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诺·努内斯

Paulino Nunes

2018年
2015年
导赏:《布鲁克林》是2015年由约翰·克劳利执导,西尔莎·罗南主演的一部美国新移民电影。影片改编自科尔姆·托宾的同名小说。影片获得了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影片用镜像方式叙述爱尔兰和布鲁克林两地。艾莉丝在爱尔兰小镇的生活显得局促而压抑,导演通过灰暗的色调、狭窄的街巷和艾莉丝在杂货店打工时遭遇的刻薄对待,勾勒出一个缺乏机会的社会环境。这种压抑感在艾莉丝与姐姐的对话中尤为明显,姐姐用一句“这里没有未来”发出对现实的控诉,也是对艾莉丝命运的预言。当艾莉丝踏上前往美国的旅程,导演用细腻的镜头语言展现了移民的孤独与不适。船舱内的晕船场景、海关检查时的紧张、初到布鲁克林时的迷茫,这些细节都精准地捕捉了移民的普遍心理体验。影片构建了一组“异乡”与“原乡”的对峙关系。在异乡的布鲁克林,艾莉丝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她在百货公司的工作、夜校的学习、与托尼的恋情,都显示出她在新环境中获得的成长。导演巧妙地通过服装的变化来暗示人物的转变:从初到时保守的爱尔兰风格,到后来逐渐融入美国时尚。然而,当艾莉丝因姐姐去世重返爱尔兰时,影片进入了更为复杂的心理层面。家乡的舒适与熟悉、母亲的挽留、新追求者的出现,都成为她必须面对的诱惑。导演通过对比爱尔兰明媚的乡村风光与布鲁克林的都市景象,暗示了艾莉丝内心的挣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艾莉丝与母亲的关系,这种亲情纽带既是温暖的慰藉,也是沉重的羁绊。最终,艾莉丝选择返回布鲁克林。这一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自我认同。她不再是那个怯生生的爱尔兰女孩,而是一个在异乡找到了归属感的独立女性。导演通过艾莉丝与杂货店老妇人的对话展现了这种成长:曾经的受害者如今能够从容地面对过去的阴影。《布鲁克林》的成功在于它没有将移民故事简单化。它既没有美化美国梦,也没有贬低故乡的价值,而是通过艾莉丝的视角,展现了移民经历的复杂性。影片中的布鲁克林既是一个真实的地理空间,也是一个隐喻,代表着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面对的\"他者\"与\"自我\"的辩证关系。影片最终拆解了\"故乡\"与\"异乡\"的二元对立。当渡轮再次启航,大西洋不再是阻隔的鸿沟,而是流动的认同之海。(编辑:王梓苡)
2014年
2013年
2010年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