带领华西人为社会主义农业大干特干之时,一片乌云笼罩在了吴家人的头上。自小与吴仁宝一起长大的老张唯一的儿子自幼体弱多病,经历了多次抢救,最终还是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张家女人响应号召做了绝育手术,无法再生育。张家夫妇承受不住嗓子之痛,终日以泪洗面。   吴仁宝觉得,自己是书记,必须为苦难中的张家人做点什么。他想到了自己的几个儿子。   最终,吴家最淘气却也最聪明的小儿子阿四,被送进了张家大门。而几十年后,阿四也逐步成长为华西村新一代带头人--吴协恩。   时间到了二十世纪80年代,分田到户的中央指示逐级下达。但到了华西村,却并没有得到落实。吴仁宝再次与中央唱起了“反调”。这次的“反调”依旧发扬了华西村实事求是的办事风格,吴仁宝带领干部做好了每一位村民的思想工作,华西村并没有分田到户,而是依据华西村现实情况“宜统则统”了。   这是的华西村工业发展进入了腾飞节段,华西人在吴仁宝的带领下,吃苦肯干、精益求精,以超前的思维、敏锐的市场判断力和行动力以及无可比拟的产品质量,接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单子”,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经济产值的飞跃,亿元村的目标近在眼前了。   二十世纪90年代,“大华西”的构想在吴仁宝的脑海里不断清晰起来,为此,他在家里摆下了这样一桌“鸿门宴”,请来了几个邻村的村长书记。经历了一波三折,好邻居,变成了一家人。   华西村要上市啦!在村党委会议室里,一场表决正在进行。12人参会,赞成上市11票,反对1票,华西村上市的提案通过了。可是,没有掌声,所有人都严肃地看着吴仁宝,因为投那一票反对票的,正是吴仁宝。   少数服从多数,历来是我党的组织原则,吴仁宝自然要服从大家的选择。但他提出:“上市必须做到三条,股民满意。村民满意,华西村的牌子不能砸!现在,你们说,我听,希望你们能说服我,让这个决议全票通过。”   全场静谧片刻,众人突然争先恐后地举手欲发言--我说!我先说!上市有十大好处!最终,一个年轻委员率先夺得话筒,侃侃而谈。吴仁宝渐渐地露出笑意,“这几天我一直在想,华西是我们农民办的企业,到底能不能跟那些名声显赫的大型企业融入同一条轨道,并且得以更快地发展?所以我投反对票来换取你们更真实、更全面的上市的论证。现在我承认,你们说服我了。”   华西村终于上市了,华西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了。   100亿村即将实现。200亿村又写在了华西人的奋斗计划上。   华西故事继续在中华大地上生动上演。此时,85岁高龄的老书记吴仁宝雷打不动地巡视着全村,在这条走了无数遍的路上,他领着华西人走出了一条华西特色的社会主义致富之路。
2011年
导赏:电影作品《钱学森》,是我国优秀的主流人物传记电影,它摒弃了以往浓厚的说教意味,而是塑造了一位具有独特的个性、丰富的人格张力与鲜明的民族价值追求的钱学森形象。钱学森用其一生对中国航天航空等事业的付出令人感动不已,本片全方位地展现了其非凡的爱国理念、敬业精神与爱情故事,对其妻子蒋英、导师冯·卡门、好友罗友来等人物形象的刻画同样立体而生动,带领观众走入钱老那传奇的一生。如何把握钱学森回国前复杂的人生经历?影片着重于“情感”二字,在钱学森人生经历中穿插讲述着其与夫人蒋英的爱情故事,家国同构,以小爱见大爱。在钱学森被羁押时,蒋英与杜布里奇前去探视,此时钱学森用沉默表达着对美国政府的愤慨,随后蒋英焦急地用中文询问着钱学森吃穿用度的情况,一旁的看守突然发言责令二人讲英语,而蒋英毫不客气地回道:“我俩都是中国人,你难道看不出来吗?”临走时,钱学森终于讲了一句话,他对妻子说:“我爱你。”这一句句台词与细节,无一不传达出夫妇二人共同的民族信仰与气节,相当真实与动人。归国后,影片对于复杂的工程建设与时间线,选择以一个个细节去展现其中的艰辛困苦,以及“苦中作乐”、不断进步的人民精神。比如其中一个细节:一位女研究员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而变为色盲。茫茫大漠、一穷二白,钱学森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远离妻子与孩子,开展了长达数年的研究。“学问像森林”,影片中聂荣臻和士兵们如此形容钱学森,钱学森的人格魅力穿透时间、穿透银幕,长久地感染着我们,这部优秀的传记片也使观众获得了一种社会浮躁状态下久违的民族精神的洗礼与人生价值追求的重塑。
