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礼贤

Bruce Law

有片源
2021年
导赏:作为首部表现铁道兵题材的影片,其通过现代科技含量甚高的视听语言,将灾难的残酷无情和救援的紧迫艰难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仿佛亲身经历了这场灾难,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而这种真实感和震撼力,正是电影艺术在灾难题材上的独特魅力。然而,其并不仅仅满足于视听语言的创造和观众心理快感的满足。更深层次地挖掘了灾难背后的人性光辉和精神力量。在银幕上,我们看到了一群抗灾英雄,他们在灾难面前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了生命的防线。他们的精神人格,既有着对职责的坚守,也有着对生命的尊重,更有着对家园的热爱。这种精神力量,是战胜灾难的重要武器,也是影片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核心价值。在追求视听奇观的同时,也注重了中华美学精神的融入。影片追求的“奇”,并非简单的奇观和刺激,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上强调的“奇正”。这种“奇正”之美,既有着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有着对创新的追求和探索。它让影片在震撼人心的同时,也充满了美感和思考。影片是一部在灾难题材上做出深刻探索和创新的电影。它不仅以其极具真实感和震撼力的视听语言吸引了观众,通过银幕上展现的抗灾英雄们的精神人格,传递出了科学知识的营养和精神的正能量。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技术层面的精湛和制作水准的高超,更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它让我们看到了在灾难面前,人类既需要物质和科学的力量,更需要精神和人性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正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重要源泉。(编辑:张昕一)
导赏:《我和我的父辈》是由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联合执导的剧情片,该片是继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后,“国庆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再一次验证了“段落式”结构或拼盘电影本土化的可行性,既丰富了类型片经验,也为新主流大片的创作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新样式。《我和我的父辈》采取“段落式”结构,包含《乘风》《诗》《鸭先知》《少年行》四个故事,信息量大,表现手法灵活。在此基础上,影片以共同记忆和情感结构作为黏合剂,强化了分段式叙事的内在统一性。影片借助个人记忆、家庭记忆和集体记忆,将三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通过个体和家庭记忆带动集体记忆。吴京执导的《乘风》以抗日战争为背景,通过父子间隐忍的情感表达(如递艾叶的细节)与最终舍子救民的壮烈抉择,彰显着家国大义与血脉传承。《诗》则以中国首颗人造卫星研制为背景,刻画航天家庭的牺牲与坚守,强化了“舍小家为大家”的献身精神。在《鸭先知》中,通过儿子冬冬的视角,影片以诙谐的市井细节与荒诞的创意实践,展现普通人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徐峥饰演的“鸭先知”父亲,既是时代弄潮儿的缩影,也是亲子信任与陪伴的生动写照。沈腾执导的《少年行》以2050年机器人穿越为引,用科幻喜剧包裹亲子关系的思考,传递出科技时代对陪伴与创新的呼唤。四个故事从历时性的角度,以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为历史坐标,选取四个关键的时间节点。通过记忆的融合,影片编织出一幅跨越时空的父辈群像画卷,既是对家国精神的礼赞,也是对代际传承的深情凝视,堪称一部兼具历史厚度与情感温度的主旋律佳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影片的分段式风格也契合着“短视频思维”,适应了大众碎片化观影、加速度观赏等新的观影习惯。通过短片与短片之间的转场间隙,迅速吸引观众注意力,每一部短片时间相较于非拼盘电影大大缩减。由此,观众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去接受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分段式、多段落的拼盘电影,最终又统一于共同性因素的麾下,呈现出一种共同的质感和整体的和谐,让观众体验到“异中求同”“美美与共”的感觉,彰显出一个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诉求。
