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苹

Ping Wang

有片源
1985年
1978年
1976年
导赏:《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组歌》是一部承载着深厚情感与历史厚重的文艺作品,也是一次电影艺术的精妙诠释与再创造。影片以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长征这一伟大的历史奇迹。这部影片由杰出的词作者萧华同志亲自创作,他以一生的戎马经历和刻骨铭心的长征记忆为源泉,创作出了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红色文艺经典。萧华同志在创作过程中,每一滴泪水都凝聚着对长征的深情厚意,每一笔都饱含着对战友的深切怀念。他精选了长征中的12个典型事件,用诗歌这一高度凝练的艺术形式,巧妙地将长征的全景画面逐一呈现。每一个字、每一句诗,都如同历史的印记,深深烙印在观众的心中,让我们感受到那段艰难岁月的辛酸与悲壮。电影在表现形式上,并非简单地将声乐作品搬上银幕,而是巧妙地融入了电影化的表现手法。画面与歌曲完美融合,相得益彰。影片通过大量空镜的运用,将观众带入了一个既真实又充满诗意的长征世界。江水奔腾、群山巍峨、梅花盛开,这些画面不仅是对长征途中自然风光的描绘,也是对红军战士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的赞美。电影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更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英勇顽强、百折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这种英雄气概不仅体现在战场上,更体现在红军战士们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与信仰上。影片以“作品为点,党史为纲,精神为魂”为创作理念,深入挖掘了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红军梦和中国梦是一脉相连的,长征路和复兴路是一路相通的。红军长征的故事,激励着一代代人为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编辑:婧怡)
1966年
剧情:在工地上,王杰所在的部队正在为一项国防项目紧张地施工。王杰在劳动中被沥青严重烫伤,但仍不肯休息,最后硬是让指导员逼回了驻地,指导员还命令通讯员小张好好“看着”王杰。可就在小张接电话的工夫,王杰又偷偷跑回了工地。急得小张也直奔工地,找到王杰班上的小牛、大海,打听他们班长王杰的“下落”。大海想了想,说:“可能在三排。三排昨天碰到了最硬的石层,作业进度受到了影响,这会儿,他准是帮人家研究办法去了。”他们三个还商量了怎样将王杰“骗回”连部休息的办法。但是小牛他们并没有成功,王杰不但留在了工地,还指挥他们帮助三排排除了险情,加快了施工进度。革命战友王杰所在的二排暂缺排长,新战士小牛非常佩服、爱戴自己的班长王杰,一心希望王杰能当排长。不料连里安排了刚从师部学习归来的一排副排长周洪来当新排长。小牛知道王杰和周洪是同乡,又是同学,怕王杰会有什么情绪,不但给了新排长一个下马威,还找到王杰想做做他的思想工作。没想到王杰拿出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用张思德排除私心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但鞭策自己,也教育了小牛。他还对小牛说:“我们应当像雷锋同志那样,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党把我们拧在哪儿,我们就在哪儿永不生锈,闪闪发光。”王杰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狠抓政治思想工作,认真研究制定军训计划,结果使全班的军事训练取得了好成绩。部队来到农村野营。王杰不但替社员担水、劈柴做好事,还替其他战士站岗、给民兵地雷班上课,一刻也闲不住。当部队要离开村子的最后一天,王杰给民兵们演示雷管实爆,由于炸药包出现意外事故,王杰为保护12个民兵而英勇牺牲。周围的群众和他的战友们悲痛欲绝,大家纷纷喊出心声:“向王杰同志学习!”  
1965年
1964年
1962年
槐树庄
槐树庄

导演/

导演:王苹/
主演:胡朋/孔芮/葛振邦/
播放正片
1960年
1959年
江山多娇
江山多娇

导演/

导演:王苹/
主演:田华/凌元/李炎/
播放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