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蔚

Catherine Lau

1995年
1990年
导赏:《喋血街头》是1990年吴宇森执导,梁朝伟、张学友、李子雄主演的动作片。相比于《英雄本色》的酣畅淋漓,《纵横四海》的快意人生,《喋血街头》是吴宇森作品序列中很是特别的一部,不单是因为巨额的制作费用和揭露人性的残酷情节,更是因为《喋血街头》是吴宇森曾经贫民区生活的真实写照,他将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生活放在其中,也正因如此,本片在吴宇森一贯的“暴力美学”包裹之下却透露着他罕见的情感宣泄:利益之下兄弟反目成仇的悲痛和对旧日美好情谊的缅怀,令人看过后久久不能释怀。《喋血街头》是吴宇森一贯“男儿情谊”主题的延续,几位主角阿B、辉仔和细荣虽出身贫困但互相扶持、情同手足,但吴宇森这次却选择了友情的背面:背叛,即友情的失落。影片前部以温暖的柔光镜头展示三人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旧日兄弟情谊,以鲜血和拳头为证,足见为兄弟两肋插刀的忠诚与一同出生入死的勇气。后半部分却足见利益诱惑之下“为了箱金子连兄弟都杀”的人性之恶,三人互相残杀,折射了危难关头人性的残酷和良知的泯灭。两声枪响,细荣是为保全自己,只能对辉仔痛下杀手;阿B是为成全他人,不愿见辉仔苟延残喘。吴宇森将兄弟之间情比金坚和有仇报仇的二元逻辑放置于战乱、利益、生命等多重维度之下,以“善”之艰、“忠”之难足见兄弟情谊的复杂性与凝重性,于肮脏与纷杂的诱惑之下保全人的尊严和情的坚贞,吴宇森对现实的剖析固然残忍,却也深刻。《喋血街头》仍是吴宇森“暴力美学”的极致体现。不仅有鲜血喷溅、持枪射杀等暴力画面的不吝展示,本片在高额的制作成本之下更不惜呈现炮火纷飞、烈火燃烧等震撼激烈的大型动作场面。导演自身经历的加入使本片在暴力之余不乏情绪化的表达,不仅是经典的慢动作镜头展示暴力瞬间,以时间的延续扩大了受难瞬间,被迫屠戮的场景在升格镜头特有的凝滞性扩大了情绪渲染,从而使暴力具有悲怆之美;推镜头来试图探究人心和交叉蒙太奇的使用构成宣泄性的抒情段落,兄弟三人骑车快意驰骋和阿B身携辉仔头骨与细荣开车展开决战的镜头交叉剪辑,相同的地点背后是物是人非之悲与手足相残之恨。然而,无论是出家人救回奄奄一息的阿B,使他在鲜花边劫后复生,还是辉仔看见难民于心不忍,将钱撒出车窗的怜悯之举,都不难见得吴宇森作为基督徒济世救人的慈悲之心。(编辑:刘若能)
1987年
导赏:1987年上映的《龙虎风云》由林岭东执导,周润发、李修贤等实力派演员主演。影片以警匪题材为背景,通过复杂的剧情和深刻的人物刻画,探讨了正义与邪恶、忠诚与背叛等人性主题。周润发饰演的高秋是一个极具复杂性的角色。他身为警察,却不得不以卧底的身份打入犯罪集团内部,与犯罪分子周旋。这种身份上的错位,和游移于黑白两道的尴尬,使得高秋在影片中始终处于一种矛盾与挣扎的状态。他一方面要完成卧底任务,另一方面又要面对自己内心的道德拷问。周润发凭借其精湛的演技,将高秋的无奈、痛苦与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也能感受到角色内心的细腻与复杂。而李修贤饰演的南哥,则是影片中的另一大亮点。他表面上是一个凶狠的匪徒,但实际上却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他对自己的兄弟情深意重,对高秋这个卧底也表现出了一种复杂的情感。李修贤通过细腻的表演,将南哥的冷酷与温情并存的特点展现得恰到好处。导演林岭东在《龙虎风云》中展现出了其“作者性”。他善于运用镜头语言来营造氛围,通过快速的剪辑和紧张的配乐,让影片的节奏始终保持在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使影片颇具一种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紧迫感。同时,他大量运用特写镜头,将角色的眼神、表情乃至细微动作放大至银幕之上,细腻捕捉并呈现了他们内心世界的微澜,使观众得以窥见角色深藏的情感与思绪,进一步加深了影片的“情动力”。除了剧情和人物塑造外,《龙虎风云》还探讨了深刻的人性主题。影片中的高秋和南哥,虽然身处不同的立场,但他们都面临着人性的考验。高秋在卧底的过程中,不得不与犯罪分子打交道,这让他对自己的身份和信仰产生了怀疑。而南哥则在面对警方的追捕和兄弟的背叛时,也展现出了人性的脆弱与无奈。正因此,《龙虎风云》以其精湛的演技、紧凑的剧情和深刻的人性探讨,成为了香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不仅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感受到了电影的艺术魅力,也让观众在思考人性的过程中获得了深刻的启示。(编辑:王梓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