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娜·迈特拉

Rhona Mitra

2020年
2016年
2014年
2010年
2009年
剧情:  吸血鬼族与狼人族数个世纪的恩怨,随着吸血鬼族女战士“月之女神”西丽妮与狼人的决战而尘埃落定。狼人与吸血鬼在血腥的嘶咬和拼杀中嚎叫、死去,而提及这份延续了无数个世纪的仇恨根源,就不得不回到遥远的上古世纪去揭开谜底……     在遥远的黑暗时代,吸血鬼和狼人各占一方,虽然不时有大大小小的摩擦,可总也算是相安无事,彼此之间也保留着互不侵犯的底线。   在狼人当中,统治者尤(比尔·奈伊饰)是狼人一族的首领,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尤暴虐成性,也常常放纵狼人去吸血鬼的聚集地挑衅生事,由此引发了不少摩擦,虽然许多狼人向尤进谏,但尤却一意孤行。终于,狼人一族中一位名叫卢西安(麦克·辛饰)揭竿而起,率领其他不服尤统治的狼人开始反抗尤的暴政。而尤的帝国军队也不是好惹的料,几场大战下来,卢西安率领的反抗军节节败退。   狼人一族内乱正在热火朝天之际,吸血鬼一族也坐不住了。吸血鬼一族的国王也带着一干吸血鬼踏进了狼人的土地,美名其曰帮助狼人维持和平,实际却步步蚕食着狼人的国土。而在吸血鬼中,一名叫索尼娅(罗拉·迈特拉饰)爱上了狼人反抗军的首领卢西安,两人虽然为各自的种族而战,但却都想尽快结束这场战争。狼人一族为了反抗吸血鬼的进犯而联合起来,抵抗吸血鬼的进攻;而索尼娅和卢西安,在这场战争中也重新明白了自由的含义…… 幕后制作   全新班底打造的续集   六年前,一部讲述狼人和吸血鬼战争的电影《黑夜传说》赢得了观众的普遍关注,其黑色、阴冷的风格为人所称道,主演凯特·贝金赛尔也和导演伦·怀斯曼喜结良缘。《黑夜传说前传:狼族再起》采用了全新的制作班底,从导演到主角通通换人,此次执导本片的则是首次担任导演的帕特里克·塔特普洛斯。长期担任视觉特效一职的他,对于本片的看法时:“拍摄本片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它在故事独立的情况下,如何与前两集在风格上保持一致。这一点来说首先难倒的倒不是我,而是几位编剧,《狼族再起》并不是前两集的续集,故事上是相对独立的,它是前两集的前传,揭露了前两集很多事件的起因。我想观众应该很有兴趣了解狼人和吸血鬼的纷争缘何而来。《狼族再起》还保留了很多前两集的设定,比如整个电影的色调,还有服饰风格,所以看起来这三集故事很像一个整体,不会让观众有脱节的感觉。”   提及本片的故事主线,帕特里克·塔特普洛斯说:“这一点上和前两集保持一致,依然是从一名女性的视角来阐述整部电影。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主演从凯特·贝金赛尔换成了罗拉·迈特拉,她们在性格上有一些类似的地方,都是坚强的女战士,而且都有着和其他种族的感情。故事的主线以罗拉·迈特拉扮演的索尼娅展开,她是一名吸血鬼女战士,和狼人有了感情,这构成了整部电影的冲突。至于观众最感兴趣的是狼人和吸血鬼的恩怨始由,这一点整部电影也着重给出了原因,相信观众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再创高峰的电影画面   对于本片的视觉特效,多年来浸淫其中的帕特里克·塔特普洛斯说:“整部电影有上百个特效镜头,尤其是片中狼族和吸血鬼各自领地的城镇,基本上采用了全CG的勾画,这对演员的演绎是一个挑战,我要求他们要幻想出不在的敌人,在CG制作方面,本片带有强烈的时代感,有很古老、坚毅的城堡,也有吸血鬼贵族,还有浑身漂亮毛发的狼人。前两集的近未来风格比较浓郁,但这一集的风格整体上还是接近中世纪的审美观,这方面我们参考了很多同类吸血鬼题材的作品,包括我过去自己拍摄的几部吸血鬼电影。同时,我们又让这些场景和服饰有着前两集的风格,让观众看的时候会想到他们是存在着前后联系的,不会感觉到突兀。”   本片中的有一场吸血鬼对狼人的万人大战,这场戏也是CG制作的重点。对于这场戏的拍摄,帕特里克·塔特普洛斯说:“前期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也参考了一些采用同样技术来制作类似场面的电影。