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她
杨丽萍
人物资料
作品
图片
资讯
有片源
2013年
萧红
演员(饰 萧红继母)
/
导演:
霍建起
/
主演:
宋佳
/
黄觉
/
张博
/
李依玲
/
李凤绪
/
孙维明
/
张彤
/
王仁君
/
吴超
/
陆怡璇
/
播放正片
导赏:
作为一部描写龙江传奇女作家萧红的电影作品,影片《萧红》无论是从剧本创作、演员表演,还是画面的表现力方面,都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对宣传萧红,引领更多的人了解萧红和了解龙江文化魅力,都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本片使得这位被电影史所忽视的女作家重又出现在大众的视线,演员宋佳的精湛表演更为这个人物增色颇多,配得上所荣获的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在叙事方式上,《萧红》采用的是以往影片中常见的回忆叙事手法,穿插着主人公现实和回忆的交叉叙事方式。影片采用的是第一人称,萧红本人运用大量的旁白和独白或者对话的方式串联起其整个人生,和霍建起导演的《暖》的叙事手法相像。在镜头语言风格上,霍建起导演延续了他一贯的唯美风格,整部影片在构图、色彩和镜头语言方面都独具匠心,影像整体风格如加了一层“滤镜”一般精致,有种超越时代的朦胧之感。在镜头语言上,影片注重慢镜头的运用,刻意回避传统叙事手法中注重戏剧冲突的特点,使用慢镜头对萧红片段式的生活进行表述,呈现出了霍建起导演独有的唯美化的散文式电影风格。正如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称,《萧红》制作精良,完全体现中国电影水准。
2002年
铡刀下的红梅
监制
/
导演:
余笑予
/
主演:
王红丽
/
崔玉萍
/
樊萍
/
葛草旺
/
卜自力
/
王兴刚
/
刘梦哲
/
王旭丹
/
王福生
/
播放正片
导赏:
电影《铡刀下的红梅》的创新之处在于开掘主题立意,用艺术的手法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让“老故事”展现出“新风貌”。电影的成功就在于,不是简单地展现英雄不畏牺牲的伟大壮举,而是贴着人物的情感写,写出了英雄的成长过程,把个人的生活遭遇与理想追求联系起来,凸显英雄的志气和品德的力量;把实现个人理想与解放劳苦民众联系起来,突出英雄的思想高度和信仰的力量;把坚守人性道德与残害无辜行为对立起来,揭露敌人的丑恶与无能,占领道德制高点,突出人性的力量。在表演上,40多岁的领衔主演王红丽的表演真切自然,将15岁少女刘胡兰的天真、可爱、勇敢、坚强演绎得栩栩如生,让人丝毫看不出岁月的印痕,让人们在“时光倒流”的错觉中记住了这个真实而独特的少年英雄。电影最明智的地方在于,在于没有直奔主题地表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而是从她的成长讲起,从少女的视角切入故事,呈现她的心灵和情感天地,以及她性格和精神的形成过程。在少女性格的塑造上,导演着力刻画少女的天性——宁静如水的单纯、稚嫩,明快通透的倔强、率真,以及善良忠贞、疾恶如仇。全片开头的两句唱词:“玉嫂啊,你常说,要想革命别怕死”“村长啊,你教我,革命无须怕断头”,看似平淡如常,却充满质朴的真情,也为此后的人物行动埋下伏笔。反动派杀害妇救会主任和村长后,刘胡兰身陷险境将被押走,她却突然挣脱回身,冲到村长的遗体前,脱下棉袄盖在他的身上。此刻的刘胡兰顾不得暴露的危险,她不忍看到同志和长辈在冰天雪地中寒冷无依。这一极具情感张力的动作,细腻而深刻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善良、纯洁、正直,同时折射出信仰的力量。而剧中的特派员是个阴险的反面人物,他要在年少的刘胡兰身上实施诱降的“自白”计划,由此构成了全片的反贯穿动作。然而,他的“老谋深算”在刘胡兰纯、真、强的性格化行动中一步步化为泡影。当特派员假惺惺地问刘胡兰是不是共产党员,刘胡兰反问道:“说真话还是说假话?”特派员道:“当然说真话。”刘胡兰却耳语般地对他说:“我还不够。”特派员赶紧套近乎:“就是嘛,我说你也不是共产党吗……”刘胡兰的回答却出其不意:“不过快啦!”特派员问:“快什么啦?”刘胡兰道:“快批准啦。”这里并未刻意表现刘胡兰的足智多谋,也并未拔高她对信仰的神往,而是展现这个少女的率真和天然,而正是这种率真和天然,使人物可爱、可信、可亲、可敬,产生巨大的亲和力。(编辑:大陆)
1995年
兰陵王
演员
/
导演:
胡雪桦
/
主演:
Lorenzo Callender
/
宁静
/
杨丽萍
/
王学圻
/
播放正片
导赏:
东方神秘感的古老传说