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 Riveyre

1968年
1958年
1954年
剧情:版本一 由雅克.贝克执导的本片讲述那克斯和里顿在欧路里机场抢得了一批黄金,他们住在环境复杂的密纽,而且年纪也不太年轻。他们打算把黄金卖掉后就洗手不干了。性情纯笃的里顿把这件事告诉了他要好的情妇,而情妇则说漏了嘴,把这件事告诉了她另一个情人——年轻的烟毒贩安其尔。那克斯知道消息走露后找他叔父,想将他手上的黄金换成现金,其叔父答应他几天内帮他卖掉。安其尔绑架了里顿,并要那克斯用黄金换里顿,随即两方展开殊死搏斗。安其尔因汽车爆炸而死,里顿也因受伤不治而死。这部电影是法国电影传统路线初期杰作,导演在这种凄绝的粗暴场面中,深深表达了两个老强盗的人性感慨。 版本二   生意人麦斯(让·加宾 Jean Gabin 饰)游走于城市中灯火颓靡的场所,与一些黑帮人物保持着来往,不少女人欣赏他沉稳又不失轻佻的做派。是日,麦斯与合作多年的搭档里顿在舞厅里为毒贩安格罗提供了帮助,其时安格罗与里顿的情妇有染,麦斯虽心知肚明,但并未挑破,只是埋怨里顿把过多的精力用在不必要的地方。麦斯将里顿带回秘密住处,告之自己因汽车生意意外得到了价值五千万法郎的金砖。但消息不慎走漏,安格罗等人本欲为女人枪杀里顿,得知金砖存在之后遂将目标改变。麦斯独自摆脱追踪,里顿反因情妇被对方控制,一番权衡之下,麦斯组织人手,要从安格罗手中救下里顿……
1952年
1951年
剧情:本片获第16届威尼斯影展国际奖、OCIC奖、意大利电影影评人奖! 一本日记,一位牧师,一种心声,一份无奈…… 剧情简介  一本掀开的日记,传来男人的话外音:不久前来到昂布里古担任神职的青年牧师正在念日记,他只愿在日记中向教徒和上帝袒露心声。    初来乍到的牧师过着孤苦清贫的生活,却并没有得到教众们的接受和理解。他深感村民们的浅薄、顽固、注重实利和对生活的厌倦是产生邪恶的温床,他的忠告和规戏收效甚微,人们反而劝告他不要过分执着于献身精神。牧师拯救了伯爵夫人的寻魂却招来了人们的谴现,说他破坏了一个家庭。    心力交瘁的牧师死于胃癌。白色的银幕上投下一个巨大的十字架的黑影,万物的秩序都是由于上帝的存在。经历基督受难之夜,迎接耶稣复活之晨。    影片《乡村牧师日记》在电影史上的意义在于它为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方式提供了独特的范例。法国作者贝尔纳诺斯(1888~1948)的日记体同名原著,以冷峻的笔调塑造了一个近乎耶稣基督的忍辱负重自我牺牲的殉道者形象,表现了忠于神职的乡村牧师日月如斯的磨难和忧虑,揭示了内心的搏斗,对人生使命的怀疑和爱的本能。这是一部探索灵魂、表现人的心灵的宗教小说,颂扬人类的精神价值是这部作品的基调。   “影坛怪杰”布莱松独辟蹊径,在银幕上“如实”复现了这部“一流的心灵戏剧”。为了实现既定的叙事略,布莱松充分运用画外音作为复述小说原文的主要手段。为了忠于原著,布莱松没有把牧师通过回忆记述下来的谈话改为对白以适应小说原文中具有的真正对话节奏与平衡,使其埋没在四平八稳的念白中,从而营造出几分超验感。安德烈巴赞说:“我们通过这一无可辩驳的美学实例体验到了一种绝妙的纯电影的杰作……在这里,空荡荡、没有画面的,完全让位于文学的银幕,标志着电影现实主义的胜利。”法国的电影理论家莱皮埃对这部影片也很是欣赏,他曾经说:“这是电影与文学从思想到形式平等地表现出独特艺术性的第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