影片拍摄前我们画了很多的分镜头,想从整体、局面各个方面来表现这场战争。我不想他看上去很混乱,我希望观众们能看明白这场战争是如何打的,除了细节必须全部体现出来之外,镜头的感觉也是很重要的事,所以如何平衡整体与细节就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最后我采用了一个不停移动的长镜头来完成其中一段,这段长镜头我和CG制作部门的工作人员讨论了很多次,最终确定下来的方案非常震撼,这还得要感谢CG制作部门的辛勤努力。”   性感的吸血鬼   在《世界末日》中,罗拉·迈特拉就被观众认为像极了《黑夜传说》里的凯特·贝金赛尔,而这次接过凯特·贝金赛尔的棒,参演《黑夜传说前传:狼族再起》,罗拉·迈特拉显得信心十足:“尽管角色完全不一样,我想观众一定会拿我演的索尼娅和凯特·贝金赛尔演的西丽妮来进行比较。就我个人而言,我从凯特·贝金赛尔所扮演的角色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也是导演的要求,我们必须要统一整个系列的风格。不过导演还是给予了我来调整这个角色内在的空间,我在出演的时候时时刻刻都在注意自己角色的整体,因为我并不想给观众一个‘西丽妮第二’的感觉。”   对于本片的故事,罗拉·迈特拉说:“我在片中串联起了很多件事,而且和狼人还有一段感情。片中有很多场动作戏,特别是一场我和狼人的作战,整场戏其实是我一个人在摄影棚的绿幕前完成,所有狼人都是后期添加上去的,在拍摄的时候我脑海里不停的想,前面该有几个狼人,左边该有几个,右边该有几个,然后不停的做出砍杀、躲避的姿势,看上去挺傻的(笑)。故事写得很精彩,我是《黑夜传说》的影迷,所以我对于这部前传的故事也很感兴趣,如今能拍摄前传我觉得实在是太棒了,而且在拍摄的时候我也提了一些自己的意见,不过非常让我不满的是,导演和编剧几乎都没有采纳(笑)。算了,他们把我拍得很漂亮性感,我原谅他们了。” 花絮  ·因为前两集主角凯特·贝金赛尔的辞演,本片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修改了剧本。 ·第一部《黑夜传说》的投资是2000万;而第二部则为2500万。第三集《黑夜传说前传:狼族再起》的预算达到了4000万,成为系列中预算最高的一部作品。 ·本片在选择新主角的时候,制片方曾经考虑过米拉·乔沃维奇。但米拉·乔沃维奇坦言并不喜欢这个故事,最终放弃了这个电影的拍摄计划,而由罗拉·迈特拉担任女主角。
2008年
剧情:剧情简介   时间定格在2008年,一种致命的病毒在英国肆虐,该病毒传染力极强,感染者无一生还。短短几天之内,重灾区苏格兰就有几百万人不幸遇难。为了阻止病毒扩散而危及到全人类的生存,政府只有痛下决心将苏格兰地区隔离。往日恬静优美繁华锦簇的苏格兰如今成为了被遗忘的部落,被困其中的人们只有坐以待毙,毫无生存的希望……30年后,当人们几乎将这件事情忘在脑后的时候,病毒又重新出现在人类的世界。政府的隔离计划也就此宣告失败。为了拯救人类的未来,首相紧急传唤了国家安全部长官比尔·尼尔森。首相将手头隔离区的卫星图展示给了尼尔森,图中反映在与病毒接触30年后隔离区中依然有人类存活,这说明了这些人身上一定有着针对病毒的抗体。为了获取这种抗体以研制解药,尼尔森迅速的组织了一个专家小组,准备前往被隔离了30年的苏格兰。小组由坚韧的女指挥官辛克莱领导,30年前她被迫将母亲留在隔离区自己踏上了离开的直升机。多年来她心中一直对母亲惦念不忘,这次任务对于她来说更有如回家一般。不过,一旦进入了黑暗的病毒隔离区,探险队们就只有靠自己了。谁也不知道这么多年来隔离区里发生了什么,谁也不知道迎接他们的除了遍地的死尸还会有什么。但是无论如何,为了人类的命运,探险队只有踏上义无反顾的旅程。……  影片幕后   本片在题材剧情上不算新颖,甚至可以说有点落俗套。病毒入侵,拯救地球之类的恐怖片在好莱坞的历史上早已有之,比如1979年的《疯狂麦克斯》(mad max)和1981年的《逃离纽约》(escape from New York)就是同类中的经典之作。本片的摄制地选在了南非,在那拍摄的一般都是小成本的B级片,为了节省开支才远赴非洲。除此之外种种迹象都表明本片没有高投入,没有好剧情,没有好台词,有的也许只有吓人的鬼点子、血浆乱喷的视觉效果和其他烂脏的东西。