2017年
导赏:作为徐兵的导演处女作,《缉枪》延续了他一贯现实主义的风格,是一部力求探索社会深层次问题的警匪动作片。凭借对小人物复杂心理的精准刻画,影片构造出一个充满挣扎与冲突的现实世界。既有紧张的场面,更通过对人性的细腻描绘,引发对枪支犯罪及其背后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电影从一场偶然的酒桌对话中诞生。当徐兵与公安系统的朋友探讨到中国在禁枪方面的成绩时,他意识到关于枪支犯罪的影视作品相对匮乏,尤其是聚焦那些与枪支交易息息相关的小人物,这样的题材尚未得到充分的挖掘。于是,他决定以这为出发点,讲述一个更为真实、平凡但极具冲突的小人物故事。影片中的警匪对立并非单纯的善恶对抗,而是深刻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徐兵通对人物的塑造有血有肉,深层立体。马三叹略带喜感但又是一个复杂多面的枪贩子,小马冷酷却又是一个笨拙的犯罪分子。这些角色并非非黑即白,而是充满灰色地带。而他们的动机和行为都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各种因素:家庭、社会、个人追求等等,形象坚实。徐兵坚持“纪实”风格,强调动作场面要尽量真实,而非像传统港片那样渲染。影片中的枪战场面由真实特警参与,所有枪支与警车的使用也都严格遵循实际操作,力求以真实再现紧张的氛围,这使得电影更具震撼力和代入感。警匪之间的对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背叛,在影片中呈现出深刻的情感张力。这种情感的真实与复杂,使得《缉枪》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动作电影,更成为了一部对现代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深刻反思之作。(编辑:颜诗雨)
2016年
导赏:2014年,《反贪风暴》因故事题材和古天乐的出演而备受关注,2016年上映的《反贪风暴2》相比第一部有了更多的升级,讲述古天乐饰演的香港廉政公署首席调查主任陆志廉,参与调查一起马会与外围赌球的贪污案件,而接连发生的凶杀案令案情更加扑朔迷离,并且将重案组张智霖与神秘杀手周渝民卷入其中。在人物塑造方面,《反贪风暴2》比第一部更为复杂。古天乐、张智霖、周渝民、蔡少芬四大主演“三王一后”的黄金组合给观众们留下深刻印象。张智霖所饰演的警察刘保强,除了形象颠覆外,性格上也一改以往港片中刚正不阿的警察形象,成为了因欠赌债连累了母亲与妹妹,徘徊在家人与同事无人信任的失败者。想靠破获凶案翻身的强大愿望让他奋力一搏,与古天乐合作抗击共同的敌人。而周渝民饰演的赏金杀手杀害关键线索人物为古天乐、张智霖的办案过程设置重重障碍障碍,三人之间的正邪对抗也成为影片一大看点。此外,在动作场面上,《反贪风暴2》做到了不刻意渲染暴力元素,几位主演在侦破缉凶的过程中火力全开。正如在片中承包了大部分的危险动作场面的演员周渝民所说:“这一次的特技和特效部分很多,我们的动作导演也很专业,最终呈现的动作效果非常逼真,这次拍摄对我来说是很刺激的体验。”但众多明星的加盟、大动作场面的呈现无法掩盖影片在叙事上出现的问题,例如张智霖在警局审讯古天乐的一场戏,在人物关系上缺乏应有的针锋相对的效果,古天乐一次次用“不方便透露”的台词应对张智霖的提问,没能引起更大的情绪反馈,显得十分平淡,没能达到观众们心中“审讯室冲突”的预期,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编辑:方舟)
2015年
导赏:徐皓峰以武侠为刃,剖开江湖的华丽皮囊,在《道士下山》中构建了一座充满哲学隐喻的武林围城。不同于传统武侠片的快意恩仇,影片通过何安下的“入世-历劫-出世”三幕剧,完成对武道本质的终极叩问——当功夫沦为权力筹码,当门派化作利益牢笼,真正的武者该向何处修行?导演用三重意象瓦解江湖神话:崔道宁药铺里悬挂的“妙手回春”匾额,在玉珍偷情时成了摇晃的欲望钟摆;周西宇修炼猿击术的晨昏光影,被彭乾吾的铁浮屠重甲踏成碎片;最终何安下焚烧的《猿击术》秘籍,灰烬飘向道观残破的“道法自然”石刻。这些符号的破碎与重组,暗示着武林从精神修行堕落为暴力交易的异化过程。太极图中阴阳双鱼的对抗,在彭乾吾弑徒夺权的暴行中,彻底沦为权力绞杀的遮羞布。王宝强的表演颠覆了武侠主角的常规范式。他饰演的何安下既有山野道童啃食供果的懵懂,又有目睹师娘出轨时瞳孔震颤的凡俗感。当他在血泊中拾起《猿击术》残卷时,手指在书页与血污间的迟疑颤抖,将“修道”与“复仇”的精神撕裂演绎得极具痛感。郭富城则赋予周西宇三重人格:传授武功时的道家超然,提及旧爱时的眼波暗涌,临终托付秘籍时的喉结颤动,让“隐士”形象挣脱了刻板想象。这种市井与仙侠的气质对冲,恰恰印证了影片的核心命题——武道不在云端,而在尘世修行。影片采用环形叙事制造哲学眩晕:开场何安下因粮荒下山,结尾他携残卷归山时道观已断壁残垣,这个闭环暗示着武林轮回的宿命。