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茜卡·帕尔

Jessica Paré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导赏:《布鲁克林》是2015年由约翰·克劳利执导,西尔莎·罗南主演的一部美国新移民电影。影片改编自科尔姆·托宾的同名小说。影片获得了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影片用镜像方式叙述爱尔兰和布鲁克林两地。艾莉丝在爱尔兰小镇的生活显得局促而压抑,导演通过灰暗的色调、狭窄的街巷和艾莉丝在杂货店打工时遭遇的刻薄对待,勾勒出一个缺乏机会的社会环境。这种压抑感在艾莉丝与姐姐的对话中尤为明显,姐姐用一句“这里没有未来”发出对现实的控诉,也是对艾莉丝命运的预言。当艾莉丝踏上前往美国的旅程,导演用细腻的镜头语言展现了移民的孤独与不适。船舱内的晕船场景、海关检查时的紧张、初到布鲁克林时的迷茫,这些细节都精准地捕捉了移民的普遍心理体验。影片构建了一组“异乡”与“原乡”的对峙关系。在异乡的布鲁克林,艾莉丝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她在百货公司的工作、夜校的学习、与托尼的恋情,都显示出她在新环境中获得的成长。导演巧妙地通过服装的变化来暗示人物的转变:从初到时保守的爱尔兰风格,到后来逐渐融入美国时尚。然而,当艾莉丝因姐姐去世重返爱尔兰时,影片进入了更为复杂的心理层面。家乡的舒适与熟悉、母亲的挽留、新追求者的出现,都成为她必须面对的诱惑。导演通过对比爱尔兰明媚的乡村风光与布鲁克林的都市景象,暗示了艾莉丝内心的挣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艾莉丝与母亲的关系,这种亲情纽带既是温暖的慰藉,也是沉重的羁绊。最终,艾莉丝选择返回布鲁克林。这一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自我认同。她不再是那个怯生生的爱尔兰女孩,而是一个在异乡找到了归属感的独立女性。导演通过艾莉丝与杂货店老妇人的对话展现了这种成长:曾经的受害者如今能够从容地面对过去的阴影。《布鲁克林》的成功在于它没有将移民故事简单化。它既没有美化美国梦,也没有贬低故乡的价值,而是通过艾莉丝的视角,展现了移民经历的复杂性。影片中的布鲁克林既是一个真实的地理空间,也是一个隐喻,代表着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面对的\"他者\"与\"自我\"的辩证关系。影片最终拆解了\"故乡\"与\"异乡\"的二元对立。当渡轮再次启航,大西洋不再是阻隔的鸿沟,而是流动的认同之海。(编辑:王梓苡)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剧情:  广告狂人是由美国AMC电视台于07年7月19日推出的关于美国广告界的一部电视剧,该剧由《黑道家族》(The Sopranos)的制片人和编剧马修-维纳(Matthew Weiner)出品,背景设定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纽约,故事大胆地描述了美国广告业黄金时代残酷的商业竞争,以复古的氛围,华丽的格调,真实再现了六十年代光影岁月。   1960年代,美国的广告业步入全盛时代,位于纽约曼哈顿的麦迪逊大道上林立着大大小小数百家广告公司,其中有一家名叫斯特林·库帕的广告公司堪称行业中的佼佼者,它的创意总监唐·德雷柏面容英俊,体格健硕,足智多谋,既有美丽的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孩子,也有风情万种的情人,更与身为客户的豪门千金惺惺相惜,仿佛广告业中的詹姆斯·邦德。除了唐·德雷柏以外,公司中还有酷爱炫耀其上流社会出生的老板罗杰·斯特林、识时务的秘书佩吉·奥尔森、野心勃勃却缺乏真才实学的拜特·坎贝尔等各色人等,他们一边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殚精竭虑,一边又要在生活的困顿中挣扎。   美国《新闻周刊》曾在评价《广告狂人》时称,观众“完全可以关掉声音,只欣赏剧中人物的华服”。该剧也确实在时尚界掀起了一阵复古风。剧中男性的服装基本上都是白衬衣配西服三件套,由美国著名服装品牌布鲁克斯兄弟(BrooksBrother)打造。与时下的两粒扣西装不同的是,当时流行的西服有三粒纽扣。由此获得灵感,凯文·克莱恩(CalvinKlein)和迈克尔·科斯(MichaelKors)的2009年秋冬时装纷纷推出三粒扣式西装。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