但是,这也并不妨碍我们对于本片的期待,只因为执掌本片导筒的是尼尔·马歇尔,这个名字就包含了足够让我们期待的理由。   作为导演尼尔·马歇尔的资历并不深厚。履历表上仅有《格斗》(combat)、《狗士兵》(the dog soldiers)和《暗袭》(the decent)三部作品比起与他并列“血浆团”(最杰出的恐怖片电影人小团体,罗伯僵尸等都名列其中)中其他大师们显得青涩许多。不过这三部作品每一部都在恐怖圈内掀起过惊涛骇浪,马歇尔每每能用自己独辟蹊径的吓人招数让恐怖片迷们惊声尖叫之余大呼过瘾,虽然他的影片永远和奖项无缘也不会成为评论家们的宠儿,但是酷到极致的画面和场面绝对足够震撼娱乐至死,票房和DVD的发行收入一点也不比主流大片差。对于此,尼尔·马歇尔也是深谙其理。他说道:“恐怖片这种类型的存在就是因为制片方和发行商们觉得这是一个圈钱的好路子。而恐怖片现在也从以往单纯的硬核(hardcore)影迷发展被更广阔的观众群所接受。”   在尼尔·马歇尔的影片中你总是能够看到其他影片的影子。他也是好莱坞一个公认的优良拼接工,善于运用前人影片中各种精妙的创意再加上自己的理念加以糅合创新制造出新的恐怖效果。在本片中这种作风也得以延续。他自己表示影片向《勇士》(the warriors)和《逃离纽约》(escape from New York)借鉴了很多素材。而其他的许多影片比如说《惊变28天》、《惊变28周》、《恐怖星球》、《幽居病》、《疯狂的麦克斯》等在本片中也都有着他们的身影。   本片的演员的阵容同样足以支撑场面。两个尼尔·马歇尔的老搭档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和鲍勃·霍斯金斯都是老牌的戏骨。其演技除了得到过奥斯卡和金球的肯定之外,几十年的演艺生涯就是其最过硬的执业证书。影片有了他们的加盟其表演质量就上升了一个档次。除了两位元老之外肖恩·皮特威、克莱格·康韦等人也都是尼尔·马歇尔的麾下旧部。其以往合作的经验和默契也足以给影片的质量保证再加一个筹码。……  影片简评   恐怖片受人追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们都有着对未知的好奇。于是,猎奇就是许多人观看恐怖片的主要原因。而有什么能比在原本就充满神秘与未知的电影中再度圈出一个未知的遗失世界更能激起人们的好奇欲望呢?!本片的主要看点正在于此,随着探险队员们返回那个30年前被封锁的隔离区时,每个人都好奇的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到底这30年中隔离区中遭受怎样的变故。尼尔·马歇尔在这一点上作的尤为出色。对于恐怖片来说能让观众从始至终保持高度的探究欲和期待心理比单纯靠血浆和大声吓唬人要高明得多。如果说观看恐怖片就是一场受虐的话,那么带着好奇的受虐才是真正令人享受的,否则那只是酷刑。  另外,尼尔·马歇尔在片中营造了一种“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气氛,让人从一开始就对于影片的结尾产生了无限遐想和期待,不过,这个结尾却让许多人大失所望。除了结尾的不圆满之,外影片的台词也是所有人诟病的症结。还有,影片中一些看似高明实际故作姿态毫无实际意义的噱头也让影片打了折扣,比如片中有一个人眼侦查器的东西被叫做“eye-pod”,实在让人无语。当然,影片整体尚佳。除了不错的票房前景外,预期也能从影评界拿个B-回来。……  =========================================================== 剧情:   有的时候,所谓明智的决定,只是代表着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已……2008年,出现了一种靠皮肤接触就能够传染的致命病毒,感染了数百万的人口,使苏格兰直接陷入了瘫痪之中。英国的ZF机构想不出任何良策来控制病毒,只能宣布苏格兰为疫区,隔离了那里所有的平民,期望能借此控制住病毒的传播。每一条高速公路、高架桥和铁路,都有军队把守,严禁任何车辆进出的同时,还修建了高高的钢铁围墙以加固封锁,现在苏格兰彻底地变成了一块被人遗忘的“死亡之地”,成了病毒肆虐的天堂。   2033年,病毒再次爆发,这次竟然发生在了人口高度集中的伦敦,看来ZF25年前做出的那次所谓“保护大多数人生命”的如意算盘,是彻底落空了。