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允文

Henry Lai

有片源
2016年
导赏:《湄公河行动》是第一部展现中国警方如何抓捕境外毒贩的大片。林超贤曾说,他不希望把这么惨重的案件拍成一部娱乐电影,这真的是为13条人命的尊严,还有中国人的尊严去做这件事情。这一次,《湄公河行动》从真实案件入手,上升到了公民权益和国家意识,牵扯到国与国之间政治法律经济的深刻探讨,可以说对林超贤挑战极大,难度比起他的恩师徐克翻拍革命历史题材的《智取威虎山》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次,衷心希望林导能够成功开启一个真实案件改编电影的新时代,希望国内那些颇具创作基础的题材能在未来登上大银幕。本片是一部在细节、人物上十分考究的主旋律电影,其令人称赞之处在于,将所有主题元素暗含在人物与情节之中,故事先行地勾连出宏大主题,令观众在品读故事的同时,感受到我国特警及公安部门对社会、对国家做出的伟大贡献。正如清华大学的尹鸿教授所言,《湄公河行动》不仅是一部“执行到位的工匠电影”,它的出现更表明了“主旋律和大众电影不应该是对立的,主旋律体现主流价值,主流价值必须是共享价值,而不是政治片、说教片、概念片”,而《湄公河行动》恰好突破了这一窠臼,这部电影中的“国家意识是建立在保护个体基础之上的。爱国主义,不仅是人人必须爱国家,更是国家必须爱人人。”这无疑是一部提振民族精神、彰显国家软实力的商业电影力作,它将主流价值观与主流观众群体有效地融合、对接在一起,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2015年
导赏:《破风》是集结彭于晏、窦骁、崔始源、王珞丹等,采用中外合拍的青春热血影片。影片讲述了四个年轻人加入单车队顶级赛事,在残酷激烈的竞争中,收获成长的故事。影片的题材选择具有挑战性,自行车比赛作为一个体育竞赛项目,在国内是相对冷门的,电影中很巧妙的选择了自行车比赛中“破风”这样一个关键词进行切入,在一场比赛中便将破风手、冲线手这样的队员责任区分告诉给观众。即讲明白了规则又让观众对后续的发展产生好奇与兴趣。所谓破风手,即在比赛中骑行在冲线手前方,为冲线手解决风阻问题并为整个车队开路的车手,破风手在即将拼搏到终点时必须为冲线手让路,以确保冲线手取得最终的胜利。影片以“破风”命名,表现了默默无闻、甘愿奉献的破风手复杂的心路历程。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是对破风手最大的考验。仇铭与邱田在影片开头讨论的关于“兔子二次输给乌龟”的寓言就是在暗示破风手的命运。在比赛的最后关头让充当破风手的邱田冲到前面,将胜利的光辉拱手让给了邱田。体现了两人在历经波折后对彼此的珍惜之情。影片中的破风不仅是自行车比赛中破风手与冲线手之间的彼此成就,更是四个年轻人对自我困境的一种反思与破风。仇铭陷入退赛的风波,邱田无法突破的心率极限都是他们需要突破的破风点,无论是仇铭还是邱田都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个人的命运,他们坚持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也是对体育精神的生动诠释。黄诗瑶是影片中重点刻画的女性角色,她的勇气与坚韧吸引着仇铭和邱田,也是他们两人感情间隙的存在,他们三个人的故事虽然有着青春爱情故事的俗套,但也做出了新的亮点,仇铭在与黄诗瑶的相处中,不仅充当了她人生的破风手,还充当了情敌邱田事业上的破风手。帮助黄诗瑶缓解跟腱断裂造成的病痛,并找到新的职业生涯,也帮助陷入低谷的邱田重振旗鼓。影片在在香港、台湾、意大利、韩国等多地取景。自行车大赛的赛场从城市马路到高山赛道,再到腾格里沙漠,大量航拍镜头将几百人的大型赛事呈现在银幕前,以及对运动员面部和车轮的特写镜头,营造出一种紧张刺激的视觉效果。《破风》没有拘泥于比赛的输赢,而是更着力表现年轻人的成长之路,影片中的人物从最初的争强好胜逐渐变成忽视输赢本身,而专注比赛本身,这也更加接近竞技体育的本质。(编辑:王晶)
2013年
导赏:林超贤,这个名字在华语电影界代表着一种独特的风格和品质保证。从警匪片的紧张刺激到动作片的热血沸腾,林超贤总能以其敏锐的视角和匠心独运的叙事手法,带给观众意想不到的惊喜。2013年,他执导的电影《激战》再次证明了这一点,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他标志性的动作场面,更融入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温情叙事。在《激战》中,林超贤巧妙地将动作与情感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观影体验。影片通过张家辉和彭于晏饰演的角色,展现了两个不同背景的人物如何在逆境中寻找自我救赎的道路。动作场面的激烈与人物内心情感的细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格斗中,同样能感受到人物的情感波动和心路历程。在《激战》中,程辉和林思齐两个角色都有着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情感层次。程辉的落魄与自我救赎,林思齐的富二代到拳击手的转变,在林超贤的镜头下逐渐展。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拳击,更是关于尊严、梦想和家庭的深刻探讨。林超贤在《激战》中展现了他温情的一面。影片中的人物关系,如师徒情、父子情等,都被赋予了深刻的情感内涵。这些情感线索贯穿全片,为激烈的动作场面增添了一抹温情的色彩。林超贤通过这些细腻的情感描写,让观众在欣赏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成长。他并不满足于仅仅拍摄一部动作片,而是力求在动作的基础上,探索更深层次的主题。《激战》中的每一个镜头,每一段对话,都透露出导演对于人性、梦想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这不仅是一部充满动作和激情的电影,更是一部充满温情和深度的作品。在林超贤的镜头下,我们看到了人物的成长与挣扎,感受到了梦想的力量和家庭的温暖。(编辑:赵敏)
