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她
牛星丽
Xingli Niu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1995年
天生胆小
演员(饰 曹大爷)
/
导演:
彦小追
/
主演:
梁天
/
葛优
/
谢园
/
李媛媛
/
马羚
/
牛星丽
/
何冰
/
李滨
/
吴卫东
/
播放正片
导赏:
《天生胆小》是一部融合了喜剧和运动元素的犯罪剧情片,由热门电视剧导演彦小追执导,冯小刚编剧。葛优、谢园、梁天三人因在多部影视作品中的合作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人称“喜剧三剑客”,《天生胆小》是他们三个的“合体之作”。梁天饰演的吴小辉是影片的核心人物,他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被分配到派出所工作,却因天生胆小而自感不适。梁天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将吴小辉的玩世不恭与内心的脆弱展现得淋漓尽致。从最初的逃避到后来的勇敢担当,吴小辉的成长轨迹是影片最生动的部分。葛优饰演的管所长,是吴小辉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推手。他性格直爽,做事雷厉风行,以破三个案子为条件,让吴小辉看到了希望,也激发了他的潜能。葛优的表演自然流畅,为影片增添了不少幽默与温情。谢园饰演的刑满释放犯马强,以其义举帮助吴小辉完成了第二件案子,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与感恩。谢园通过细腻的表演,将马强内心的矛盾、挣扎与转变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对这个角色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凭借在《天生胆小》中的出色表现,他获得了第1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全片在紧张的剧情推进中不失娱乐性和层次感,主人公吴小辉被设置了“破三个案子”的明确目标,这一设定带有很强的游戏性。它像是一个关卡挑战,每个案子的解决都是通往下一关的关键。而从案件设计上来看,每个都充满了意外和反转,也让角色之间发生戏剧性的互动。此外,电影的场景设置在北京的街头巷尾,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无论是球迷骚乱的混乱场面,还是河边散步的宁静时光,都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年北京的夏天。导演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将城市的喧嚣与宁静、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冷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独特的90年代氛围。(编辑:明慧)
1994年
杏花三月天
演员
/
导演:
尹力
/
主演:
蒋雯丽
/
张国立
/
田少军
/
牛星丽
/
播放正片
导赏:
村妇杏花的坎坷生活。
雾宅
演员
/
导演:
黄健中
/
主演:
陈红
/
朱时茂
/
牛星丽
/
宋春丽
/
播放正片
剧情:
一天傍晚,蜜月归来的女子和丈夫回到了历经沧桑的百年古宅。古宅内古树参天,怪石林立,一年四季弥漫着浓重的雾气。新婚女子是这座古宅的唯一继承人,她在一家剧院担任舞美设计,其父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折磨致死;母亲因患精神恐惧症而自杀。古宅内还有一位耳聋的看门老头。妻子刚进卧室,就闻到有股“摩尔牌”香烟的异味。走进卫生间,又见水龙头在流水,正当妻子觉得奇怪时,又听到一个怪声从房梁穿过。入夜,妻子又被一阵由弱变强的声音惊醒:是当年红卫兵审讯父亲的声音和父亲的惨叫声。第二天,妻子向丈夫讲诉着自己经历的一切,丈夫对她好言相慰,用温情平抚妻子惊恐未定的心。可每当入夜,妻子就能听到这时隐时现的脚步声、女人呻吟声,拷打声、嘶喊声……妻子开始怀疑自己是否也得了母亲的那种恐惧症。于是,丈夫请来中学同学、精神病专家陆大夫为妻子看病,尽管妻子百般解释,但最终在丈夫和陆大夫的劝说下,去医院接受治疗。