国家安全局的长官比尔·纳尔逊受到首相迈克尔·卡纳里斯的召见,他向比尔展示了卫星拍到的照片,显示“疫区”里仍然有人活着的迹象--有幸存者,就意味着那里有抵抗病毒的办法。   比尔迅速召集了一批他手下最优秀的专家,决定冒着风险进入那块已经被遗忘的孤独之地,找到对抗病毒的反作用药剂。这次行动的指挥官是作风颇为强悍的伊登·辛克莱,她带领着队员们踩着满大街的尸体,进入了那片被遗弃的疫区,却惊讶地发现,这块被隔离了25年的地方,早就变成了荒蛮之地,里面满是凶狠、充满野性的幸存者,而且在无ZF的状态下,衍生出了类似于部落之间的派系争斗。伊登和她的队员不幸地走进了两个嗜血成性的派别之间的夹缝中,只能不断地战斗,才能在这里争取到生存的权力。 幕后: 【类型片的复苏】   《世界末日》的出现,见证的是那位广受赞誉的新锐导演尼尔·马歇尔到目前为止所奉献出的规模最大的一部作品,而之前他已经因为《暗袭》和《闪灵战士》这两部优秀的影片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对于英国人马歇尔来说,为了这部影片,他已经尽可能地在结合扣人心弦的动作场面和惊心动魄的恐怖悬疑,然后加进一种并不是非常遥远的未来主义风格和噩梦般的地形地貌进行修饰……对于现代过于依赖CGI的电影工业来说,马歇尔反其道而行,没有押宝在电脑数码所创造出来的浮华效果上,而是倾向于创造一种曾经伴随着他长大的类型电影--在什么都讲究多元化的今天,这种情况本来就是非常少见的,马歇尔坦率地说:“就《世界末日》这部影片来说,我惟一坚持而且永远不会动摇的,就是把它制作成一部追求真实的动作片。现在确实已经很少有人这么做了,我想的是,在真实的环境中使用真人表演,做一些真正危险的特技,不借助电脑的合成,不要绿屏,不要威亚,只要那些疯狂的特技表演,比如说从时速80英里急驶的汽车里跳进跳出,拳拳到肉的近身搏斗。虽然是以一种颇为‘古老’的方式,但这部影片仍然代表着我对未来的一种想象。”   在制片人尼迪克特·卡福尔(Benedict Carver)--水晶天空影业的主席看来,只要是将制片人史蒂夫·保罗(Steve Paul)和尼尔·马歇尔名字联系在了一起,就意味着他们正在经历着一种电影方面的进化,他们先是从预算少得出奇的小制作开始,然后逐级升高,到了现在,他们已经在制作像《世界末日》这种重量级的大制作了,几乎已经变成了一种自然而然又值得期待的前进,卡福尔说:“《闪灵战士》是一部非常出色、经济又节俭的影片,《暗袭》也是如此,都是由马歇尔既编又导的。如果你是一位好导演,就能够掌控任何规模的影片,根据我的观察,前两部作品足以显示出马歇尔无人能及的电影才能,肯定能够将这部《世界末日》拍得一样优秀。”   影片还能够让你想起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非常引人注目、流行的类型片,虽然它明明确确是一个现代体制下的产物。制片人史蒂夫·保罗(Steve Paul)表示:“这部由尼尔·马歇尔创作的最新作品,灵感来自于过去的那些‘后世界末日’影片,比如说《纽约大逃亡》、《战士帮》、《最后一个人》和《疯狂的麦克斯》。我们的初衷是,希望可以通过《世界末日》,让人们回忆起那个时候的约翰·卡朋特和乔治·米勒,以及70年代所有伟大的类型片导演。这部影片确实代表着我们在向那个时代致敬,不过马歇尔也为它注入了独特且原创的混合风格。”   最开始的时候,尼尔·马歇尔想象着一个超现代化的动作英雄,在一个很有“后世界末日”风格的地方,与一位穿着盔甲的骑士作战……这就是《世界末日》中所讲述的故事的雏形,马歇尔说:“我突然灵光一现,想到这种类型片,在电影工业中许久不曾出现过了,我一直想找个机会回到那些我曾经非常热爱的电影氛围当中。”   不过电影人们同时也意识到,以这种后现代主义的风格去表现一种画面,本身就有着许多需要克服的困难,尼迪克特·卡福尔说:“我们知道这将会是一部很难统一融合的影片,因为基本上而言,它是一部规模很大的作品,可是我们又不想在里面投入太多的预算。而且尼尔·马歇尔希望所有的特技都是由真人完成的,不能过于依靠电脑特效。所以我们不得不寻找一个地方,那里看上去会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而不是靠电脑的帮助制作出我们要的效果。”   