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兵

Wu Bing

有片源
2012年
2011年
干戈玉帛
干戈玉帛

导演/演员/

导演:吴兵/
主演:刘爽/吴兵/李光复/
播放正片
剧情:1946年,美国威廉斯堡,中国留学生吴大观与好友龙一知激烈争吵,龙一知气喘虚虚地:“大观,别说国内正在打仗……就是不打仗。中国也不可能设计和制造飞机发动机,国情不可能。我们学的这些东西只有在美国才能发展,……”。吴大观没有回头,毅然回到祖国。 内战烽火正酣,吴大观携妻女投奔解放区。当聂荣臻问道:来到解放区有什么要求时, 吴大观郑重说道:“我只有一个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聂荣臻一句“新中国的成立指日可待,你一定会大有作为的”话,让吴大观终生难忘。 新中国成立,吴大观所带领的团队,于1955年研制出了第一台喷气式发动机。飞机咆哮地怒指天空,迎着晚霞,飞了起来,所有的人都开始欢呼。 60年代初,帝国主义对我们磨刀霍霍,我们的空中力量还非常脆弱,吴大观又带领团队加紧研制涡扇发动机,他知道,新发动机研制很难,但他更知道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必须知难而进,这是国家对我们的要求。正当涡扇发动机核心技术气冷空心叶片研制获得成功时,国家面临严重经济困难。此时,吴大观最得意的助手魏大陆在涡扇发动机试车试车成功之即因不幸牺牲,面对困难,吴大观团队得到了一次人格的洗礼: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是一个巨大的国家科研系统工程,任何仅从个人偏好和记忆出发的理想和情感,都不足以支撑这项事业;惟有将生命熔铸到看似泯灭掉了个性和自我的、永无终点的漫漫征程,全身心拥抱每一个瞬间,升华为真正的大个性、大理想和大激情,才能历久弥坚、无远弗届。 然而,这反倒给吴大观带来更大的紧迫感,为保障自主研制之路越走越顺,他又忘我投入到发动机研制标准的制定工作中……是什么驱使他夙兴夜寐地奔走劳顿?是什么让他永远感受着天真满足的幸福?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告状
告状

导演/编剧/

导演:吴兵/
主演:俞洛生/宗平/
播放正片
2006年
导赏:《马背上的法庭》是刘杰的导演处女作。影片以云南省西北部几十个少数民族散居的山区作为故事背景,通过淡然朴实的视听语言,刻画了老冯、杨阿姨、阿洛三位不同年龄段的基层法律工作者,讲述了“马背法庭”深入偏远乡村巡回办案的故事。影片并未将视角聚焦于风景名胜,反而深入乡村,通过“马背法庭”所遇到的案例,展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农村基层的法治的境况。影片的主人公很少,但都极具特点。故事一开始,刘杰便将法官职业化的大背景告知观众,不到50岁的书记员杨阿姨因政策变动接到了提前离岗退养的通知。在特殊历史时期,缺少相关文凭的她由于少数民族的身份和基层法律工作者的缺乏进入了这个行业,并在多年农村办案的过程中,成为了法官老冯的得力帮手。从另一角度来看,《马背上的法庭》讲述的也是杨阿姨最后一次跟随“马背法庭”工作。不仅进入偏远乡村的路途艰险,在这里用法律解决民众纠纷的维权之路也同样不易,但法官老冯却显得游刃有余。《马背上的法庭》在讲述农村法治问题上有着较为深刻的思考。基层不仅需要老冯这种在办案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族习俗,能够既坚守原则又能根据案件灵活变通中的法官,也需要阿洛这种以法律为准绳,想要推动民间风俗改变的少数民族青年。通过“猪拱罐罐山”案,老冯为法律专业毕业的青年法官阿洛上了生动一课,阿洛曾以法律不支持封建迷信的诉讼请求为由驳回了原告的立案申请。但熟悉当地民族习俗的老冯深知不妥善处理的后果,于是通过调解解决了赔偿问题,最后自己还穿着制服帮着农民去牵猪,最终化解了矛盾。《马背上的法庭》从一个小视角揭示出基层法律工作者工作中遇到的艰辛,通过不同代际间主角们的“传、帮、带”,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刘杰通过这部电影也荣获了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奖,成为其导演生涯的代表作。(编辑:方舟)
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