丈夫偷看到陆大夫为妻子做电休克治疗,心痛难忍。在医院,妻子回忆起在古宅发生的一切怪事,为保住腹中的胎儿,她偷偷地跑回家。丈夫听到妻子怀孕的消息后兴奋不已,这时凄惨的叫声又在耳边响起,这回,丈夫确实听到了。自从妻子从医院回来后,丈夫也开始对古宅的夜晚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夫妻俩决定,在举行完妻子父母金婚纪念宴会后,搬出古宅。可在宴会上,陆大夫莫名奇妙地出现在人群当中。音乐响起,妻子邀丈夫跳舞,并请陆大夫帮忙拍照。一曲终了,陆大夫凶狠地举起刀子向丈夫刺去,然后跑向地下室。地下室内,残存着红卫兵时代的各种照片。一台老式录音机里传出女人凄惨的叫声。真相终于大白了,害人的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1990年
菊豆
演员(饰 杨氏宗族的族长)
/
导演:
张艺谋
/
杨凤良
/
主演:
巩俐
/
李保田
/
李纬
/
郑建
/
牛星丽
/
贾兆冀
/
播放正片
导赏:
张艺谋的电影《菊豆》是一部深刻揭示封建伦理道德和宗法秩序对人性扭曲与摧残的作品。影片通过菊豆、天青、天白三个人物的悲剧命运,展现了封建社会中个体欲望与社会伦理的冲突,以及这种冲突对人性的深刻影响。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农村,一个封闭、落后的小镇染坊成为了故事的主要舞台。这里的环境,如同一个微观的社会,反映了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染坊的主人杨金山,一个冷酷、残暴的封建父权象征,对妻子菊豆的虐待,以及对养子天青的压迫,展现了封建社会中权力与性别的不平等。菊豆的形象则代表了封建社会中受压迫的女性,她在欲望与伦理的夹缝中挣扎,试图寻找自我解放的可能。而天青的角色则更为复杂,他既是封建伦理的受害者,也是其执行者,他的性格缺陷和软弱无能,最终导致了他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菊豆》在视觉艺术上的表现力尤为突出。张艺谋巧妙地运用色彩、光影、构图等电影语言,构建了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视觉世界。影片中的红色染布,既是染坊的主要元素,也是对人物情感和命运的隐喻。红色在中国文化中通常象征着喜庆和热烈,但在《菊豆》中,它却成为了悲剧的预兆,染布的色彩变化与人物命运的起伏相互呼应,增强了影片的戏剧张力。影片的听觉艺术也同样出色。传统乐器埙的声音贯穿全片,其深沉、哀婉的音色,与影片的悲剧氛围相得益彰。埙的声音仿佛是从远古传来的叹息,诉说着人物无法逃脱的命运。此外,影片中的音乐和音效,如染坊中的水声、脚步声,都精心设计,以增强场景的真实感和情感的传达。《菊豆》的叙事结构紧凑而有力,通过菊豆、天青和天白三个人物的命运交织,展现了封建伦理道德对个体命运的深远影响。影片的结尾,菊豆在绝望中放火烧毁了染坊,这一行为不仅是对封建伦理的反抗,也是对自身命运的无奈接受。这一场景的视觉冲击力极强,火焰的红色与染布的红色相互映照,形成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菊豆》是一部深刻揭示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对人性摧残的电影。它通过精心构建的视觉和听觉艺术,以及紧凑的叙事结构,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悲惨的命运。张艺谋通过这部作品,不仅呈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也对人性、伦理和社会制度提出了深刻的思考。该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编辑:赵敏)
1989年
开国大典
演员
/
导演:
李前宽
/
肖桂云
/
主演:
古月
/
孙飞虎
/
黄凯
/
邵宏来
/
刘怀正
/
郭法曾
/
路希
/
智一桐
/
叶庆林
/
肖惠芳
/
播放正片
导赏:
《开国大典》是中国影坛著名的“银幕伉俪”李前宽、肖桂云共同执导的作品,也是两人的代表作之一。电影用纪实的手法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开始,直至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历史过程。在创作的过程中,李前宽、肖桂云积极探索纪实性和表现性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将真实的纪录片和拍摄时假定性营造的空间巧妙地结合起来,把历史中人物的真实情绪和演员的情感体验相结合,形成新的一种风格。两者的结合在美学上产生巨大魅力,从而对影片产生了一种升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钟大丰认为,“电影《开国大典》对纪录片和故事片进行了很巧妙的结合,通过加入声音等元素,给珍贵的历史影像赋予了新的意义。”《开国大典》中人物众多,事件纷繁,主创们一改同类题材的处理方法,利用场景造型勾画出历史背景和历史框架,在人物刻画上,摒弃了过去对领袖人物概念化的描写,增加了大量的生活细节和性格特点,从多角度、多侧面描绘出领袖人物更为贴近普通人的一面。古月、孙飞虎等特型演员正是在这种创作思路中创作出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影片上映后收获了大量好评,并荣获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和第1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等多项殊荣。李前宽、肖桂云更是从这部作品中获得了更多的创作动力,相继执导了《决战之后》《重庆谈判》《金戈铁马》等众多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为后辈了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参考。(编辑:方舟)
1988年
霹雳贝贝
演员(饰 盲老人)
/
导演:
宋崇
/
翁路明
/
主演:
张京
/
张毅
/
鄢丽娜
/
王莹
/
章萍
/
景丽平
/
乔奇
/
牛星丽
/
冯小宁
/
盖一坤
/
播放正片
导赏:
1988年由宋崇导演、张之路编剧的我国第一部儿童科幻片《霹雳贝贝》问世,这部拥有新鲜视角的影片讲述手上带电的小男孩贝贝摆脱孤独寻求友爱和理解的故事。这些曲折、荒诞、幽默的情节,展现了一个不同以往具有现代意识的孩子的生活。《霹雳贝贝》的故事围绕一个名为贝贝的小男孩展开,他是一个出生在地球人家庭中的“宇宙人”的儿子。影片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构建了一个既神秘又亲切的科幻世界。贝贝身上带有电,这个特殊的能力让他在日常生活中遭遇了许多挑战和困境。影片巧妙地将科幻元素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展现了一个既神奇又真实的世界。影片的成功得益于其生动的想象力。《霹雳贝贝》中的科幻元素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植根于儿童的心理和现实生活之中。影片中的想象既包括对“宇宙人”存在和特异功能的幻想,也包括对UFO访问地球的想象,以及地球人类与“宇宙人”交流的想象。这些想象不仅符合科幻艺术的要求,而且与科学规律相结合,衍生出许多具体的细节,使得故事情节既具有科学性,又生动有趣。其次,影片展现了真实的童趣,这是其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霹雳贝贝》真正地“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来观察和表现世界。影片中的贝贝,他的喜怒哀乐,他的渴望和恐惧,都是儿童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影片通过贝贝的故事,传达了儿童对于自由、友谊和认同的渴望,这些都是儿童观众能够深刻体会和共鸣的情感。《霹雳贝贝》并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故事的展开,让观众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做一个普通人的重要性。影片通过贝贝的经历,传达了关于成长、友谊和家庭的深刻哲理,这些都是对儿童观众有着积极影响的教育元素。尽管《霹雳贝贝》的制作成本有限,但编导者们依然追求艺术品质,通过最经济的方式,运用恰当的电影技巧,使之成为了一部思想和艺术俱佳的作品。影片中的视觉效果、情节安排、幽默细节以及儿童演员的质朴表演,都显示了这部电影的高超艺术质量。(编辑:赵敏)
最后一个皇妃
演员
/
导演:
孙沙
/
主演:
李羚
/
侯天来
/
李小力
/
李野萍
/
王洪武
/
浦克
/
葛云萍
