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W. Rintels

2002年
2000年
剧情:《纽伦堡审判》根据二战后的纽伦堡大审判进行创作,对二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945年11月20日,俄、美、英、法四国大法官走进德国纽伦堡法院,举世瞩目的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法庭――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在这里开庭了。21名同盟国认定的主要战争罪犯被推上了历史的审判台,其中包括前纳粹元帅赫尔曼·戈林、希特勒副手鲁道夫·赫斯、纳粹外长里宾特洛甫等。美国首席大法官杰克逊首先宣读总起诉书,罗列了法西斯灭绝人性的罪行,而狡猾的纳粹分子则想方设法为自己开脱罪责,并使尽各种花招,企图通过非常规手段逃出这次正义的终极判决。在十分艰难的境况下,纽伦堡共持续了315天,开庭218次,正义与邪恶的再次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激烈交锋……。   从剧情看,《纽伦堡大审判》与《东京审判》在很多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本片根据约瑟夫·E·珀西科的同名原著改编,在1961年版本基础上,2000年版的《纽伦堡大审判》更具强烈的对抗性和现代感,也是首次以DVD发行的形式进入中国。值得一提的是,该片汇集了曾主演《珍珠港》《飞行家》的好莱坞著名影星——亚历克·鲍德温,曾出演《亚历山大大帝》《国家宝藏》的老牌银幕硬汉——克里斯托弗·普拉莫,令世纪审判的强大张力呼之欲出,与《东京审判》和二战经典题材电视剧《兄弟连》类似,《纽伦堡大审判》采用了还原历史的强烈写实风格,相信观众一定能够从与《东京审判》的对照上,看出影片更为耐人寻味与深沉的真意。 
1997年
1996年
1994年
剧情:    二战初期,罗斯福清醒地意识到,外面已经打翻了天,战局已经对美国的长远战略利益形成了威胁,可是让美国全面参战,让美国士兵上战场,对于美国政治家来说,还显得理由不够充分。1940年,丘吉尔向他提出支援英国一批旧军舰的要求时,他不失时机地将这一目标往前推进了一步。按照美国法律,只有当这批约50艘旧军舰被证明对美国国防毫无价值时,才能另作他用。于是罗斯福提出用租借英国在西印度群岛上的一系列海军基地作为条件,这样就能向美国国会表明,这笔交易增强了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防务能力。这一行动更重要的意义是,它表明美国迈出了从中立立场到同抵抗轴心国的国家站在一起的第一步,美国从此成为这些国家的一个非交战国盟友。罗斯福深知,美国已经走上了这条路,以后自会慢慢地、必然地进入完全交战状态,直至为打败纳粹法西斯做出应有的贡献。   1940年6月4日,英军在敦刻尔克撤退成功,丘吉尔发表了堪称为二战中最鼓舞人心的一段讲话,他的讲演总是充满热情和必胜的信心。斯大林原本不想过早介入欧洲的战事,所以一度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但斯大林误信希特勒是真心愿意缔结和约的,所以一再忽略了部下的警告。   德军突袭苏联促醒了斯大林———与希特勒不可能做任何交易,惟有将他彻底击垮,才能使苏联乃至欧洲获得和平。此时的斯大林,变成了一个出色的心理学家,无论战事如何艰难,他绝不退缩,因为他要向世人显示,苏联红军是不可战胜的,苏联精神也是不可摧毁的。   由1940年始,罗斯福余生的时间里参与了所有的有关世界的重大决定,并在其中起到了策划和领导者的作用:1941年8月他与丘吉尔在纽芬兰一个半岛的洋面上相聚,举行了大西洋会议,共同起草了《大西洋宪章》这一伟大文件;1942年元旦,26个国家的代表会集白宫,签署了由他本人最后修改并命名的《联合国宣言》,联合国诞生;1943年11月,和丘吉尔在开罗同蒋介石会谈之后,飞抵德黑兰与斯大林举行了“三巨头”会议,吹响了战争反攻的号角;1945年2月,“三巨头”集会雅尔塔,罗斯福以多病之躯斡旋、调停,保证顺利达成了《雅尔塔协定》。   精彩视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由之演化而成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20世纪决定人类命运和世界前途的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本片制作者通过第一手真实权威的资料,以全新的视角,为您全方位的展示了轮椅上的巨人——罗斯福、千面政客——丘吉尔、纳粹的克星——斯大林三人在二战中的积极活动。他们或横刀立马、驰骋疆场,或羽扇轻摇、运筹帷幄,导演了一幕幕激越高昂、波澜曲折的话剧,使残酷的战争闪烁出人类智慧与勇气的火花。另外,在分别记述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主要生平事迹和成就贡献的同时,还生动地介绍了他们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通过本片观众从中可以对他们的政治活动和思想有一个基本了解。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7年
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