想要拍出真实的感觉来,还必须得找一组愿意承担这样的表演的演员,他们能够做到挥拳重击,忍受特别的疼痛,剃光头,剑斗场面,汽车追逐,食人盛宴,群殴场景……甚至更多。 【不远的未来】   差不多五年前,尼尔·马歇尔就开始着手剧本的创作了,而整个故事都是围绕着中心角色伊登·辛克莱展开的,当马歇尔描述这个角色时说:“伊登是一个精明顽强的战士,是未来世界中最冷酷的杀手,只是在她前进的路上,她的灵魂已经迷失了方向。伊登完全是体制下的产物,却有着一个与众不同的出生背景,将她与整个故事通过一种非常情绪化的层面联系到了一起:她的任务不仅是寻找治愈病毒的疫苗,同时也走上了一条救赎和重拾灵魂的归乡之路。伊登不得不重新面对被压抑着的人性,事实上,苏格兰是她的故乡,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当她还是一个小孩时丢失的一切。病毒给她的家乡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所以她在成长的过程中就必须要独立,因为除了她自己,她没有任何人能够依靠。伊登是在街头学会的格斗的艺术,这么做也只是为了在男人之间争取生存的权力而已。”   在之前的作品中,尼尔·马歇尔挑选的大部分是相对没什么名气的演员,他还曾对外宣布过,自己有心在所有的作品中都使用相同的卡司,就像导演约翰·福特那样,他说:“这个想法非常理想化,我想在每一部影片中,都与相同的面孔合作,然后每一次尝试着挖掘他们身上不同的层面,给他们新的角色,这样他们会因为改变而从表演中获得乐趣。与此同时,我当然也会找一些新面孔加入进来,注入一些新鲜的活力。”   这位集编剧与导演于一身的电影人还表示,他必须选好饰演各个角色的演员,才能通过想象他们的一些行为来下笔创作剧本,当然,他也没必要为已签约的特殊演员去特别润色一些角色……总之,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他都保持着一种开放的思路,事实上,为了寻找饰演伊登的合适人选,尼尔·马歇尔还举办了一次公开的试镜。   在那些前来试镜的人当中,一个名叫罗拉·迈特拉的英国女演员脱颖而出,她现在居住在洛杉矶,由于她在一系列像《波士顿法律》和《整容室》这样的电视剧以及电影《生死狙击》和《灵数23》中都有出色的表现,给她提升了不少印象分。导演尼尔·马歇尔说:“她在试镜的时候表现得非常棒,当我们后来在伦敦再一次见到她时,就意识到我们找到了伊登……她对这个角色的强悍与坚韧解读得恰到好处,同时也能理解伊登内心世界所经历的情感变化,以及与过去那种千丝万缕的联系。”   罗拉·迈特拉也凭着一位专业演员的敏锐嗅觉,顷刻之间就找到了伊登这个角色的特别之处,她说:“她因为看到了自己家乡的现状,而幡然醒悟。因为需要执行一个特殊的任务,她回到了那个出生的地方,并抓住了这次机会,开始寻找一切事件背后的真相。她经历的事情是让人难以置信的多样和复杂,在由尼尔·马歇尔创造、融合了历史、风格、文化和疯狂等各式各样的想象的世界中穿行。伊登并不是那种会主动去承担责任的人,她只是清楚地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真正模样。她不是那种无知的女人,更不是一只‘母老虎’,但她却实际又严肃。伊登是那种具备了街头智慧的伦敦女孩,就像现实生活中的我一样,她必须拥有一定的身体外形,可是我不想让她看起来就好像天天24小时都是在健身房度过的模样。”   罗拉·迈特拉对于第一次与导演尼尔·马歇尔会面并讨论角色时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她意识到他的信心是如此地明显,而且在创造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得到了发行公司的全权支持。他们还讨论了,大银幕上这种动作女英雄是如何被重复地粗鲁地对待的,他们共同找到了两个人:一个是琳达·汉密尔顿在《终结者》中的角色,另一个是《异形》系列的西格妮·韦弗。当迈特拉努力地在这些强悍的女性角色身上找灵感的时候,她还受到了两位男士的影响,她说:“在一些场景的拍摄中,我突然觉得自己找到了梅尔·吉布森或哈里森·福特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