/
傅百良
/
吴歧
/
马群
/
播放正片
剧情:
中国末代皇帝在文秀离婚、婉容成疯、谭玉龄已死的情况下通过照片圈定了李玉琴,年仅15岁的李玉琴被册封为福贵人,成为中国最后一个皇妃。出身清苦的李玉琴逐渐习惯了皇宫的生活。不久,日本战败,复国梦灭的溥仪想前往日本避难,却被苏军拦下押往远东。解放前,来到天津的李玉琴顾不上娘娘的身份,靠织手工度日。与溥仪分手10年,李玉琴决定去抚顺看望在押的溥仪,并提出离婚。溥仪面对当年信物,两行眼泪夺眶而出。
没有爸爸的村庄
演员
/
导演:
卢萍
/
主演:
程小龙
/
丁嘉丽
/
乔琛
/
张鸣鸣
/
王滨
/
鲍大志
/
牛星丽
/
凌元
/
郑义
/
王雷
/
播放正片
剧情:
在SOS儿童村,有这样三个家庭。白瑾家的大儿子皮涛,是全村有外的淘气鬼,他以前是个流浪儿,习惯于无拘无束的流浪生活,到儿童村以后总想逃跑,不认白瑾做妈妈。一天,他抓到了几只麻雀,在炉子上烤着吃,结果,弄得煤气泄漏,熏倒了弟弟、妹妹。妈妈回家后训斥并打了他。他开始怨恨并报复妈妈,偷走了妈妈的金戒指埋在小树林里。孟巧玲是个粗壮有力的妈妈,她有三个最让人操心的宝贝儿子。小儿子大壮夜游症,夜里做梦竟爬上高高的屋顶。巧玲为了防止万一,为他缝制了脚铃。大壮学习不好,巧玲命令两个哥哥帮助他,不许看电视。结果,三个儿子觉得他们的他们的妈妈又丑又厉害,真想换个妈妈。在皮涛的指点下,他们真给妈妈找了个对象,气得巧玲找到了白家。方芳是个漂亮的妈妈,是个学心理学的大学毕业生,由于爱情受挫,她来到SOS村。开始,她对孩子极理智,以研究孤儿心理学为目的。但经过和那些天真无邪、需要母爱的孩子们一起生活后,方芳发生了很大变化,她为孩子们献出了自己的爱。当她的男友重新回到她身边时,她犹豫了。白瑾在皮涛的生日晚会上,向儿子道歉,并讲述了自己的经历,皮涛得知金戒指的来历后悔恨交加,但戒指找不到了,他痛苦至极。为给妈妈买一只新戒指,皮涛拿着卖废品得来的钱,四个打听,结果被人骗了。他追赶骗子时,又被汽车撞倒。病房中,皮涛双手捧着那只戒指惭愧地说:"真对不起,妈妈。"这是他长久以来第一次喊出"妈妈",母子俩激动地拥抱在一起。
1986年
老井
演员(饰 万水爷)
/
导演:
吴天明
/
主演:
张艺谋
/
梁玉瑾
/
牛星丽
/
解衍
/
吕丽萍
/
穆牧
/
谭希和
/
李京京
/
丁惟敏
/
张原
/
播放正片
导赏:
《老井》是西安电影制片厂1987年推出的作品,由第四代导演吴天明执导,改编自作家郑义的同名小说。该片一举斩获第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国际影评人特别奖三项大奖,成为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重要里程碑。吴天明的视听语言使用极有震撼力和隐喻性。电影开场的“定井仪式”中,村民们跪在干裂的土地上,道士摇铃诵经,红布幡在灰黄的山坡上刺眼地飘动。这个场景没有一句台词,但飞扬的尘土、麻木的面孔和刺耳的铜铃声,已经道尽了村民对“水”的绝望与迷信。全片以黄、黑、红为主色调,黄土代表着贫瘠,村民的黑棉袄像沉重的枷锁,而血迹、喜字、盖头等红色元素,则暗示着暴力、欲望与宿命。作为摄影出身的非职业演员,张艺谋的表演毫无技巧痕迹,完全靠身体本能征服观众。有一场戏是旺泉背着200斤石板下山,麻绳深深勒进锁骨,脖颈暴起的青筋,脚步踉跄却始终不卸下重负。这场戏让人直观感受到,祖辈传下来的打井使命,早已压弯了人的脊梁。在打斗后满脸血污的特写中,张艺谋贡献了一场精彩的表演,他的眼神十分空洞,血水顺着皱纹流成沟壑,整张脸像风干的泥塑,趋于静止的表演具有强大的冲击力,演绎出一种彻底认命的麻木。“井”在电影中不断变换角色,开篇坍塌的老井像张着血盆大口,吞没了旺泉的父亲;村民用血汗浇筑的新井,也逐渐变成吞噬生命的怪兽,村民每次向下挖掘都在重复“挖井-塌方-死人-再挖”的循环,这种无力的悲壮感在暴雨夜达到顶峰:所有人在泥浆中翻滚,俨然一幅集体受难的残酷图景。结尾刻满156个死者名字的石碑,成了竖立在黄土坡上的巨型墓碑。“死个人算甚?这山上的黄土,哪一捧没吃过人血?”老支书的这句话,揭开了中国农民最悲壮的生存逻辑——用无数条命去填一口井,只为证明“我们不是窝囊废”。这种近乎残酷的坚持,亦是对生命尊严的捍卫。旺泉是传统枷锁下的牺牲品,他为了打井放弃爱情,娶了不爱的寡妇,最后变成一台“打井机器”。巧英的离开象征着对宿命的反抗,而她留下的水文资料,又暗示着科学理性终将冲破愚昧——这种矛盾正是80年代中国农村的缩影。(编辑:王梓苡)
1984年
谭嗣同
演员(饰 怀塔布)
/
导演:
陈家林
/
主演:
达式常
/
王玉梅
/
王志华
/
宋晓英
/
刘江
/
王洪生
/
顾岚
/
马盛君
/
王洪涛
/
颜彼得
