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满棠

Moon-Tong Lau

有片源
1999年
1997年
马永贞
马永贞

摄影/

导演:元奎/
类型:动作/
1996年
1993年
导赏:《东方三侠》自问世以来,就因其独特前卫的风格而备受瞩目,它融合了多种商业片元素,如“女性”“科幻”“警匪”“武侠”“僵尸”,最终造就了一部元素极为多样的影片。全片造景呈现浓郁的后现代主义风格,西方洋楼的建筑掩映期间,一座高架桥象征着现代主义元素。浓烟,爆炸,围栏,荒草,点缀出一副浓浓的末世景象。受到了当时武侠片票房走高和《蝙蝠侠》系列电影成功的双重影响,影片在时代背景上做了模糊处理,将古代武侠与现代都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视觉上将武林之风与超级英雄的都市漫画设定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碰撞。比如梅艳芳饰演的女飞侠东东,她的造型既有古代侠客的飘逸,又有现代超级英雄的神秘。银色假面、藏青色披风和深蓝色的衣饰,搭配着曼丽的红唇和利落的身手,完美地诠释了这种时空交错中的女侠形象。片中的动作场面不仅精彩刺激,还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甚至还杂糅了科幻元素。人物的武打动作也拜托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飞檐走壁、血滴子、隐形衣这些不同时代五花八门的武艺和科技,被杜琪峰和程小东熔于一炉,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后现代风格的武侠经典。古代形象的高手与现代武器的对战,这种场景和桥段在香港电影来说是有开创性意义的。本片的原创歌曲《莫问一生》和《春之祭》旋律悦耳,节奏动感流畅,与影片的氛围相得益彰,为观众带来了更加完整的观影体验。梅艳芳献唱的插曲《女人心》在场景中仿佛化作了主角的内心独白:“谁甘愿矗立于苍茫世界,即便伤痕累累也要展现坚强,而我们却渴望在人海中寻得那份被仰望的光芒,可我终究只是血肉之躯。”歌词深刻描绘了东东在英勇刚毅与温柔脆弱之间微妙摇摆的心境,音乐与她在银幕上既坚韧不拔又情感充沛的形象完美融合。影片在制作上大胆采用了三位一线女星作为主演,杨紫琼、张曼玉和梅艳芳各自展现了不同的魅力,她们在影片中妩媚与矫健合一的身姿造型,以及女性角色之间相互欣赏和珍视的江湖情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编辑:明慧)
1992年
导赏:1992年的《新龙门客栈》将传统武侠片的江湖压缩为一座孤岛式的龙门客栈,在大漠与孤烟之间,谱写了一幅众生百态图。在《新龙门客栈》的镜头之下,龙门客栈不仅是一个封闭的叙事空间,在方寸之间承载着扣人心弦的戏剧张力,更成为一种诗意的视觉符号。 导演善用全景和远景,使人物和马群在地平线上出现或消失,配合逆光剪影,营造了荡气回肠的视觉效果;低角度仰拍东厂三大党头和曹少钦所带来的压迫感,微妙地传递了不安和惶恐的视觉感受,暗合了时局之下人人自危、人心惶惶的背景特征;面部特写镜头所带来的人脸畸变效果,暗示了东厂歪曲事实、残酷暴虐的行为手段。东厂以黑色作为服装主色调,对比强烈,同时暗示了身份性质。金镶玉、周淮安、邱莫言三人与曹少钦的缠斗作为影片高潮片段,手持摄影和移动摄影两相结合,飞起的黄沙为决斗片段蒙上了一层神秘缥缈色彩。动作设计上,则有意营造出招之前蓄势待发、剑拔弩张的情境,其深谙动作与情绪的酝酿之道,造成“山雨欲来风满楼”牵动人心的气势;同时,令人目不暇接的快速剪辑和动作定点镜头结合,将打斗过程有意进行省略,强调招式的迅猛,空中的腾跃使用降格镜头延长过程,增添浪漫飘逸的气质,动作与节奏收放自如、张弛有度。影片叙事紧凑,一方是以曹少钦为首的东厂意图残害忠臣杨宇轩的遗孤,一方则周淮安、邱莫言将其子女救出并护送至安全位置,双线并行构造出独有的戏剧张力,交叉蒙太奇的使用亦为其增添了紧迫感。当正邪两方正呈水火之势,大战一触即发,戍边千户的闯入使三方的态势更为胶着,驾帖的误用增添了“捉贼不成反变贼”的荒诞意味,刻画出独有的情节张力。同时,影片情感刻画细腻,无论是邱莫言眼见金镶玉与周淮安成婚后失意举坛饮酒,眼角沁下无言的泪水;亦或是杨宇轩的遗孤眺望夜空,道不尽“月是故乡圆”的愁肠思绪,都使本片刚柔并济。当被金镶玉一把火点燃的龙门客栈在大漠中熊熊燃烧,这个承载无数利益交换和爱恨情仇的“漠中孤岛”最终化为一缕青烟,金镶玉和周淮安都选择策马离开,但江湖会一直存在。(编辑:刘若能)
