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她
瞿小松
Xiao-Song Qu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1989年
黑楼孤魂
音乐
/
导演:
穆德远
/
梁明
/
主演:
陈希光
/
潘婕
/
韩小磊
/
管宗祥
/
李耕
/
李振锋
/
王振荣
/
李含玉
/
梁明
/
播放正片
导赏:
这部上映于1989年的电影,被不少人称为“中国电影史上最恐怖的电影”,在中国电影史的序列中别具一格,既继承了伤痕电影的主题和内容,也是中国电影商业化的重要节点。《黑楼孤魂》不仅以精彩的视听语言给观众带来刺激跌宕的惊吓体验,并且逐渐抽丝剥茧出一个另一时空的往事,以惊悚元素控诉某些人性中的邪恶与荒诞。作为新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恐怖片,影片的两位导演都是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电影人,这也使得影片当中融入了强烈的先锋色彩与探索姿态,使得《黑楼孤魂》成为了八十年代伤痕电影、探索片和娱乐片浪潮交汇下的一处浓墨重彩的标识。
1987年
孩子王
音乐
/
导演:
陈凯歌
/
主演:
谢园
/
杨学文
/
陈绍华
/
张彩梅
/
徐国庆
/
尚勒刚
/
顾长卫
/
吴霞
/
刘海臣
/
播放正片
导赏:
《孩子王》被一些影迷誉为陈凯歌最好的时光,顾长卫最好的摄影,谢园最真实的演出。影片根据阿城同名小说改编,通过“孩子王”的故事和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情节和细节,探讨了历史循环的宿命感、个体在宏大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抗争,以及教育与知识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价值与局限。摄影师顾长卫把固定机位的摄影方法推到了趋于极致的程度,形成了一种统一、有机单镜头美学的影像风格。《孩子王》频繁运用大远景与固定机位的拍摄方式,不仅展现了对传统乡村面貌的一种客观而审慎的观察视角。在老杆初次踏入校舍的那一刻,一个中景镜头将他定格在窗前,表情凝固的脸庞与环绕四周的竹窗共同构成了一个封闭的视觉空间,这种构图直观地传达了老杆初来乍到时的孤独与束缚感。随后,王福在窗前勤奋抄字典的场景,也再次采用了画中框的构图方式,强化了他同样被文化重担所困的境遇。不仅如此,影片的空间语言广泛而深入地构建了整个乡村的文化环境。从老杆简陋的宿舍到孩子们学习的简陋茅草屋,摄影机常常置于教室之外,透过半遮半掩的竹墙,窥视着那些渴望知识却又被环境所限的孩子们。这种拍摄手法不仅展现了物质条件的匮乏,更深刻地揭示了他们心灵深处因文化压抑而产生的促逼与窒息感。片中谢园理着“霸道”的头型,用近乎木偶式的演技,刻画出了一个有性格、有思想、有知识青年老杆,课堂上重复着“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的教学,闲时却在山气氤氲和夕阳余晖舞起了长袖……木讷到了极致,却也灵动到了极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这一讲不完的故事,形象地表达了历史话语的循环表达,即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某些历史模式和思维方式似乎总在不断地重复上演。陈凯歌借寓言的方式,表达出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哲学思考。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孩子王》将继续以其独一无二的魅力与深刻的内涵,吸引着更多的观众。(编辑:明慧)