/
播放正片
导赏:
陈家林导演的电影《谭嗣同》是一部以戊戌变法为背景,聚焦于谭嗣同这一历史人物的传记影片。影片以谭嗣同进京到英勇就义的短短三十多天为时间跨度,截取了变法的高潮部分,通过谭嗣同的思想和行为,展现了一段波澜壮阔、悲壮激昂的历史画卷,深刻诠释了爱国献身精神的不朽价值。影片开篇,谭嗣同与梁启超应诏进京,途经黄河,黄河之水浩荡奔腾,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苦难与不屈。谭嗣同弃车上马,沿黄河策马狂奔,远景是如黄蛇般上下起伏、如烟似雾的黄河水,近景是吊首扬蹄的马和目光如炬、端坐如钟的谭嗣同,这一场景不仅真实地展示了时代环境,黄河水灾、饥民遍野,史有记载,而且将谭嗣同深沉的思索与中华民族的沧桑命运紧密相连,激发起他对国家故民的责任感,为后续的改革之路埋下伏笔。在谭嗣同就义的戏份中,影片更是达到了情感的高潮。六君子被五花大绑押往刑场,刑车缓缓在大街上行驶,围观的人群露出不同的神色,或敬佩、或悲痛、或好奇、或麻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对变法的不同态度。谭嗣同在刑场上,面对死亡,他审视断头台上的小虫,轻轻一吹,将小虫吹跑,随后又吹干净了断头台上的灰尘,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他不惧生死的大无畏精神,以及以“仁”为核心的儒学思想。六把鬼头刀落下,银幕上顿时鲜血飞溅,谭嗣同等人的牺牲,如同一声惊雷,震撼了观众的心灵,也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改革运动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影片中,谭嗣同的形象是多维而立体的。他不仅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志士,还是一位激越豪放的诗人和深入思辨的学者。在与大刀王五的交往中,谭嗣同“莫若为任侠”的思想侧面得到了生动的展现,刀光剑影间,彰显了他与传统士大夫不同的侠肝义胆。而在与光绪、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互动中,谭嗣同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提出“止有死事的道理,决无死君的道理”,表明他的献身并非为了忠于光绪一人,而是忠于变法之事业,忠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影片的叙事结构紧凑而富有张力。从谭嗣同进京开始,变法的浪潮便汹涌而来,罢黜翁同龢、提升荣禄、罢免礼部六堂官、开懋勤殿、争取袁世凯等一系列事件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将观众的情绪推向高潮。而戊戌政变的发生,则如同一道惊雷,将影片推向了悲剧的顶点。谭嗣同等六君子的鲜血,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悲壮的注脚,也成为了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强大力量。在艺术表现上,《谭嗣同》同样堪称经典。导演陈家林采用了纪实性手法和抒情性手法相结合的风格,既注重历史的真实再现,又不失艺术的感染力。影片中的场景布置、服装道具都力求还原历史原貌,从深宫内苑的御香飘渺到前门大街的帝京风物,从得月楼上的醉生梦死到菜市口刑场的肃杀凄厉,都为影片营造了一种真实而厚重的历史氛围。同时,影片在音乐、摄影等方面也下足了功夫,激昂的音乐与悲壮的画面相得益彰,将观众的情感紧紧地牵引着,让人在观影过程中不禁热泪盈眶。《谭嗣同》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影片。它以谭嗣同这一历史人物为切入点,展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深刻诠释了爱国献身精神的不朽价值。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都如同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汇聚成了一曲悲壮激昂的交响曲,让观众在震撼与感动中,深刻地领悟到历史的厚重与人性的伟大。(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