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 Pujol

2015年
2014年
剧情:版本一: 公开同志、已故时尚大师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的传记电影。YSL被誉为“色彩创造者”,他17岁被Vogue发掘,21岁即担任Dior首席设计师,26岁时与爱人兼事业伙伴皮埃尔·贝尔热(Pierre Bergé)开创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奢侈品牌。电影将讲述两人半个世纪分分合合与感情纠葛。 版本二:   影片主要讲述了已故知名设计师伊夫圣罗兰 (Yves Saint Laurent) 与同性恋人皮埃尔·贝尔热 (Pierre Berge) 之间的爱情故事。这对同性恋人于1958年相识相恋,并在1977年在维持恋人关系的情况下,开始过各自不同的生活,居住在他们巴黎家中不同的楼层。他们的同居关系持续到2008年6月,伊夫圣罗兰 (Yves Saint Laurent) 先生在与脑癌长久斗争后去世。 版本三:   同性恋在上世纪60年代仍是禁忌,却因此更加刺激。翻看那些年的时装杂志,不难发现巴黎最时髦的同性恋审美观,是一种带着30年代脆弱、纤娇、又混合名著小说里书生气质的Dandy美态,包括Yves Saint Laurent。   1957年接掌Dior时装屋后,Yves认识了到巴黎学画却成为艺术品商人的Pierre Berge。1961年开始,Yves Saint Laurent与Pierre Berge同居,并携手开创YSL时装屋。间中两人分分合合,但始终维持友好、搭档关系,共同投资艺术、别墅、买卖。   Pierre生性霸道爱控制,Yves是个生活白痴。Yves不但依赖Pierre打点生活起居,甚至任由他在工作室指挥咆哮,策划买卖并购翻云覆雨。某次Pierre到纽约会见媒体大亨John Fairchild午餐时,接到Yves追魂夺命电话,原来家宅漏水他不知道要找谁。Yves相信“创意是痛苦的杰作”,随时处在崩溃边缘,口头禅是“死定了,没救了,我要自杀……”,是Pierre守着他,陪着他,逼着他,把每一季做完,甚至把他一步步推上T台谢幕。     可是,两人的关系十分极端。这一秒如漆似胶,下一刻却世界大战。1976年,因Yves迷上Karl“圈养”的美少男Jacques de Bascher,大吵大闹后,Pierre搬离了他们的寓所。Yves觉得自己被抛弃,每天处于企图自杀的崩溃边缘。Yves与Pierre两人关系密切,但又看不出如Yves与Jacques般的情爱火花。Pierre时时刻刻提醒Yves的“时装大师”的责任,也替他实现创作梦想,却不是放纵的梦想。所以,Yves在Jacques身边,找到了罪恶、不羁,爱得欲火焚身。
2008年
剧情:  电影由几个单独篇幅却又互相交错相连的故事构成,曲折婉转之间,导演似乎在说人和人之间其实并没有疏离的那么遥远,但也似乎可以近而不视。 故事开始在公路旁的咖啡餐馆里,没有枪的匪徒,看起来敬业精明的女服务员,五个上了年纪穿戴整齐的老年顾客自顾的座着。他想抢劫,她知道他似乎没枪,他和她似乎曾相识,谈笑之间,抢劫作罢.....   接下来,是两个非匪徒的失意中年人潜入别墅准备绑架一个摇滚朋克少女,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少女正在策划自杀,而且刚自杀失败,跌倒昏迷。他们将少女虏走,中途少女醒来,逃走后继续在马路上自杀,他们发现后开始和少女交谈,把少女带回自己的住处,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少女,渐渐的,似乎赎款也并没有那么重要......   入夜,两个乐队途径餐馆,逗留歇息。在厕所,两个多年未见的乐手认出了彼此,一个摇滚依旧,另一个西转革履。他们于是回到餐桌开始叙旧,他们说着过去,如今,似乎多年来的生活只是几句话,最后还是谈到了当初不快乐的回忆,有关一首歌,有关一场背叛.....   故事的最后,是五个七十岁老人的最后梦想,死前的一次抢劫,然而物非人不是,所有的一切已经 消逝,过去相聚的森林,过去的饱满的精力和勇气。如今,哪怕是最后的一次抢劫冲动,也仅仅只有想想,化为梦想成泡影而已了。 影片的最后回到了匪徒和女服务员,他们还是认出了彼此,一骑沿着公路准备开始匪徒生涯.....
2005年
2003年
2000年
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