2009年
导赏:《建国大业》不仅写出了历史,还写出了历史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他给予历史中的人应有的尊重、理解,甚至对蒋介石、李宗仁等反面人物,都体现出对末路英雄的一种悲悯,一种\"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气概,呈现出健康明朗,阳光亲和的国家形象。本片不仅继承了主旋律电影的基本的传统和叙述模式,更重要的是它借鉴了好莱坞类型片的一些经验,在满足观众的欣赏和消费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正是按照电影艺术与市场的双重规律来创作,使《建国大业》成为双重意义上的真正的主流电影。高涨饱满的爱国热情、祖国情结,与高品质的电影创作、制作相结合,加上“众星闪耀”的明星效应,激发出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事件。与此同时,这部电影的运作经验及其引发的社会文化现象,所衍生的话题和意义都广泛而深远。电影《建国大业》的“明星效应”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172位知名演员加盟,引发了影迷们的强烈关注,最后赢得了非常抢眼的市场表现。在“明星效应”发酵的同时,很多实力派演员也为影片奉献了精湛演技,参与完成了影片充满人性化色彩的一系列历史人物塑造。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望,《建国大业》开启了国产电影新主流大片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扩大了主旋律电影受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群体。(编辑:大陆)                                                      
2007年
剧情:  1910年,孙文策划的第九次革命武装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失败,清政府用七十万两白银悬赏孙文的性命,几乎同时,孙文被日本政府勒令离境,踏上了前去马来西亚槟城的船。在船上孙文与槟城崇华学堂的老师罗肇麟相识,他并不知道罗肇麟在做老师的同时也在为槟城最大的帮会徐氏家族做事,当然也不知道为了安全起见,槟城同盟会的同志把他的食宿安排在了徐家。   孙文到达槟城的当天正好是徐家二太太的生日,徐家在槟城势力之大,宾客络绎不绝,来访者中有个叫格兰特的英国人,他提出要借徐家的鸦片饷码承包势力再开几个鸦片烟馆,遭到徐博衡(徐家生意及帮会的掌管者)的婉言拒绝,自此为徐家的鸦片生意埋下隐患。   孙文十分感激徐博衡对他的接待和照顾,但他此次到槟城的任务仍是要为革命筹款,孙文已经九次革命失败,当时南洋地区又流传着孙文贪污革命捐款的负面消息,徐博衡表示他可以给孙文提供避难的场所,可以让他在槟城衣食无忧,但条件是他绝不提捐款不提革命。徐博衡的拒绝让孙文彻夜难眠,他并不知道就在他抵达徐家的同时,槟城的大清密探已经接到暗杀他的命令,命令的执行者就是罗肇麟。   幸好,孙文由于失眠独自出门去找黄金庆(同盟会槟城分会副会长),这才躲过一死。革命屡次失败,孙文心里也很难受,他总结了前面的教训,面对同志们对革命的气馁、对他的背离孙文也很苦闷。