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
祝琳媛
Linyuan Zhu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2008年
寻人·启事
演员
/
主演:
唐以诺
/
祝琳媛
/
剧情:
农村青年李水库来到深圳找到来打工的妻子程小桂,打算回去完成传宗接代的大事。没想到小桂的手机号码换了,李水库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深圳两眼一抹黑,没有找到一点妻子的影子,有些泄气,不敢回家。便想出一个在街道上张贴“寻人启示”的小广告。进城务工人员张曼丽和程小桂合租一间房子,张曼丽始终隐瞒着自己是农村人的现实,总把自己装扮成是城里人和知识分子的后代,以彰显自己的优越性。李水库终于在工厂大门口等到了妻子程小桂,可两人第一次见面就有了分歧,程小桂转身走掉。李水库在大巴后面猛追,没有停住脚,一头撞到大巴的尾部,撞晕了。等他醒来发现自己躺来此地找闺女、以捡破烂为生的老头张海生的家。张海生偶然碰到了多年不见的女儿张曼丽,没有想到女儿让他赶紧离开,怕影响自己工作,更怕被人戳穿自己的谎言。张海生很欲哭无泪,昏了过去。李水库把张海生老人送到了医院,李水库拿不出张海生住院交押金,这时张曼丽的老板江总路过他们身边,被李水库的善良感动了,主动替张海生交了押金,并结识了李水库。没想到张曼丽不认亲生父亲的事被媒体曝光,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江总停止了她的工作。张曼丽将怨气撒向程小桂,小桂委屈央求李水库跟她回农村老家,可李水库发誓要让老人在离开世界的时候,能听到女儿叫一声爹的愿望……几经辗转,李水库被江总招聘为公司保安部的部长,程小桂接替了张曼丽的工作,张曼丽正视了人生观,终于重新面对招聘单位,坦诚地说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女儿……
酸枣坡
演员
/
导演:
王英权
/
主演:
祝琳媛
/
铁汉
/
张建琴
/
朱义
/
播放正片
剧情:
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全生在“煤海县煤炭安全生产先进事迹 报告会”上,为大家讲述了他母亲几十年的人生坎坷和磨难…… 四十年前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玉枝的孩子难产,冬拴娘为玉枝和孩子的安危揪着一把心…… 而此时,酸枣坡煤窑却发生塌方,玉枝的男人冬拴为救他的两个结拜兄弟二成和愣厮,被永远地埋在了井下…… 二成和愣厮和一群窑黑子兄弟急匆匆向酸枣坡跑来报信;一声婴儿啼哭划破夜空,愣厮、二成悲喜交加,双双和众人跪倒在玉枝的院中…… 这时,冬拴和玉枝结婚还不到一年,玉枝成了寡妇,带着冬拴还没来得及见面的儿子桂生,还有冬拴娘。 玉枝的生活雪上加霜、更加艰难。愣厮、二成和冬拴是结拜弟兄,冬拴死后,玉枝的日子全靠他们俩人帮忙。愣厮和二成干脆把自己的工资都交给玉枝,每天就在玉枝家吃饭。玉枝到煤窑上给愣厮、二成送饭,引起了人们对玉枝的赞叹。 她没有想到,她的命运真的和这两个男人栓到了一起,让她一次次跌入生活的低谷…… 玉枝一生经历了三次婚姻,和三个男人生下了三个儿子,饱受磨难、含辛茹苦将三个儿子抚养长大成人。也许是对卑微地位的抗争,也许是生活的磨练,三个儿子分别有了自己的一份事业,也争得了自己的一份荣誉。老大桂生是村里的支部书记;老二虎生承包煤矿当上了矿长;老三全生担任了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然而,他们兄弟三人——却围绕着安全执法和利益追逐,展开了水火难容的较量、碰撞和交锋…… 全生以自己母亲的亲身经历,讲述了矿难给矿工家庭带来的深重苦难,企盼天下老百姓都能平安幸福。他说:“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安全看的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我们不能出一两带血的炭,赚一分带血的钱 !”
