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达

Ng Man Tat

有片源
2022年
导赏:电影《扫黑行动》通过女大学生坠楼案的侦办,逐步揭露了套路贷、暴力催收、帮派斗争、以商养黑、官商勾结等复杂的社会问题,叙事节奏紧凑,充满悬念。影片不仅有紧张刺激的动作戏,比如图书馆肉搏、爆破枪战、追车狂飙等。还有复杂的智斗情节,正邪之间的较量充满了曲折和反转,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和吸引力。导演林德禄以其一贯的现实主义硬核犯罪风格,延续了《反贪风暴》系列的特点,深入剖析经济金融犯罪,影片清晰地叙述了成锐在接二连三的案件中步步深入,抓捕侯文武、安亦明、赵羡鱼、周彤等犯罪分子的过程。在叙述过程中,剧情插入传统武术、枪战械斗、飙车追踪,也展示出传统警匪片所包含的动作亮点。在场景上,影片呈现出车水马龙的城市街道,高耸的大楼、豪华的办公室、会议室,设备先进的高校教室,高档消费的娱乐场所,别墅里的卧室住居,等等,有效设置了故事的现代性背景。他也将香港黑帮片的经典元素融入到反派的塑造中,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戏剧化加工,“这些场景会让观众快速产生强烈的共鸣,感受到黑恶势力对社会的危害。在人物角色设定上,周一围饰演的成锐面对各方势力的压力,表现出的智慧与勇气是新一代警察作风的良好体现。以及剧情中出现的父子戏份,也展现出两代扫黑干警之间生生不息的精神延续和代际传承。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吴孟达饰演的达叔虽然戏份不多,但他通过细腻的表演展现了小人物在黑恶势力下的无奈和痛苦,把小人物的淳朴善良,与无奈借贷的辛酸演绎得入木三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吕良伟饰演的周胜华,劲松饰演的杜于林等角色则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了黑恶势力的黑暗一面,进一步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这些人物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不仅展现了正义与邪恶的对抗,也让观众在紧张的剧情中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多变。对人物塑造的丰富性还体现在对不同人物态度的呈现,以及对同一人物态度变化的展现方面。比如,对黑恶势力分子挑衅叫嚣以及一线扫黑干警扫黑除恶决心的同时呈现,安亦明和妻子周彤态度行为变化的展现等,这些呈现和表现既使得人物形象本身更加丰满和立体,也使得整部电影对人物的展现更加丰富。影片不仅是向奋战在一线的扫黑干警致敬,也有很强的普法意义和警醒作用,让观众都能从中得到正向的引导,感受到平安与幸福的来之不易。(编辑:王晶)
2021年
导赏:《少林寺之得宝传奇》以西门得宝的人生转变为主线,深入探讨了成长与救赎的主题。影片中的得宝从一个自私狡黠的混混,最终成长为一个心怀大义、勇挑重担的英雄人物。得宝原本是开黑店的老板,他为了招揽生意,与手下屠昊等人导演劫道闹剧,骗取路人钱财,甚至不惜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推到刀口前,利用他挡住杀手。在遭遇灵州刺史何骁的追杀、儿子惨死、妻子失踪等一系列变故后,得宝被神秘僧人所救,并开始习武修身。在修行过程中,他逐渐领悟到自己的过错,并决心用行动弥补。在与反派势力的对抗中,得宝不仅成功为儿子复仇,更悟出了少林武功的真谛,实现了自我救赎。这一主题的设定,使得影片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动作片,更是一部具有思想深度的作品。作为知名的功夫片导演,唐季礼在《少林寺之得宝传奇》中充分展现了他的动作风格。影片中,王宝强饰演的得宝在少林寺习武的场景,动作设计流畅自然,招式干净利落,充分展现了少林功夫的精髓。无论是拳脚相加还是器械对战,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感和节奏感。特别是在影片的高潮部分,得宝与反派势力的决战,打斗场面紧张刺激,动作设计巧妙。唐季礼巧妙地将少林功夫与现代动作元素相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少林寺之得宝传奇》作为一部网络电影,在制作上却展现出了较高的水准。影片在象山影视城拍摄,画面精美,场景设计考究。从古色古香的街景到壮观的少林寺,每一处都充满了浓郁的古典气息。在特效制作上,影片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尤其是在一些动作场景中,特效的运用使得打斗场面更加逼真和震撼。此外,影片在叙事上也有所创新,采用了多线叙事的方式,将得宝的成长历程与反派势力的阴谋交织在一起,使得剧情更加紧凑和富有张力。总体而言,《少林寺之得宝传奇》在制作和叙事上的创新,为网络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编辑:李彤)
2020年
2019年
导赏:《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凭一己之力开启了中国电影的“科幻元年”。中国的土地本身并不完全具备诞生“科幻”思维的条件,这一带有强烈殖民与反殖民的拓荒精神一直生长于西方的话语体系之中,并逐渐发展为电影工业实力的一种代名词。中国过往在科幻题材方面的尝试大多迎合、模仿西方审美,直到《流浪地球》出现,用中国的制作团队讲述了一个颇具中式美学、中华思想底蕴的故事,中国科幻电影才真正可以宣告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中国电影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一方面有资格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大问题,另一方面也尝试用自己的方案和经验来回应普遍性的问题。”影片在情节设置上充满了中国智慧。人类性命危在旦夕,“流浪地球”计划提出修建上万座发电站推动地球,既体现出中国作为大国对工业、技术的崇拜,同时也呼应了“愚公移山”所代表的强大精神意志传统。信任科技是人类自救的前提,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则是中国人坚定践行的美好品格。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浪漫主义精神,自古代而来,经历近代数次革命的淘洗,最终在新时代的电影中大放异彩。最终的胜利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自我狂欢,而是无数个体的共同努力,普通人的联合使影片实现了对集体主义的召唤。在特效技术上,《流浪地球》也艰难但精彩地攀登到了一定高度。导演郭帆曾有丰富的好莱坞交流经验,能够清晰定位国内技术与国外工业化水平的差异。制作团队大量启用中国人才,每一帧画面都精心制作,前后动用七千多人、画了两千多张概念图和五千多张分镜头,那些无法用现有技术完成的内容,全部仔细地依赖人工制作,最终将中国本土的科幻制作能力拉至国际标准。影片内外,这份宝贵的愚公移山精神也实现了对望。(编辑:铠兰)
2018年
2017年
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