一日在槟城街头,孙文眼看江湖郎中欺骗一个华工,他一时性急抢了江湖郎中的生意把华工带回去治病,这一治病孙文才了解了华工的惨状,他随口说出‘罢工’两个字,却不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没几天这华工就来请孙文去帮他们跟老板谈判——华工们真的罢工了,而老板偏巧又是徐博衡。   由于徐博衡拒绝帮革命筹款,又恰巧陈粹芬(孙文的第二位夫人)也来到槟城,孙文就势搬出了徐家。在黄金庆的书店,为了争一本《物种起源》,徐丹蓉 (徐博衡的女儿) 和陈粹芬发生冲突,丹蓉跟踪粹芬回家,却发现孙文正在院子里给人治腿伤,意外地与孙文重逢丹蓉十分高兴,她向孙文借了《物种起源》回家看,见到书罗肇麟十分庆幸又找到了孙文的踪迹,他当然没有想到孙文会代表华工来跟他谈判。谈判徐博衡没有参加,罗肇麟被孙文逼得哑口无言,却又不得不承认孙文见解的正确。   表面上看孙文与徐家是对立的,实际上双方都清楚正是由于孙文的出面才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罗肇麟带着徐家自做的点心由丹蓉带路来到孙文的住所表示感谢,当得知孙文母亲去世,革命同志正在为办后事捐款时,罗肇麟也毫不犹豫掏出了银票。当晚,罗肇麟就企图对孙文下手,却被徐丹蓉破坏了,她见孙文真的很需要钱,便偷了家里的首饰连夜给孙文送来。   徐家经营鸦片的烟馆接连发生几起命案,有人吸鸦片死了,与此同时,徐博衡收到格兰特的请柬,希望能与徐博衡商量一下儿女的婚事。原来早在徐家二太太生日那天,格兰特的儿子就看中了徐丹蓉,而徐丹蓉与罗肇麟是青梅竹马的恋人,这也是徐家上下默许的。徐博衡很明白这一切都因为自己拒绝了与格兰特合作鸦片生意,被人在鸦片里做了手脚,现在丹蓉成了牺牲品。对此丹蓉反应十分激烈,她痛恨格兰特,更痛恨罗肇麟的无能,事关徐博衡的性命和徐家大业,徐肇林也无可奈何,被徐家帮会事务缠身,一时间他也就放松了对孙文的行动。   孙文不断发现被人跟踪,黄金庆等人决定为他安排新的住处。徐丹蓉十分烦闷,来找孙文,恰巧孙文和粹芬收拾东西准备离开。黄金庆发现住所附近多了很多陌生人,于是大家决定假扮成孙文调虎离山,却不料模仿得最像的徐丹蓉被密探刺伤,一行人只好返回住处。毒镖打在丹蓉的后肩上,孙文不得不为她撕开衣服治疗,等罗肇麟赶来的时候,发现丹蓉正赤裸上身趴在孙文的床上,已经不省人事。粹芬叮嘱罗肇麟去徐家为丹蓉掩护行踪。罗肇麟从徐家回来的时候丹蓉正在高烧,孙文一直守侯在旁,忙碌了半日他在床边的躺椅上睡着了,罗肇麟看着熟睡的孙文他突然有了一种冲动拿起手术刀指向孙文,窗外陈粹芬的枪口也瞄准了罗肇麟,直到他把刀放下,粹芬才松了口气。   丹蓉伤势稍稳定,粹芬便决定连夜转移,利用罗肇麟开来的车作掩护,孙文躲进马来邻居家里,由粹芬和罗肇麟应付盯梢的汽车,孙文则在马来邻居的帮助下佯装成客人离开。两边人马有惊无险先后到达了新的住所,但孙文再也不能随意抛头露面了。   徐博衡应格兰特之约正要赴宴,孙文突然出现,他愿随徐博衡前去与格兰特会面。会面过程中徐博衡几乎不用说话,格兰特被孙文牵着鼻子走,孙文软硬兼施,徐博衡无奈之下自己说出要关掉鸦片烟馆,没有生意可合作便没有了联姻的必要,孙文既挽救了丹蓉的爱情又让徐博衡下决心关掉烟馆,他成了徐家的恩人。孙文的举动使罗肇麟更加无地自容,经过这样一场考验徐丹蓉已不再是他眼中的小女孩,他对徐丹蓉无法驾驭更担负不起,两人的感情也似乎到了尽头,   黄兴带来了广州新军将士要刺杀两广总督的消息,筹款成了迫在眉睫的事,但在这关键时刻革命党人却情绪低落甚至对革命前途丧失信心。黄金庆带来的报纸上刊登了为孙文平反的文章,指出革命党内指责孙文贪污等罪名都是诬陷,孙文就势在会上发表了言辞恳切的演讲,再次鼓舞大家,在场的会员们当即筹得捐款八千多,并决定将起义地点仍定在广州,先做好筹备巨款的工作。(著名的庇能会议)   如何在短时间内筹到大笔资金,孙文最后想到了徐博衡,只有依靠徐博衡的力量才能调动当地华商的积极性,孙文再次来到徐家,见到了正要对女儿动家法的徐博衡。丹蓉要父亲帮助孙文,并以死相逼,反而孙文劝住了丹蓉。死是人生最完满的结局,可人活着就要有活着的意义,身为中国人难道希望自己的民族永远遭受欺压与嘲笑吗?