更精妙的是彭乾吾的两次弑徒——二十年前盗取秘籍杀害同门,二十年后为灭口斩杀赵心川,相同机位的俯拍镜头里,飞溅的鲜血精准落在太极图的相同卦位。这种暴力复现不仅解构了“武林正道”的虚伪性,更让观众意识到:所谓江湖纷争,不过是权力游戏换汤不换药的循环。动作设计成为精神隐喻的外化:崔道融的西洋拳脚象征外来文化对传统武林的侵蚀;彭乾吾的太极杀招越是行云流水,越反衬其心性的扭曲;周西宇的猿击术在月下呈现写意剪影,回归武学“天人合一”的本源。当何安下最终放弃复仇,在深山打出毫无章法的自创拳路时,树枝惊飞的麻雀与拳风形成共振——这一刻,武侠片终于挣脱了“秘籍崇拜”的桎梏,抵达“无招胜有招”的自由之境。这部充满思辨色彩的武侠异类,犹如一柄刺向武林幻梦的解剖刀。它让观众看清:江湖从来不是诗酒剑歌的浪漫图景,而是人性试炼的修罗场;武道真谛不在门派秘籍的争夺,而在直面欲望时的自我觉知。当商业武侠片沉迷于特效轰炸时,《道士下山》用哲学思辨证明:真正的武侠魂,永远生长在传统与现代碰撞的思想裂隙中。(编辑:婧怡)
导赏:当罪恶的阴影笼罩在心头,当希望与绝望交织共舞,我们是否还能找到那条通往救赎的道路?影片《烈日灼心》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的小城,三个因一时贪念而犯下滔天大罪的结拜兄弟,在七年前的一场灭门惨案中,不仅夺去了五条无辜的生命,更在自己的心上刻下了无法磨灭的伤痕。他们试图通过隐姓埋名、重新做人来逃避法律的制裁和内心的谴责,但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轻易放过他们。经历了漫长的痛苦与挣扎,也可能永远无法到达救赎的彼岸。这种对救赎之路的深刻描绘,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更引发了对于道德、法律与人性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为了达到艺术与商业的平衡,《烈日灼心》既有悬疑、刑侦、黑色电影的类型元素,又融入了导演审美框架内作者化形而上的表达。电影延续了曹保平导演前作《光荣的愤怒》、《李米的猜想》中凌厉的黑色影像风格,通过情绪节奏剪辑、密集特写和近景来推动叙事,展现人物焦灼情绪和生存困境。通片用肩扛摄影,只有一些必不可少的镜头用固定机位,增强了现场感与真实性,也提升了影像的叙事能力。影片的结构也非常巧妙,通过回忆、闪回等手法,逐步揭示出案件的真相,让人在谜底揭晓时不禁为之惊叹。导演努力赋予角色更多的深度,尤其是邓超与段奕宏饰演两位主角,辛小丰与伊谷春,彻底颠覆了传统警匪片中标签式的角色设定。他们不再是被简单划分为警察或凶犯的对立双方,也不仅仅是警匪关系中常见的追逐与被追逐者。相反,这两位角色拥有超越其身份标签之外的丰富性格层次,展现了人性中复杂且多面的真实面貌。(编辑:明慧)
导赏:《太平轮·彼岸》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大制作灾难史诗,由吴宇森执导,章子怡、金城武、宋慧乔、黄晓明、佟大为、长泽雅美等亚洲顶级明星联合主演。它延续了上部作品的剧情线,为观众呈现了大时代转弯处的众生浮世绘,呈现出关于人性、爱与生存的深刻反思。影迷能在本片中识别出吴宇森导演重要的影像元素——兄弟情、男女爱、乱世情仇、生离死别,当然,还有枪火和白鸽。影片画面构图精美,通过广角、特写等不同的镜头语言,将战争的残酷、人物的内心情感以及巨轮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的壮观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最精彩的无疑是太平轮沉没的场面,通过逼真的特效和音效,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寒冷的冬夜,感受到了沉船过程中人们的惊恐、悲伤和无助,无愧于“中国的《泰坦尼克号》”的美誉。在演员表现方面,黄晓明、宋慧乔、金城武、长泽雅美以及章子怡等主演都为角色注入了生动的灵魂,将乱世之中人性的不同表现演绎出来,有的见利忘义,有的舍身助人,每个角色都立体且饱满。章子怡在《太平轮·彼岸》中的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在战乱年代中坚强生存的女性形象,观众能够感受到她在面对生死离别时的痛苦和挣扎,以及在逆境中寻求生存和希望的决心,感受到“爱能救赎一切”的影片主旨。如果说上部是“序曲”,《太平轮•彼岸》就是“高潮”,灾难来临时恐慌氛围,大时代中的不同际遇,人性的善与恶的激烈交锋,爱欲悲欢的难拆难解……吴宇森导演掌控大型题材的能力,在《赤壁》中就有所体现,在《太平轮》中,他寻找到了表现史诗题材的方式方法,选择了从个体命运来体现时代悲剧,海上航行的太平轮似乎只是一个大型道具,他最想表达的还是战争对所有人正常生活的碾轧。哪怕悲欢,何妨聚散。正是因为活在残酷的战争中,爱情才更显荡气回肠。当船被撞击,倾斜,沉没的那一刻,再没有什么比能抓紧爱人的手更为重要了。命运之中,爱情与相遇是如此美好,生动而又富有意义。(编辑:明慧)
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