1986年
盗马贼
音乐
/
导演:
田壮壮
/
主演:
才项增仁
/
旦枝姬
/
蒂巴
/
高哇
/
加洋加木错
/
扎西
/
播放正片
导赏:
本片是田壮壮导演的代表作之一。围绕牧民罗尔布的悲剧命运,描绘了主人公彪悍强壮形象之下,无力抵抗而至落幕的一生,反映了主人公在旧伦理秩序与道德体系之下,虽顽强抗争但最终仍无法逃脱悲剧的宿命,引发观者对于伦理道德与宗教观念的思考。影片具有神秘而浓重的宗教色彩,转经、祭祀、跪拜等宗教仪式场景体现出永恒的轮回与救赎意味。外部冲突的淡化处理使得影片更具深刻的内在心灵冲击。影片独具作者性、现代性与艺术性,值得观看。
雷场相思树
音乐
/
导演:
韦廉
/
主演:
巫刚
/
胡亚捷
/
张建民
/
李霞
/
赵军
/
王琄
/
李小燕
/
王力民
/
陈健
/
储智博
/
播放正片
剧情:
激战后的359阵地硝烟未散,邱原和战士小周就开始抢修工事。这时,团侦察排长季刚带着师长的命令来到阵地找邱原,要他马上撤下阵地。邱原一心要为牺牲的战友报仇,执意不肯撤离,季刚不由分说,硬是把他带走了。他们走在泥泞的小路上,一幕幕往事浮现在邱原的眼前:在开往前线的火车上,五位不同经历的大学生聚到了一起。到达战区营地,他们立即投入紧张的临战训练。训练结束,邱原被留在团前线指挥所,默涛、季刚、丛培民和刘国政四人都上了前沿阵地,投入到激烈的战斗中。无名高地上,由于敌众我寡,我军伤亡很大,培民负了伤。目睹这一切,邱原坚决要求带突击队上前线,张副团长只好同意了。战斗越来越激烈,刘国政带领工兵们紧张排雷,在爆破筒用完的情况下,他决定人工排雷,毅然抛开前来阻拦的战友、勇敢地向雷区跑去。在攻打359阵地时,邱原遇上了默涛,他们并肩战斗攻下了敌阵地。默涛在敌工事发现一把吉他,上前欲摘,弄响了越军的绊发雷,邱原听到爆炸声赶来时,默涛已倒在血泊中。默涛牺牲,邱原悲痛万分,想起几天来的一切,邱原扭头往阵地上跑,季刚紧追,无奈,他顺势将邱原推下山坡。邱原到医院看望受伤的丛培民,培民此时因左腿被锯掉正痛苦的向医生发泄自己的愤懑。邱原走来替战友向医生解释。过年了,邱原望着街上闪闪烁烁的万家灯火,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1985年
青春祭
音乐
/
导演:
张暖忻
/
主演:
李凤绪
/
冯远征
/
郭建国
/
松涛
/
玉甩
/
玉坦
/
播放正片
剧情:
版本一: 生离死别,此一去不再相见。青葱岁月,如花情怀,犹如拢不住的水,从指间遁入泥中化作无形,永无收回之可能。面临这样的时刻,总是痛楚难抑,情不自禁地要痛哭失声。在张暖忻的拍于80年代的知青片《青春祭》中,北京知青李纯下放到云南插队,在那里她第一次意识到什么是女人的美,什么是青春的心悸,而在体会到所有的美好后,她终于要面临的是:一个疼爱自己老人的离去,初恋爱人的死亡,和无法挽回的青春逝却。在被泥石流洗蚀过的村庄的土地上,李纯捂着脸,发出了持久的呜咽。这是青春的祭曲,久久地,久久地,萦绕在天空和大地之间。我有一位三十多岁的朋友,平常是极爱与人玩笑、笑话不断的乐天派,一次出去旅游,在风景美妙的山间,他说起大学时代的往事,不经意间,竟然哭泣不止,他哽咽着说:那样好的时候,就那么没有了。似水流年,最令人感到伤感的是无数春天的一去不返。但又如罗大佑歌所咏“等到青春终于也见了白发/倘若能摸抚你的双手面颊/此生终也不算虚假”。纵然青春只剩下祭台上的仪式,若有钟爱依然相随,那便也无悔。 