他请求徐博衡不要把他的帮助看做是交换条件,他帮徐博衡是因为大家都是华人,而革命是为了让华人在世界面前站起来,与革命相比个人感情又算得了什么,徐博衡动容了。   清芳阁会所的草坪上聚集着当地的华商,这是徐博衡为孙文组织的一次筹款会,会前孙文接到警告说有人将在会场行刺他,陈新政 (槟城同盟会发起人之一) 要代替孙文演讲,孙文却在陈粹芬的陪同下出现了,孙文一上台就直接告诉大家有人扬言要在筹款会现场杀他,而他之所以还敢站在这里演讲,就是要向各位表明他革命的决心。孙文讲得慷慨激昂,可就在楼里某个窗口的后面,徐丹蓉发现了举起的枪,孙文仍在演讲,陈粹芬与杀手在楼里展开了一场追逐,却被一不知身份的人捷足先登,抢在陈粹芬之前把杀手置于死地。   孙文的演讲再次感动全场华商,大家纷纷认捐,孙文也终于完成了此行的任务,他上了罗肇麟开来的车,迎接他的却是罗肇麟的枪口。罗肇麟保护过孙文,但保护他正是为了不让他死在别人的枪口下,孙文却说罗肇麟并不想杀他,一句话触动杀手心底。跟孙文接触使罗肇麟深为孙文的人格魅力所感动,既然大家都抱着使中国富强的目的,就一定可以化敌为友。孙文嘱咐罗肇麟好好对待丹蓉,希望丹蓉也能成为他革命道路上的伴侣。   粹芬为孙文收拾好行囊,这一别又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丹蓉在熟睡中被惊醒,发现枕边的信,她看了信发疯般地奔向码头,却发现船正离开港口。在船的另一侧,罗肇麟就站在孙文身边,他给孙文带来了徐博衡的大笔捐款和他自己,他要回到祖国参加真正的革命。槟城已经在他们身后了,两人来到船尾,发现站在码头上的陈粹芬身边多了徐丹蓉,海水把他们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四个人谁都没有挥手告别,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对方远去。
2002年
2001年
导赏:《绝对情感》改编自电视剧《堆积情感》,是曹保平导演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在命运的偶然安排下,一个男人同时闯入了安安与安然姐妹俩的生活。影片通过刻画三人在亲情、爱情、欲望之间的挣扎,呈现出都市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图画。尽管曹保平并未完全主导《绝对情感》的创作,本片依然初露他对都市话题、悬疑风格以及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姐姐和妹妹与同一个男人产生了亲密的接触,故事并未在三人的纠缠关系上大费周章,而是注目于妹妹一系列反常的阻挠举动,使影片笼罩在淡淡的疑云之中。这片疑云始终不曾消散,妹妹或出于嫉妒,或出于对姐姐的保护,种种反常行为背后的真相并不重要,它们一经发出,便真真切切地搅动了生活的平静,带来纷乱的困扰,甚至破坏姐妹间的亲情。周易可以借酒劲与素未谋面的安然亲吻,也可以与仅有一面之缘的安安速坠爱河。都市爱情往往在一瞬间爆发,人与人之间虽彼此牵挂却无法诉诸语言,情感被日常生活损耗,以至于必须以姐姐突患疾病、妹妹无私拯救的桥段收束全片,才能化解危机,弥合都市人之间的情感鸿沟。影片不时插入主要人物的旁白,外化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之间真正的有效对话却极少。他们在面对面时陷入表达的困境,难以直抒内心的情感,从而导致理解与沟通的困难。旁白成为表达他们真实情感的出口,却也因对象的缺席而成为自说自话的沉溺。都市成了情感的囚笼,当人物处在城市中时,他们失控、互相伤害、行为反常,当安安和周易去到小镇采风,纷纷扰扰便一瞬间与他们无关。故事从喧哗的都市开始,人被困于自顾自的旁白中,故事在一片碧绿的滩涂中结束,人依然能够最终寻找到情感的绿洲。(编辑:海边淡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