2012年
剧情:  来自农村的女孩白小羽是经济管理毕业的硕士,到服装设计公司【S&T】应聘会计师;文艺青年夏密在法国学习服装设计,回国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在朋友大鲍的介绍下到【S&T】做设计助理。俩人同一天去报到,却因为人事部的电脑出错,小羽进了设计部,而夏密进了财务部。   夏密本来去找小羽换回工作,俩人在电梯里却遇见了被公司CEO沙老师逼疯的设计师,慌乱中,小羽用热咖啡烫伤疯子,救下夏密,俩人成为朋友。   之前小羽因为外形老土而被男朋友甩掉,一心想改变自我,成为真正的都市女生的她觉得做设计师比做会计师更时尚,就向夏密提出将错就错,不把工作换回来;而对小羽一见钟情的夏密竟然答应。   俩人开始相互“合作”:小羽在设计部,偷偷帮夏密坐财务工作;夏密在财务部帮小羽画设计稿。结果夏密交上去的财务报表被董事长赏识,成为董事长助理;而小羽的设计稿也被沙老师看重,升她做设计师,负责下季度新款系列。   俩人看似一帆风顺,没想到已经身陷一场权利争斗当众--董事长和沙老师为争夺【S&T】的控制权,都在打压对方:沙老师控制着设计部,董事长就让夏密做一套设计部的裁员方案;沙老师为了进一步蚕食【S&T】,威胁董事长要开一款用她的名字“沙微微”命名的品牌,否则就让不让小羽递交出下季新款的图稿。   夏密和小羽莫名其面成为公司权利博弈上的两颗卒子。夏密看透这一切,跟小羽讲出时尚圈弱肉强食,毫无人情的真相--当年他在法国本来大有前途,结果被名师抄袭作品,不愿意妥协才放弃一起回国;本来他对服装设计已经死心,是小羽的出现重新点燃了他的激情,他不愿意悲剧再次重现,劝小羽一起退出,合作开一家自己的服装工作室;小羽在权利和虚荣面前有些迷失,一意孤行。夏密向小羽表白爱意,小羽却拿出一份做好的“裁员方案”跟他交换修改好的设计稿;夏密心灰意冷,帮小羽完成了设计稿,黯然离去。   小羽的设计得到了【S&T】上下一致认可,她成为了首席设计师;而董事长不但拒绝了沙老师开自己品牌的要求,更是展开裁员行动--设计部不断有人离去,沙老师决定报复。她暗中勾结山寨公司的老板方总,在新装之前就把小羽的设计图透露出去。   山寨公司先推出新装,【S&T】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董事长调查,沙老师递交辞职信,并且把泄密之责嫁祸给小羽。小羽遭受巨大打击,在她陷入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和夏密再次邂逅,俩人相互鼓励,决定联手反击沙老师,拯救【S&T】。   夏密和小羽找到董事长,说出真相:之前的设计其实都是夏密做的;他有能力在新装发布之前在设计出新的系列!董事长已经无路可退,是好接受他们的条件:请回所有把裁掉的设计师,公司上下团结一致,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新的系列!   新装发布会,已经和山寨公司的方总沆瀣一气的沙老师本来是想来看,结果出现在她眼前的是一场无比新颖,充满朝气的时装发布,顿时傻眼。而方总也以为是沙老师骗了他,给他们的图纸跟现在的完全不一样,当场跟沙老师翻脸。发布会的高潮,夏密对着台下衣冠楚楚的名流人士,一番激情的演讲,道出服装设计的真谛:时尚的价值在于那些幕后勤勤恳恳付出的每一个工作人员!   发布会成功,庆功就会上,人们却找不到夏密和小羽;不久以后,一家叫“小鱼吃虾米的”服装店开张了,生意兴隆,老板正是小羽和夏密,一个管账,一个设计,他们现在的合作,不仅是事业,也有情感。
导赏:电影《四大名捕》作为一部融合了武侠与悬疑元素的古装动作片,通过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案件,聚焦了神侯府与六扇门之间的江湖恩怨和权谋斗争。本片不仅汇集了强大的演员阵容,包括邓超、刘亦菲、邹兆龙、郑中基等实力派演员,更在导演陈嘉上及动作指导董玮的精心策划下,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邓超饰演的铁手,勇猛果敢,为朋友两肋插刀;刘亦菲饰演的无情,机智冷静,以柔克刚;邹兆龙饰演的追命,性格豪放,喜欢自由;郑中基饰演的冷血,沉默寡言,但内心充满热情。该片改编自武侠小说作家温瑞安的同名小说,虽然在他的小说中有超能元素,但仍然以侠为主。在改编时,与原著小说不同,导演陈嘉上最大的颠覆在于将无情变成了一个女人,同时将四大名捕打造成四个具有超能力的神捕。想通过颠覆的方式自让观众有一个新的角度,打斗风格和手法也有所改变,成功地将传统武侠片的动作场面与现代电影技术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视觉体系,更具冲击力和观赏性。同时,原著的故事背景是宋朝,改编后搬到了一个直接虚构的朝代,场景设计比较用心,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街道,还是幽静的寺庙山林,都展现出了独特的韵味和美感。然而,影片在追求特效和动作场面的同时,对特效过度依赖,可能忽视了对剧情逻辑的精心打磨,缺乏足够的铺垫和解释。而四大名捕作为电影的题眼,在角色塑造上仍显得不够深入,观众可能难以完全理解他们的动机、情感以及成长历程。(编辑:路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