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

Ping Chen

有片源
2018年
2009年
2002年
导赏:《天上草原》是由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制作的民族电影,由著名夫妇导演塞夫和麦丽丝联合执导。与其他合作影片中多涉及历史、传奇或民族风情不同,《天上草原》将镜头对准了现实生活中的蒙古人,描绘他们的细腻情感和其真实的生活场景,是一部充满着草原人文内涵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编导以蒙古语“腾格里塔拉”为隐喻,借住一位心灵受到伤害的汉族孩子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关于收养、成长与民族认同的故事,展现了蒙古人在亲情、爱情与友情面前的抉择与坚守。主演娜仁花和宁才在塑造动作方面体现着演员控制和展现形体动作的功力,举手投足透着草原劳动人民经过生活的磨练以后所体现出来的成熟与干练。在塑造角色内心方面,宁才抓住了雪日干“表里不一”的性格特点,对待妻子宝目玛和养子虎子外冷内热,妻子拒绝复婚请求后他没有柔情祈求,而是以硬抗硬,展现了一个草原汉子的阳刚风骨。娜仁花将角色的情感波动和心理转折把握的精准、细腻,散发着独特的女性魅力。饰演腾格里的演员把一个蒙古族青年纯洁而又异常情绪化的心灵鲜明地呈现出来。著名作曲家三宝把蒙古族音乐用创新的思维和崭新的手法与电影溶为一体,充分发挥了蒙古族民歌的戏剧性,音乐的主旋律妙用了内蒙古锡盟民歌《鹿花背的白马》,渲染了草原的诗意与豪情。全片洋溢着人性的温暖,展示出蒙古高原的奇异风光和自然风土,揭示了蒙古人民质朴善良的本性,“草原上的人们有着金子一样的心”。同时,影片深刻触及了民族文化的根脉,通过蒙古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展现了蒙古族独特的文化魅力。(编辑:路明慧)
1995年
剧情: 马锐的爸爸在油田工作。他已经三年没有见到爸爸了。这次他爸爸马工程师放弃了探亲假,让马锐到油田去看望爸爸。不幸就在这时。马锐为抢救落水儿童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不使马锐的父亲遭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学校安排了一个长相酷似马锐的学生葛小江顶替马锐去看望马工程师。 这个葛小江在学校里功课不太好,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家庭环境和教育也不够好,但只有他能顶替马锐。 火车徐徐驶进车站,葛小江紧张地站在那里看着。虽说他惯于调皮捣蛋,但冒充别人的儿子毕竟不是一件好玩的事。他盯着火车,一个看起来很斯文和善的中年男人走下车,向这边走来。机灵的小江立刻反应出这就是马锐的爸爸,他走上前,有些扭捏地看了看那人,旋即亲热地叫了声“爸爸”。 后面的事就轻松了,他同“爸爸”一起到北京度假。在大饭店吃第一顿早餐时,他就露出本相,装不那么像了。他一会儿要吃这,一会儿要吃那,一点规矩也不懂,一顿饭就花了“爸爸”九百多元。使“爸爸”很不愉快。 其实这个。爸爸”不是马锐的爸爸。马工程师在临来之前,突然去世了。为了不使孩子过分伤心。马锐爸爸单位的同事找人替代了他。 葛小江有一个带锁的日记本,就是不给“爸爸”看,加上他不时地调皮捣蛋,惹出点事来,经常和“爸爸”闹矛盾。但是通过不断地接触了解,“父子”两人产生了感情。 后来,两人终于都知道了对方是假冒的。他们都肩负着许多人的善良和好意。 要分离了,葛小江将那本带锁的日记慢慢放到“爸爸”手里,动情地说:“爸爸,送给你,这里面都是写你的,有好有坏。”“爸爸”也拿出一张自己的照片送给小江。并对小江深情地说:“一定要给我写信,还要给马锐70岁的奶奶写信。她一定会相信你的,因为你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 这对“父子”相互望着,恋恋不舍。小江流着泪,望着走远了的“爸爸”。
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