导赏:这是一部充满创意和魅力的武侠电影,通过独特的改编和重塑,赋予了金庸原著新的生命和内涵。因为与胡金铨1990版的电影《笑傲江湖》有着师承的关系,因而电影《笑傲江湖》中对于江湖和侠义的理解也被保留到了本片的创作中。《东方不败》一片的故事其实并不出色,但是由于精彩绝伦的动作场面、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和紧凑的节奏,以及林青霞在片中的超越本色的演出,使得观众无暇顾及故事的合理与否。片中的动作场面也创造了香港武侠片的新高,程小东将自己擅长气氛与动作相结合的长处在几场动作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浪人夜袭苗区、东方不败血洗野店、黑木崖大战等等,其中不乏惊人之笔。如吸星大法吸出喷天的血柱等等。东方不败是徐克相当苦心经营的一个角色,是一个源于金庸原作但是进行了丰富与充实的人物。他的自信与自负、自怜与自艾,构成了这个人物独特的心理活动轨迹,也令这个人物充满了奇情色彩。 林青霞将这一代武林枭雄演绎得令人敬佩、怜悯、深爱,同时也令人惧怕演的男人比男人还要男人,演的女人入木三分,让人恨笔下不能生花。最难忘记她飞针时轻轻一笑,这是在必得的自负,那舍我其谁的骄傲,林青霞演绎了东方不败的猖狂和霸主雄风,也演出一代枭雄最后的落寞与苍凉。一袭血般鲜红的轻纱、飘逸的长发、神秘的微笑以及那飘渺俊逸的江湖气概,令人惋惜、感动、辛酸。(编辑:明慧)
1991年
1988年
导赏:该片是王家卫的导演处女作,在香港电影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影片取材虽通俗,但故事本身的“反寓意”使影片最终并不通俗,反有特殊的真切感和时代感。通过时间的跳跃与场景的交错,影片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超脱的叙事空间,让观众在跟随角色穿梭于旺角的街头巷尾时,体验到一种时空交错的迷离感,烘托出了青春的浪漫与激情。由此,不仅打破了香港当时“英雄片”、“江湖片”、“黑帮片”的类型桎梏和陈旧套路,还树立了独特的艺术特色。传统的“英雄片”往往充满正义和道德因果的理想主义色彩,而《旺角卡门》则呈现出一种反英雄的情调。影片中的主角阿华和乌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他们只是黑社会底层的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缺点的人。“劲歌天王”张学友在《旺角卡门》中的表演堪称经典,其塑造的乌蝇是个野心勃勃、冲动鲁莽、不甘平庸的小人物,他的身上兼具喜剧性和悲剧性。特别是在影片的高潮部分,乌蝇决定铤而走险,独自接下杀手任务,最终被警方击毙。张学友在其中的表演极具感染力,他通过眼神和肢体的细微变化,将乌蝇内心的恐惧、绝望以及最后的疯狂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导演王家卫也在这里陡然运用了动作升格的拍摄手法,打破了传统叙事的影像流畅性,为观众营造了一种主观化的时空体验。从而将阿华和乌蝇的死亡处理得无助、卑微且冷酷,这种对生命无法把持的黯然情感,超越了“英雄片”中英雄通常具有的浪漫化和理想化色彩。此外,在典型“英雄片”中女性角色往往只是为了衬托男性的尊严、义气和信心,而在《旺角卡门》中,尽管由张曼玉饰演的阿娥并未对男主人公命运产生决定性影响,但他们之间情感的发展仍是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了作品浓厚的情爱浪漫色彩,这也预示着王家卫日后创作主题和风格追求上的某些倾向。(编辑: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