寻人启事
演员
/
导演:
王英权
/
主演:
唐以诺
/
祝琳媛
/
播放正片
剧情:
这是一部关于理想的电影。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深圳特区农民工的打工和婚恋生活。程小桂和李水库是一对农民夫妻,由于进城的先后,他们的脚步、思想和价值观发生了严重的错位。这对勤劳本分的夫妻矛盾凸显,千回百转后,从此改变了命运的方向。金钱、地位在是重要,也难以改变一个农民的良知。借用男主角再电影中的一句话:“我们要富裕而有尊严地生活!”深圳是一个个人能力的考试点,一个良心、道义的试验田,在这样一个地方,人性是如何被透析解剖和展示,尊严在这个城市里又是怎样被重新建立起来的。
2004年
生活第一章
演员
/
导演:
由铀
/
主演:
祝琳媛
/
播放正片
剧情:
本片在叙述柴米油盐的生活中也展示了成长道路上的痛苦与坎坷,对青年人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2003年
婼玛的十七岁
演员(饰 落霞)
/
导演:
章家瑞
/
主演:
李敏
/
杨志刚
/
祝琳媛
/
马杰
/
播放正片
导赏:
《婼玛的十七岁》以诗意的镜头语言,为我们揭开了哈尼族女性隐秘而坚韧的生命图景。影片以少女婼玛的视角,展现了一个被现代文明悄然侵入的乡土世界,而性别意识与民族身份的微妙交织,则成为这部电影最动人的底色。性别意识是《婼玛的十七》岁这部电影一个独特的亮点,这让我们随着创作者“一种关注”的目光,看到了哈尼族柔和坚韧的另一面。在影片当中,婼玛被塑造成一个与奶奶相依为命的女孩,而且周围出现的哈尼族形象多为女性,如婼玛的好友落霞、在街边贩卖物品的老奶奶。在重构文本的过程中,创作者描绘的哈尼社会是一个女性社会,将目光投向这群质朴、坚韧的哈尼族女性,为她们构建出一片独特的戏剧空间,拍出了哈尼族女性的自然之美。这部影片更是对少数民族生存样态的观察与探讨,“少数民族之于主要民族就像女性之于男性,就像‘第三个世界’之于‘第一世界’,就像主体化的身份之于客体化的身份”。电影中阿明靠婼玛的美貌赚钱则是对少数民族生存样态的典型演绎。一个汉族的男孩,通过将一个哈尼族女孩塑造成“美丽奇观”来赚钱,这一举动无疑带有物化色彩。虽然婼玛在后来的拍摄中逐渐展开笑容,开始接受外来者对她的“凝视”和“侵略”,但物化的本质是不变的,她不会说外语、没有赚钱的头脑还不知道如何讨好别人,在过程中只能被动的做一个接受者,成为一个显眼的哈尼族符号,站在来来往往的各国游客身边。游客们真的是拍婼玛吗?其实不是,他们在用一种最轻易的方式快速地浏览着婼玛的身上的民族景观,这种浏览不一定是深刻的。婼玛的处境让人开始反思,开始回望和关注少数民族在中国的生存和发展,这无疑是一次启示。影片并不回避现代文明对哈尼族这片乡土带来的冲击,但却是透过“见微知著”的叙述而渐进渐显地揭示出来的。哈尼的乡土现实,至今仍背负着古老而带着某种原初形态的农耕文明的沉重积淀。但当我们回到电影本身的时候,又不得不感叹《婼玛的十七岁》具有的民族电影中的天然美学。婼玛所面对、所栖居、所耕耘的那一片哈尼梯田,具有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的双重属性。它既是天地造化的恩赐,同时更是哈尼人巧夺天功、勤劳智慧的结晶。哈尼梯田,作为古老农耕文明的历史遗存与“活化石”。哈尼族里人们在这里劳作、歌唱,在泥田中嬉戏的场景是极具感染力的。有一场戏是阿明来到梯田,看见了刚在泥地中嬉戏完、浑身是泥的婼玛,这一刻他的心、观众的心都被这个生动、自然的女孩所牵动。《婼玛的十七岁》最终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幅哈尼族女性的生存画卷,更是一面映照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碰撞的镜子。或许真正的“美丽奇观”从来不在镜头之下,而在那些未被言说的生命细节之中。(编辑:林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