版本二: 女知识青年李纯,在傣族人民中间度过了自己的青春时光。若干年后,她上了大学,但在傣乡的这段生活和傣家人对她的情谊,使她永远难忘。李纯初到傣寨,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傣乡的风俗和傣家人的生活观念与她完全不同。她不会干傣家活,衣着也很破旧,与大家格格不入。寨子里美丽又傲慢的姑娘依波为此经常嘲弄她。渐渐地,依波的筒裙,姑娘小伙的对歌,傣家生活的每一部分都强烈地撞击着她的心灵,她也学会了像傣家人一样地生活。她用床单裁成筒裙,又戴上漂亮的耳环,她好像变成了傣族姑娘。乡亲们都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房东大爹细致入微地关怀她,依波也同她结成了好友。几年后,李纯和邻寨插队的男知青任佳相识并逐渐成为最要好的朋友。一次,在举寨欢庆丰收的晚宴上,李纯落户那家的大哥喝醉了酒,和任佳打了起来。李纯这才发觉大哥深深地爱着自己,而她毕竟不是真正的傣家人,不可能接受大哥的爱。最后,她只得离开这些忠厚善良的傣族乡亲,到一个山区小学去当教师。她走后,大哥90多岁的老奶奶因为思念她而去世了,她怀着无限思念和充满内疚的心情,参加了老奶奶的葬礼。又过了一些年,李纯要回城上学了。行前,房东大哥真诚邀请李纯的男朋友来家里做客,以表达他的歉意。然而,李纯的男朋友已经不可能来了,他被一次突发的泥石流卷走,永远地留在了那里。李纯告别傣乡,告别了傣家亲人。她永远也不会忘记那片土地,那个使她恢复了爱美的本性,萌生了初恋的感情,树立起新的生活信念的地方。 版本三: “文革”期间,女知青李纯到傣寨插队落户。她初到那里不会干傣家活,衣着破旧,被寨子里美丽傲慢的傣家族姑娘依波嘲弄。但李纯渐渐学会了像傣家人一样生活,并把自己打扮成傣族姑娘,与乡亲们打成一片。几年后,李纯和邻寨男知青任佳相识相恋,但在一次庆丰收的晚宴上,李纯发觉落户那家的大哥爱着自己,但自己毕竟不是真正的傣家人,不可能接受这份爱。李纯离开了忠厚善良的傣族乡亲们,到山区小学当教师。大哥90多岁的老奶奶在她走后因思念她而去世,李纯怀着思念和愧疚之情回来参加了老奶奶的葬礼。又过了几年,李纯要回城上学,临行前房东大哥真诚邀请李纯的男朋友做客,但任佳却已经死于一场突发的泥石流。李纯告别了傣乡和傣家亲人,但她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个美丽的地方。
1984年
猎场札撒
音乐
/
导演:
田壮壮
/
主演:
巴雅尔香
/
田壮壮
/
敖特根巴雅尔
/
拉喜
/
色旺道尔吉
/
播放正片
剧情:
猎场札撒指的是猎场准则,自成吉思汗颁布以来,蒙古族人民世代遵守,但旺森扎布却违反猎场札撒进行“偷猎”,人们发现后报知了巴雅斯古冷,旺森扎布被罚跪在钉着狍子头的马桩前接受老母亲的鞭笞。哥哥陶格涛为报复,将狼引进巴雅斯古冷家的羊圈,巴雅斯古冷又急又气,决定只身闯进深山掏狼崽子。旺森扎布及时报信将巴雅斯古冷救出,令巴雅斯古冷十分感激,并在欢庆的酒宴上为他唱起了祝酒歌。巴雅斯古冷和吉日嘎朗是好朋友,但由于陶格涛的离间,彼此产生了误会,巴雅斯古冷在第二所的围猎中偷捡起了吉日嘎朗的猎物。但时候,巴雅斯古冷对自己的行为深感愧疚。后陶格涛家失火,吉日嘎朗的妻子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陶的老母。陶很受触动,主动坦白了自己的错误,巴雅斯古冷跪下请求责罚。策马归来的吉日嘎朗看到后也跪了下来,年轻的猎手弟兄们面对札撒做出自我批评,又和好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