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天

Tin Leung

2014年
2011年
导赏:影片《桃姐》讲述的是女佣桃姐在梁家服务多年,主人家的少爷罗杰在她中风之后,安排她住养老院,直到给她养老送终的故事。影片深入地探讨了非血缘关系的主仆之情,桃姐恪守职责服侍罗杰的生活起居,对罗杰表达疼爱与关切,罗杰也尽心尽责地照顾着中风后的桃姐,经常去养老院进行探望,陪她聊天,带她出席电影首映式等,两人之间的情感远超普通的主仆之情,而形成一种特殊母子情,令人动容。温情的情感风格表达得益于许鞍华导演采用的现实主义手法,通过弱化情节戏剧冲突,用一系列生活细节和场景推动故事发展,将情感融入于日常性的生活画面之中,呈现体现出一种平静之感,如涓涓细流般绵长。影片不仅是一部关乎女性的题材影片,同时也是一部老年生活题材影片,与此相类似的影片还有许鞍华导演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天水围的日与夜》,导演以老年女性为叙述对象探讨现代社会中老年女性的生存困境与出路。《桃姐》通过桃姐入住养老院的经历直指社会老龄化问题,揭示老年人在社会中的处境与需求,多年的仆人身份让桃姐养成了懂事的性格,不愿意给人增添麻烦,刚开始只能够强装镇定地住进养老院,却不得不隐忍各种不适,而后通过罗杰的陪伴,桃姐逐渐开始接纳养老院的生活,尝试融入集体并收获了友谊。影片又通过描写养老院其他的老年群像,如无依无靠只能依靠香港政府支持生活的老婆婆、倔强固执重男轻女的阿婆、热衷于找女伴的坚叔等反映出老年群体的生活需求和情感需求的缺失,从而呼吁社会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情感陪伴,反映出导演对社会现实的幽微洞察。影片对老年群体的关注使之又探讨了生死议题,以桃姐的晚年生活为背景,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面对死亡的态度,以舒缓平淡的叙事表现桃姐面对病情时的坦然,传达出桃姐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接受人生谢幕的平静,在这样的处理手法之下,即使影片讲述的是略带忧伤的故事,但少有压抑之感,不晦暗、不悲观,带有一丝人生豁达的轻盈。(编辑:州文)
2007年
剧情:版本一 警方渗入黑帮的卧底演技太差,被识破后惨遭杀害。副警务处处长﹙许鞍华饰﹚认为警队需要演技出色的卧底,一声令下,警界里最有表演欲、连年在警察周年晚会表演项目获奖的陈文龙﹙詹瑞文饰﹚,被委以重任,派入演艺学院进修,实行演技再培训。  热爱演戏的文龙,隐瞒拍拖七年的女友Judy﹙叶璇饰﹚,以卧底的身份进驻私立演艺学校进修演技。文龙兴奋莫名,以为可以一展所长,发挥自己出色的演技,谁料一入学便成为“劣质演技”之示范,信心尽失。他外表平凡,身型又不突出,根本无法与一众年轻俊男美女竞争。与文龙同为插班生的艳星单丹﹙蔡卓妍饰﹚,拥有34D、24、34三围,迅即成为男同学们的焦点,有同学马上往书店购买单丹的写真 集回校向她索取签名。单丹不介意同学的眼光,一一满足每位男同学的要求。她希望透过学习演技,达到成为一个出色演员的理想。文龙是 唯一没有以有色眼光看单丹的同学,二人特别投契,很快便成为好朋友。  上司急召文龙参与一次黑帮交易行动,因对方十分精明,必须要好演技才能胜任。交易中险象环生,文龙最后更被识穿,幸得同学出手相救脱身。文龙自始对自己的演技信心全失,正想回校退学时,遇上匿藏在学院做清洁工人的“隐世高手”,认为人在经历大悲大喜时,就可能出现演技大突破。演技必须来自生活,最后是回归生活。文龙从普罗大众的生活中顿悟,演技突飞猛进。  学期结束,文龙回到警队工作,成为新一代卧底演技班的最佳导师。   版本二   警方卧底因为演技太差,被黑帮老大识破并杀害。处长(许鞍华 饰)决定寻找警界里最有表演欲的警员到演艺学院学习演技。连sir(许绍雄 饰)找到了极具表演欲的陈文龙(詹瑞文 饰),委以重任。文龙十分热爱演戏,他有一个恋爱7年的女友Judy(叶璇 饰),但两人貌合神离。跟文龙一样是插班生的单丹(蔡卓妍 饰)是一个三级片女星,她的身份被很多人歧视,但仍然坚持学好演技。同时文龙也因为他夸张的演技受到侧目。   单丹与文龙二人可谓同病相怜,也因此成为了好友。满以为自己的演技已有所提高,文龙接受了上司安排的行动,但终告失败了。他也被上司勒令退学了,之后他得到了高人的指点,真正了解了演戏的真谛。
2002年
