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滨

Haibin Li

有片源
2019年
导赏:《银河补习班》是邓超继《分手大师》以及《恶棍天使》后,又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这一次他没有选择延续喜剧风格,而是讲述了一对父子跨过30年时间收获爱与成长的亲情故事。初看片名,“补习班”三字或许会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聚焦于家长与孩子补习日常的作品,若仅停留于此,虽也能触动人心,但《银河补习班》的创作者们显然有着更为深远的追求。正如他们所言:“《银河补习班》既是讲我们眼前的现实,又是在讲诗和远方,银河就是诗和远方,补习班就是我们面对的现实。影片中的爸爸给孩子办了一个补习班,这个孩子可以看到整个银河,这不只是为了做某一个功课完成的补习班,这是一个关于梦想的补习班。”这个“梦想补习班”,以其独特的象征性拓宽了影片的意境边界,成为了推动主角马飞最终翱翔太空、实现梦想的内在精神驱动力。影片通过父亲马皓文与主流教育体系的对比,鲜明地表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马皓文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未知,这种基于兴趣和创新意识的教育方式,与当时普遍存在的强调死记硬背、反复练习的题海战术形成了鲜明对比。他反对填鸭式教育,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无法真正激发他们的潜能。片中“快乐教育”的概念触动了很多父母,快乐教育为孩子提供了更加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为梦想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主创讲的那样:“单纯的快乐是虚的,得时刻让孩子自问将来要做什么,去做自己想做的人,做想做的事,这才是真正的快乐。只有有箭靶子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编辑:明慧)
2013年
导赏:林夕写给杨千嬅的歌曲《亦舒说》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做到生子结婚,终须都与较平凡那位至会衬。”本片正是对这句歌词的最佳注解。当“白富美”抛弃“高富帅”,“普通男人”黄渤逆袭上位,这出看似出人意料的爱情童话,除了为观众们带来欢笑与唏嘘,其实也有相当多的思考与省思。单看故事的剧情,实在难以令人信服。包工头与大提琴手,两个天差地别的人如何相知相爱?更遑论还有一位帅气迷人的未婚夫在苦苦挽留。但影片用2个多小时的时间告诉观众,这位看似粗俗的包工头是如何靠谱、善良、体贴。他会懂得林志玲的所思所想,亲手为她打造一把舒服的椅子,也会偶尔发发神经,跑到马路上大喊我爱你,甚至拦下疾驰的货车……若这些还不足以击败玩失踪的高富帅,那么黄渤的出演则有力地诠释了这场爱情转变。黄渤对小人物的演绎出神入化,他的早年生活经历也让他相当清楚平凡男人的内心,所以当他面对林志玲时,种种微表情、小动作、潜台词的演绎都让人从心底感受到他的爱意与真诚。尤其是影片中后半段,在电梯里林志玲突然问黄渤:“你喜欢我什么?”黄渤完美演出了一个小男人心动时的胆怯、紧张与坚定。他局促不安,犹豫了很久才说:“我也不知道……,我也告诉自己不要想的。”他其实什么都明白,但对他而言,林志玲并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高不可攀的女友理想型,他其实是抛弃了所有的外在条件,陷入了纯粹的爱情之中。这部都市爱情轻喜剧一反爱情常规套路,就这样赢得了观众们的喜爱,在2013年情人节当天收获4500万票房,远超往年情人节爱情电影票房记录。上映六日后,截止2013年2月18日,累积票房达1.16亿。除了紧扣原作经典日剧的剧情走向,把握了精髓,更是贴合社会潮流现状,打破了俊男美女的常规爱情片公式,为爱情片这一电影类型开拓出新的创作思路与空间,爱情不仅仅是风花雪月,更是一饭一蔬,是日常生活里的烟火气。(编辑:刘旭峰)
2004年
导赏:《电影往事》是一部献给回忆、献给电影的电影。玲玲、毛小兵、母亲、潘叔叔几人的生命被电影紧紧联系在一起,电影描绘着人们的生活,也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他们因电影而聚集,也因电影而各奔东西。影片的主题内涵极为丰富。通过阅读玲玲的手记,观众得以走进她的年少回忆,跟随她的视角重走她的童年。再访童年的过程也是治愈人生的过程,通过见证母亲对玲玲的爱与严厉、潘叔叔对玲玲的关怀、玲玲与小兵相处的温暖时光,导演带领观众一步步发现、重拾那些在生活中失落已久的、被遗忘的珍贵情感——父母之爱、手足之情、伙伴之乐。同时,本片也尽情抒发了对电影艺术的热爱。片中每个人物都是电影的追逐者,当投影灯光亮起,人们的脸上显现出肃穆、期盼的神情。母亲钟爱老电影,梦想是成为电影明星;毛小兵成年后将所有工资都用来看电影;玲玲在喧闹的城市里为自己搭建欣赏胶片的小世界……随着《马路天使》、《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等经典老片的接续放映,人们的生活也同步发生着改变。影片捕捉到了那些电影与生活交汇重合时迸发的惊喜,这也是电影之所以迷人的原因之一。在这个意义上,本片是献给电影黄金时代的礼物。在制造时空对比上,影片也颇具匠心,采用冷暖两种色调制造过去与当下的分野。美好的童年时光是金灿灿的暖色调,这个西北宁夏边陲的煤矿小镇,辽远、安静、祥和,有无尽的空间留待奔跑与探索。而属于现在时的城市空间却以蓝色为主,冰冷疏离。高楼横亘在人与人之间,使人们无法望见彼此。直到片尾毛小兵与玲玲相认、父母为玲玲又放了一场露天电影,现实世界才终于被暖色照亮。人总是迷失在城市里,因或大或小的误会而彼此疏远,直到电影再次将我们相连。(编辑:铠兰)
1993年
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