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班

Ban Lu

有片源
1957年
1956年
剧情:某局,人们都在议论着:新任张局长6月8日下午就来局里上班。原任局长休养去了,其他科长都不在家,迎接新局长的任务,就落在总务科牛科长肩上。 牛科长是个爱吹牛拍马,对工作马马虎虎毫不负责的人。当他得知新局长就要来该局上任时,立刻想尽办法,献媚于从未谋面的新领导。牛科长动员全科人员首先要给新局长修一个宽敞舒适的新办公室。他选中楼下堆放水泥的大屋子,为了加快改修,命令下属崔庶务负责将水泥搬到后院露天中摆放,原局长室便成了总务科长办公室了。 建设科管材料的苏玲反对将水泥搬到院中,职工生活委员老钟反映单身宿舍漏雨要马上修理,结果都被牛科长顶了回去。 8号到了,张局长一清早就来上班了。天马上就要下雨了,张局长赶忙去找牛科长,要先解决水泥和宿舍问题。他找到新办公室,正碰上苏玲因水泥问题和牛科长争执,牛科长不但不理,反而大发雷霆。下雨了,苏玲、老李决定把水泥先搬到走廊,全体职工自动前来参加。张局长也加入了搬运队伍,大家这才知道他就是新来的局长。 张局长又被老崔当作张老板领到牛科长面前。牛科长命令“张老板”两天之内修好,并不惜对“张老板”施以小惠,并吹牛说自己与新局长曾是一起作战的老战友、老交情,在局长面前出尽洋相。最后,真相大白,牛科长被群众赶下了台。
1954年
1953年
导赏:影片《六号门》是根据天津搬运工人集体创作的的同名舞台剧改编拍摄的,它具体地描写了搬运工的遭遇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进行的不懈的斗争,生动地再现了解放前后这一历史交点上特定的工人斗争史。导演吕班集“左翼先锋”、延安文艺骨干、新中国电影“工农兵”于一身,早在青年时就投身左翼文艺运动,曾与赵丹、白杨等一起合演堪称经典名片《十字街头》,有“东方卓别林”之称。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文工团,又以独创的“吕班大鼓”等,风靡边区。解放后,参演过被誉为“第一部描写作为新社会的主人翁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影片”——《桥》,合导过表现农民不屈不挠抗日的《吕梁英雄》、军民团结对敌的《新儿女英雄传》。因而,其丰富的创作经验使得《六号门》的摄制更是异常成功。该片粗线条叙述故事与细腻刻画人物相结合,既成功塑造了在党的领导下搬运工人的群体形象,又使主要人物胡二的形象更加清晰、鲜明地突现于银幕之上。影片中还大量启用了真正的码头工人,他们演起戏来可谓是兢兢业业。工人刘斌的扮演者刘永才,就是六号门的脚行工人,是新中国时期较早的非职业演员,一个活灵活现的码头工人形象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影片中还出现了这些身影:脚行工人的主心骨丁占元,扮演者李紫平从小在天津的码头边长大,对脚行非常熟悉;演员张莹性格成熟,在电影中可谓本色出演;郭振清在扮演胡二之前还是电车售票员,他的表演得到了副导演苏里的认可,所以才会有了几年后《平原游击队》中大名鼎鼎的李向阳;虽然不是天津老江湖,但凭着“闯荡江湖”期间对三教九流的留心观察,谢添演起马金龙惟妙惟肖,这一年,他还在《新儿女英雄传》里饰演了另一个混混——张金龙。影片深入地刻画了底层人民的苦难,展现了贫苦大众和地主阶级的对立性。可谓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该片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三筹奖,可见其艺术性和现实性兼具。(编辑:赵敏)
1950年
1949年
193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