导赏:影片《男人四十》题材虽小,叙事却巧见匠心。现时态的人生因为记忆的复现而渐趋完满,一次短暂的师生恋情却关乎着一个40岁男人半生的情感里程。纵观全片,撑起叙事的无非就是那么几个支点,小则小矣,却充满魅力。影片舒缓、流畅的影像风格得益于音乐对气氛的有效营造,淡而有致,静美而略含闲愁。镜头的摇移匀速而平稳,使影片如在风平浪静中飘行,没有大的波峰与浪谷。期待中的高潮部分被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没有大惊大喜、大悲大欢。有的仅仅是面对,尽管并不坦然。临近的一切,淡淡地来与去,细细品味,这又何尝不是人生度过四十春秋后的生命况味。整部影片在情节设计里运用了《甜蜜蜜》中类似的圆圈手法,以林耀国为中心,让两段相隔了二十年的师生恋情,成为一种意象上的轮回,就好像终点又回到起点一样。不过,既然二十年前的恋情有了安然这样的结果和林家三口背负一生的情债,二十年后的浪漫则注定要为之改变,至少在本片导演手中,是不会让这样的沉重周而复始的。胡彩蓝的泰然自若与无欲无求,让如今的这场师生恋情有了无疾而终的理由,那本画满了林老师肖像的国文课本,成了两人心中最后也是最美的回忆和见证。林耀国也得以重回理智,整理这即将过去的一切,以及现在和未来,做出自己的抉择。
1990年
导赏:《老店》这部影片不仅是对清末老北京烤鸭店风云变幻的生动再现,更是一部深刻挖掘民族文化、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现实主义力作。在古榕导演的精心雕琢下,影片以全聚德烤鸭店的兴衰为背景,巧妙地将历史变迁与人物命运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民族画卷。影片中的人物塑造立体饱满、情感丰富,每个角色都拥有独特的个性和命运。主人公杨明全,一个勇敢无畏的商人,他的形象既有着商人的精明与狡黠,又有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坚守。他在经营店铺的过程中,面对外界的欺压与内讧,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努力将烤鸭这一传统美食发扬光大。玉环嫂的坚韧与善良,卢孟实的悲壮与努力,为烤鸭烫伤胳膊的敬业师傅孙铁杆,都为影片增添了丰富的人物色彩。此外,戏剧冲突设计巧妙,将个人命运与历史变迁紧密相连。杨明全所面对的外界压力与内部纷争,以及他与两个女人之间复杂的感情纠葛,都使得影片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这些冲突不仅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丑陋。主题内涵方面,《老店》深刻地探讨了民族文化、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等议题。通过对杨明全等人物的刻画,影片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困境中的坚韧与不屈,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同时,影片也揭示了社会黑暗与人性的丑陋,引发观众对于人性与道德的深思。影片在细节处理上也非常出色。从选鸭、填喂、宰杀到烧烤再到上菜,每一个步骤都展现了烤鸭的制作过程,让观众感受到了传统技艺的精湛与独特。此外,影片中的斗蛐蛐、算风水、鸣堂叫菜等场景,也生动地展现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总之,《老店》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高度艺术价值的电影。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成功地展现了清末老北京烤鸭店的兴衰历程和人物命运,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部电影被誉为“京派巨片”,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戏剧史诗的浓厚、凝重与深邃,令人回味无穷。(编辑:王斯笳)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